Mon Apr 07 2025 15:57:4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劉銳紹

從事新聞工作40多年,曾長駐英國和北京採訪,跟進了由中美談判至今的整個香港回歸歷程,也親歷了與香港有密切關係的「三大群眾運動」的全過程: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左派稱為「反英抗暴」)、1989年北京民運和「六四事件」,以及2014年港人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當年在北京的報道洩露了很多官方的秘密,所以「六四」後在中共的「平亂報告」中,成為唯一被點名的香港記者。撫今追昔,經常自問:「中國人能走出歷史的怪圈嗎?」近年投入教育和文藝創作,盼中國人早日走出怪圈。
著有:《危城懇言》、《慾奴•牢獄》、《人性密碼678914》(上、下冊)(此書在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主辦的第29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中獲獎)、《點點點評習近平》、《我從六七暴動到今天》(上、下冊)(此書獲香港電台第11屆香港書獎)及《天才飛與棺材淚》(上、下冊)。

黑白天鵝與「三山兩誠」
作者:劉銳紹2020-02-18
香港社會已出現三山五嶽的人馬,但香港人需要的是「三山兩誠」;可惜,香港很不幸,只有「黑白天鵝」。
換人不等如政策改變
作者:劉銳紹2020-02-14
如果北京的治港政策不改,誰坐在第一線的領導崗位,效果也是一樣。林鄭最可憎的是,她還無限上綱地深化北京的強硬,加上她驕橫跋扈,導致效果更惡劣。
內地封城封區自救
作者:劉銳紹2020-02-11
有朋友說,如果林鄭月娥平時能夠取得市民的認同,也許大家願意一起共度時艱。可惜,她的自大妄為和叛逆民意,成了一大障礙。這又是更深遠的問題了。
性格障礙知多少?
作者:劉銳紹2020-02-07
林鄭強調她的身體健康沒有問題,也沒有患癌症。我相信這是真的,外界不宜隨便猜測,以免陷於非理性討論。但醫學界人士同樣根據醫學理據,開始觀察她是否有性格障礙症。
偷換概念 廢話連篇
作者:劉銳紹2020-02-04
醫護人員和市民要求封關,但她偷換概念,把封關的內涵定為「不能出不能入」;跟着,她說增加了停止通關的口岸,好像這樣就等如順應了封關的要求。其實,正常人都明白,封關的重點在於盡最大努力堵截病源。
疫情之後還有什麼?
作者:劉銳紹2020-01-31
有關武漢疫情,論者甚多,在此不贅。但值得關注的是,按目前形勢,疫情繼續擴散,將會延伸什麼後果?
口稱父母官 人命賤如泥
作者:劉銳紹2020-01-24
如今疫情大爆發,「沙士」恐慌重現。為官者如何對應?──口中為民父母官,心裏人命賤如泥;月前不聽專家勸,如今狂宣抗疫聲。中央下令全民抗疫,但不要奢望中央領導人到疫區去。
暴力愚頑 一切依舊
作者:劉銳紹2020-01-21
宣傳輿論戰依舊,阻嚇的目標依舊,政治不作為依舊,濫捕依舊,警暴依舊,無區別暴力驅散依舊,針對記者依舊,侵犯私隱依舊,巧言令色依舊,政治謊言依舊,砌詞濫法依舊。
真讓後浪向前推
作者:劉銳紹2020-01-17
年輕人的作用不是做政治花瓶,而是改革開山車。如不善用,被淘汰的將是自己。
台灣選舉的「流水響」
作者:劉銳紹2020-01-14
民進黨成功地順着北京的「高壓水」,推動民進黨競選之舟。同樣道理,北京逆着香港和台灣的「民意水」而行,以為落了閘就可以阻截水流,但卻「抽刀斷水水更流」。
主動找機會打破僵局
作者:劉銳紹2020-01-10
過去談到溝通時,都碰到一個問題:誰作主動?誰走出第一步。很多人以為,自己行出笫一步,就是「失去威嚴」,比對方低了一等。尤其是當自己的輩分或地位比對方高的時候,更認為對方應該主動,才能顯示誠意。
停暴停嫁禍 珍惜「閃變期」
作者:劉銳紹2020-01-07
雖然駱惠寧取得第一個好印象,但關鍵是北京會否改變強硬政策?眼前這一刻,我形容為「閃變」。假如北京真的忽然閃出一剎那寬鬆的念頭,那麼這一「閃」,將會導致日後的「變」(由強硬變務實)?還是一閃就沒有?
不義的輿論戰心態
作者:劉銳紹2020-01-03
愈來愈多事例證明,官方和警方只着重「先行高壓、後輿論戰」的策略。林鄭月娥和北京至今仍然政治不作為,對「五大訴求」愛理不理,才令社會炸彈更難拆除,還製造日後更大的危機。
誰在鼓吹教育暴力?
作者:劉銳紹2019-12-31
在過去半年裏,抗爭者使用了暴力,警方也使用了暴力,而且範圍和強度都超出實際需要。而政府,更使用政治暴力。想不到,教育也使用教育暴力。
變質的管治和警暴
作者:劉銳紹2019-12-27
2019年將盡,預示2020年,樂觀的因素不多。皆因港府和警方的思維和行動已變質,而且不介意讓全港和全世界知道──已經變質。
港澳是兄弟 不是連體嬰
作者:劉銳紹2019-12-24
香港和澳門,是在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不同條件之下分別誕生的;兩地是兄弟,但不是孖生兄弟,更不是連體嬰。
政治忠誠壓倒民意
作者:劉銳紹2019-12-17
近年香港人感到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情況不斷惡化,「反送中運動」以來,北京繼續挺林鄭和警隊。如今,習、李的表態顯示,北京不會對症下藥,日後的深層次矛盾將更難解。
官樣文章潛藏硬部署
作者:劉銳紹2019-12-13
港澳辦主任張曉明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談到《基本法》23條立法時,用的字眼是「緊逼的任務」,同時暗示這是因為美國通過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所以北京不能不拿出反制措施。
現代焚書坑儒
作者:劉銳紹2019-12-10
有人說,只有焚書,沒有坑儒,也算是文明了。我想,這種「文明」的定義是太寬了?還是太傻了?
打宣傳戰 轉移視線
作者:劉銳紹2019-12-06
陳茂波說出現財政赤字,又是暴亂和不穩定的因素造成。港鐵「沙中線」超級延遲通車,也跟暴徒破壞有關。我不排除他們說的暴力事件與現狀有某程度的因果關係,但這是主要原因嗎?不是!
區選之後 政府會軟?
作者:劉銳紹2019-11-29
在區議會選舉這樣強大的民意之下,政府可能會稍為軟化。可是,像我這類長期「被政治現實的灰塵污染」的人,卻經常從歷史教訓中思考問題。
路長暗湧多 身心勿驕躁
作者:劉銳紹2019-11-26
略計算區議會選舉結果,非建制派得351席,建制派得45席。表面勝回一仗,但民主路仍然漫長,今次絕對只是小勝,還會激起更多暗湧;皆因擁有公權力的人,手上何止三十六計?
陰乾無效 反惹內外皆仇
作者:劉銳紹2019-11-23
全國人大法工委高調批評香港高院,理由是「嚴重削弱特首應有管治權」,已明顯地踐踏司法獨立和「兩制」。這種內外樹敵的「攬炒」,只會親者痛,仇者快;與警方的「陰乾」手法一樣,毫無實效,反而內外皆仇。
存在、堅持、策略──勝利
作者:劉銳紹2019-11-20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既要講堅持,也要講策略。後來鄧小平提出對付美國的24字方針,發展了「存在、堅持、策略」的三結合;當中,策略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