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17:10:4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林桂光

藝術教育行政人員,司職教育局學校督學及中小學課程發展30年,熟悉課程及學習活動設計。業餘探討現代纖維藝術及數碼藝術的發展,並對「知識管理」及「移動學習」等課題進行探究。亞太藝術創意教育交流協會會長、廣州市少年宮少兒美術學校顧問、香港電訊盈科附屬信息科技教育部STEM策略顧問、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創會會長、香港藝術館之友會首任理事。

開展學校教育變革與規劃,促進數碼美術教育創新——《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20-02-15
在數碼學習環境下,肯定有利各種數碼美術創作的發展。
美術課堂的創新科技應用——《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20-01-18
「無紙美術」其中一個探索方向當然是在美術創作學習範疇的表現形式,培訓教師如何利用不同軟件,在不同的硬件和平台上進行傳統繪畫創作,和現代設計。
面對創新科技時代,傳統美術創作如何變革?——《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19-12-20
雖然當代藝術和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好像漸趨概念化和形而上,但也沒有間斷過利用科學技術和概念去進行創作突破。
美術教育如何有效應對科技革新?——《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19-11-23
在科技的時代,我們就像是「技術移民」,我們懂得不如「原住民」多,適應不如他們快,但是這是個讓「老師」更像老師的契機,我們可以介紹和組織資源給學生。現時只要回答:你的藝術教育裏,科技出席了嗎?
現代科技如何為美術教育賦能——《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19-10-26
筆者今年8月初便以「現代科技如何為美術教育賦能」這個主題,在內地一個藝術教育論壇,探究美術教育應用科技滯後的問題和各種可行發展策略。
藝術創意教育──《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19-09-07
比較四地「創意教育」策略,發現於架構上以台灣做得較好。因為台灣把「創意教育」獨立成一個政策,在各縣市、社區推動,覆蓋面廣泛。
STEM + “A” ——《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19-08-10
2011年,美國佛吉尼理工學院暨州立大學學者Georgette Yakman提出加入文化、藝術元素A,以回應千禧年代強調創意教育和文化學習的課改主調,所以STEAM成為課程設計的變奏。
「H2+」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總結
作者:林桂光2019-07-27
一個完整的STEM+課程框架,可以由「硬件和技術(H2)學習」開始,再加上所選定學科相關課題和階段性目標的學習延伸。
藝術學習空間優化的思考──《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19-07-20
90年代筆者在進修管理學,當時流行一種理論,倡導企業改善職員工作場所的環境設計,包括利用色彩配襯、溫度調節、空間設置、家具改變,以致增添優閒設備等手段,以期提升工作效率、促進創意表現、提高生產力等。
玩具、工具、教具的STEM+ 學習延伸
作者:林桂光2019-06-29
筆者在思考這類STEM活動的課程拓展時,想及有兩個發展方向,都是從其「硬件屬性」出發。其一主要是如何從玩具角度,加入專屬知識和技能,轉化為一種能力比試評估的工具。
科藝創新共享空間
作者:林桂光2019-05-25
筆者配合近年全球關注科藝創新發展,思考傳統學習空間創新改造的潮流,重新審視「區域資源共享中心」建構模式。
低成本、低技術配置的童創好生活
作者:林桂光2019-04-27
小組的年青團隊非常開放、好學,交流後十分認同「低成本、低技術配置、普及推動」STEM教育的理念。
主要學習領域的中國元素──《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19-04-13
因為師資和教材缺乏,中小學在「中國元素」的學習和表現並不理想,特別是視覺藝術科的中國書畫學習,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延伸學習都比較弱。
STEM+校本課程發展
作者:林桂光2019-03-23
要發展STEM+ 教育,還須要有「政策」支持,校本層面就必須校本課程發展(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政策配合。
美國STEM教育發展
作者:林桂光2019-02-23
今天中國很多所謂的「STEAM教育」,事實上只是勞技學科或者小發明小創造的翻版而已,不過是迎合當今的熱點,包裝而來的。
中國大陸STEM教育的發展
作者:林桂光2019-01-19
多點了解中國大陸STEM教育發展情況,有利兩地的教育交流和相互促進。
STEM教育資源
作者:林桂光2018-12-29
目前階段在發展STEM+教育上,可以說沒有太大的技術和資源限制,關鍵問題還是在於學校和老師的發展意願和心態。
STE“A”M 的創意表現
作者:林桂光2018-11-24
目前大家都會接受,“A”屬於文藝創意範疇,不是STEM教育的附屬物,是STEAM不可或缺的元素,會存在於各個相關學習領域內。
STEM教師帶課能力的考驗
作者:林桂光2018-10-27
多採用正面教育,處理好學生能力差異問題,才能成功利用團隊協作模式,推動自主、自適應學習。概括而言,這便要考驗老師整體的帶課能力。
從閱讀伸延STEM+教育
作者:林桂光2018-09-29
上月教育局秉承林鄭特首關顧教育發展的競選承諾,在庫房水浸的條件下,一改上任特首刻扣圖書津貼的惡政,向中小學校發放大手筆的推廣閱讀津貼,更強調要跨課程閱讀,並建議向STEM教育及中國歷史、文化範疇延伸。
STEM+教育發展的政策支持
作者:林桂光2018-08-25
各類專業及商業團體(包括各種STEM+教育服務供應商),也配合政府在STEM+教育投放的資源,設計不同支援方案及服務。
「專學商研 共構共學」試驗計劃
作者:林桂光2018-07-28
以跨校及跨學習階段形式,融合資訊科技教育、互聯網學習及STEM+教育,共構教育成效基準及學校社區網絡,促進創新教育科技應用,提升學校行政效率及課程發展。
低技術、低配備,普及推廣STEM+教育
作者:林桂光2018-06-30
個人在探究STEM+教育的過程,一直思考以低技術、低配備的原則進行課程規劃,以協調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校、不同教師存在的學與教情境差異。
建構STEM+教育素養與能力基準
作者:林桂光2018-05-19
STEM+學習的正確打開方式:跨學科綜合學習課程設計、促進審辨思維、提升創意表現、運用專題學習策略、鼓勵參與、自主學習等。
STEM+教育規劃
作者:林桂光2018-04-21
適宜利用STEM教育的熱潮,重新整固香港15年教改經驗,利用課改關鍵項目在STEM核心學習素養的對接優勢,應該比周邊地區,更容易取得教育成效。
STEM的政策與支援
作者:林桂光2018-03-31
因學校傳統文化都是習慣各自為政,但單打獨鬥的教育創新非常吃力,也和信息時代鼓勵共創、分享的精神不符。
STEM教育漫象
作者:林桂光2018-02-24
香港學校期望教育局在派錢之餘,也應該對STEM教育,有更明確、更長遠的規劃。並在學習架構、資訊平台、教學培訓上,有更多的支援。
STEAM的修正
作者:林桂光2018-01-13
香港引入以科技學習出發,培養綜合探究為核心的STEM教育。另外,為了強調創意教育和文化學習,在STEM課程加入文化、藝術元素「A」,變成STEAM。
STEM 橫空出世
作者:林桂光2017-12-02
簡單進行文献整理,可以發現各地近年STEM教育的發展,大都受到美國的影響,而且很大程度參照美國的模式和重點,沒有照顧自身教育發展的背景和相關目標銜接,做成STEM彷似「橫空出世」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