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 Apr 11 2025 06:53:4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首頁
名家榜
林泳施
林泳施
瑪利灣學校校長、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碩士、香港大學應用語言學(英語)碩士、香港大學融合及特殊教育碩士、研究專項:情緒教育、技能教育、生涯規劃。
學海無涯
新視野未來教育 AI+技術潛力無限
作者:
林泳施
2025-03-05
善用AI將會是未來教育發展的重要趨勢。文章標題的「新視野未來教育」就是提倡辨識學生能力各異,能提供個性化的支持,鼓勵學生提問,並促進自主學習。
學海無涯
4R@大人與孩子之間:從溝通到平衡
作者:
林泳施
2024-06-11
家長是孩子的最佳同行者,願我們每個也以4R及3H,陪陪伴我們的孩子走過”learn-life balance”的成長路。
學海無涯
正正得正,克服負面情緒
作者:
林泳施
2024-06-05
家長們,我們可以嘗試停止高估孩子的能力,不停要求孩子努力溫習嗎?我們可以停止用責罵的方式,要求孩子放學或做完功課之後,仍然繼續不停溫習嗎?
學海無涯
健康起動!校長們的健步足球隊
作者:
林泳施
2024-05-28
作為教育工作者,實在需要時刻關注自身的身心健康,齊來起動,保持活力,以緊隨學生的步伐,追上他們成長的身影,才可留意到他們的實際需要和面對的挑戰!
學海無涯
透過動物輔助教育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
作者:
林泳施
2024-02-23
由於動物不會批評學生的發音、快慢、對錯,這種人與伴讀犬的真摯情感聯繫,不帶批判性及有溫度的聯繫,正正是學界需要多加關注的部分!
學海無涯
不要再迫學童頂硬上了!
作者:
林泳施
2024-01-29
No health without mental health,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真正的健康,沒有生命,也就沒有未來、沒有一切
學海無涯
解開情緒腳鐐的鑰匙 與學校及青少年同行
作者:
林泳施
2023-12-20
老師是學生的同行者,若能夠給予老師專業培訓,及早識別有情緒困擾的年輕人,悲劇或許可以避免。
學海無涯
博文約禮 止於至善──專訪中大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會主席譚天樂博士
作者:
林泳施
2023-12-12
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屬校的發展策略具有重要的價值,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拓展他們的思維和解難能力,並培養了他們成為積極、有責任感、有價值觀和心繫家國的社會成員。
學海無涯
透過成長思維導向 建立正向人生
作者:
林泳施
2023-11-13
「他們做得到」這個信念,促使朱校長及老師為照顧學生的需要,不斷發展出不同的校本課程和設計創新的教學法,促進學生進步並發展其潛能,讓智障學生可以發光發亮!
學海無涯
凝聚專業,共譜特殊教育人新篇──香港與廈門市特殊學校建立合作關係
作者:
林泳施
2023-09-15
未來廈門市特殊教育學校、香港善牧會瑪利灣學校、保良局陳百強伉儷學校會聯同不同地域的持份者,在教師培訓、素質教育及職業資歷認證各方面深度合作。
學海無涯
成長路上,沒有永遠的懷才不遇──專訪第一太平戴維斯董事總經理及投資部主管袁志光
作者:
林泳施
2023-06-08
袁志光認為雖然家境較優渥的孩子或許有較多教育機會,或更容易接收資訊。但現今互聯網發達,資訊接收已沒有差別,基層家庭反而可以得到很多鍛鍊學習的機會。
學海無涯
未來教育,教育未來
作者:
林泳施
2023-05-15
未來AI技術只會不斷成長,面對這種狀況,我們的教育如果沒有認真看待,如此對未來生活舉足輕重的產物將會威脅到下一代的生活,以至生存空間,故優化課程,使其與時代接軌,才能有助學生與AI的時代接軌。
學海無涯
把學童的時間還給學童
作者:
林泳施
2023-04-07
在重新開展的常規校園生活的同時,或許也是一個契機,讓家長或教育工作者重新去審視學童,在這種密麻和急促的學習生活中承受了幾多不必要的壓力?
學海無涯
委身教育孩子的卓越
作者:
林泳施
2022-12-22
卓越教學獎也許是一個極大的肯定,但對航海學校的老師而言,學生的成長才是最大的滿足。寄望學生都能明白老師教學的苦心,好好用功,不要辜負老師的努力和期望。
學海無涯
成立未來技能學校
作者:
林泳施
2022-11-01
香港應該把握眼前的機遇,於不同地區,就未來社會需要設立技能教育專才學校,建立真正多元的教育模式,應對內地及本地學生的多元發展需要。
學海無涯
穿梭國家瑰寶 故宮文化望神州
作者:
林泳施
2022-10-26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實為本地公眾就自身文化追本溯源的橋樑。
學海無涯
學生成長路難行 情緒教育展才能
作者:
林泳施
2022-10-19
社會不斷變遷,不同年代的學生面對的成長環境和條件皆不同,通過因應學生情況及需要,使其有機會發展天賦,在一個關愛的環境中獲得多元發展的機會,才能切合當下年輕人的成長所需。
學海無涯
預視未來:新視野未來教育
作者:
林泳施
2022-06-21
STEM教育的重點是探索精神,探索是從不斷嘗試及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育美麗之處在於能擁抱「嘗試」及「失敗」,期望我們的教育能與學生及家長攜手,共同探索未來,擁抱未知!
學海無涯
開放心態把握機遇 逆境不再強者永在
作者:
林泳施
2022-05-10
「眼下香港不是沒有機會的。」容永祺強調,看到有年輕人就業得很好,有年輕人創業成功,只要裝備好自己,年輕人一定有機會的。他指出,年輕人發展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知識和心態。
學海無涯
致手持棉花糖的文憑試考生們
作者:
林泳施
2022-04-01
這一代的學生不像從前欠缺娛樂的世代,面對引誘而鬆懈下來的機會遠遠多出很多,但引誘愈多,愈能把持的話,就愈見心靈的強大。
學海無涯
擁有技能也要懂得經營自己
作者:
林泳施
2022-02-25
一個人技術能力高低還不能真正決定一個人的高度,所謂「心態決定境界」。因此,我們更要注重培養年輕人以更好的心態發展自己所長,才可於社會中順利發展。
學海無涯
快樂校園、無限可能──愛己、愛人、愛社會、愛國家
作者:
林泳施
2022-01-21
我們無法改變學生的家庭條件,但絕對可以製造符合他們成長經驗的學習環境。若我們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選擇,使擁有不同興趣和才能的他們感到有自己一展所長的機會,這樣,他們才可看到自己的未來。
學海無涯
小時遇恩師,平生創傳奇
作者:
林泳施
2021-10-08
或者每個小孩都期望遇上一個像蔡小平先生的人,令他們大開眼界,然後找到方向,充滿希望地創造自己想要的未來。蔡先生雖不是以教師為天職,所作所為卻盡是老師的事兒。
學海無涯
忠於特教,興學正心
作者:
林泳施
2021-07-13
時下社會,不少人生活上同樣困難重重, 年輕人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啟發?「勤力是基本,也要有目標和規劃, 有時始終不見成效也沒有辦法,但仍要堅持勤力。」
學海無涯
禮待迷羊 賢導青年
作者:
林泳施
2021-07-09
我們常說青年是未來的掌舵人,那個「未來」 有時說起來有點虛無縹緲,在成長路上,有不少青年因眼前各種原因,遲遲未見屬於自己想要的「未來」 到來。
學海無涯
拆解思考陷阱
作者:
林泳施
2021-05-18
我們不要因孩子不聽自己指示而妄下判斷,甚至否定自己,以為他們討厭自己,也要留意他們鬧情緒時的場合和對象是否只有自己。筆者用兩種方法教家長脫離非黑即白的想法。
學海無涯
移情導緒
作者:
林泳施
2021-03-16
自融合教育開展後,融合生數目已接近5萬。我們都知道不是所有紛爭都可通過溝通就馬上解決,但有效的溝通至少不會使問題迅速惡化。情緒教育的重點是我們着緊彼此的關係,希望最終達致雙贏。
學海無涯
情緒軟實力
作者:
林泳施
2020-11-17
我們千萬不要輕看一時的情緒反應對他人的影響,尤其大人情緒發放往往會帶動青年人的反應,無論是正面或負面。
學海無涯
表達情感:子非魚,卻知魚之樂
作者:
林泳施
2020-11-11
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重點在於我們能否察覺及明白自己與別人的情緒,並作出適切的反應,而能夠適當地表達情感是與別人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石。
學海無涯
拆解情緒的密碼
作者:
林泳施
2020-10-22
耶基斯的多德森定律指,適當的壓力可刺激行為動機,成為提升表現的推動力,而許多人處理壓力時,並未有這種轉化。今天,我們以思維模式、人際關係、多元活動及靜觀四個密碼來拆解情緒與壓力。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熱門文章
馬斯克走人 改革仍繼續
王弼
趙靈敏:特朗普向普京示好只是一廂情願? 中國國力日益強大 美聯俄抗中戰略為何無出路?
本社編輯部
美關稅掀環球美國經濟危機 劉寧榮:特朗普欲迫他國談判取利
本社編輯部
「可以選,我選自由自在」──專訪黃修平導演
馮珍今
清明雨送別三位朋友
廖書蘭
香港《財政預算案》是一盤帳還是兩盤帳?
羅祥國
「蘭得有心人」蘭花展明起香港公園 設免費導賞
編輯精選
赫拉特的故事
張信剛
美國的「計劃」經濟
何國良
長和出售港口事件的啟示
袁彌昌
何志平:特朗普為何急須霸佔巴拿馬運河? 中國怎樣透過多元運輸戰略 不受美國牽制?
本社編輯部
AI是跨學科研究催化劑 卸任後專注AI for Science──專訪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教授
本社編輯部
《哪吒2》包場傳播優秀文化
編輯精選
教師專業操守違規數字持續飆升 如何遏止歪風
鄒秉恩
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21世紀並非亞洲的崛起 而是歷史在復位? 民主不是萬能藥? 中美角力為何將無止境?
本社編輯部
從巴拿馬港口交易 看中國走向蔚藍的大時代意義
關品方
陳坤耀:環球政經大趨勢對人力資源發展的啟示
編輯精選
鹹出情緒病?中醫指古醫書有載 精神科:忌節食、勿走碳水、宜靜觀訓練
本社編輯部
腹有詩書賽前講座 潘銘基、賴慶芳、蒲葦分享學好中文之道
本社編輯部
特朗普向全球汽車業宣戰 進口車徵25%關稅 習近平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
本社編輯部
提示訊息
您已成功加入電子報名單.
Launch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