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Mar 31 2025 17:06:5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林桂光

藝術教育行政人員,司職教育局學校督學及中小學課程發展30年,熟悉課程及學習活動設計。業餘探討現代纖維藝術及數碼藝術的發展,並對「知識管理」及「移動學習」等課題進行探究。亞太藝術創意教育交流協會會長、廣州市少年宮少兒美術學校顧問、香港電訊盈科附屬信息科技教育部STEM策略顧問、香港美術教育協會創會會長、香港藝術館之友會首任理事。

父母有何早教妙招 培育幼兒藝術能力?
作者:林桂光2022-03-26
藝術能力的發展與寶寶個性發展能起着相互促進作用,藝術表達的過程是寶寶心境和情感的表達;藝術活動最重要的是要帶給人們審美快樂,讓寶寶享受到快樂才有存在的價值。
哪些教育策略能幫您激發孩子的繪畫潛能?
作者:林桂光2022-02-11
「繪畫是伴隨兒童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培育歷程」,所有孩子都有繪畫潛能,但家長可以運用某些「教育策略」去激發它。
3歲至7歲的幼兒學習美術有什麼作用?
作者:林桂光2022-01-07
美術教育主要通過想像和形象思維,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啟發和誘導幼兒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結構。
為什麼要推廣「家長美育」?
作者:林桂光2021-12-17
個人多年來經常應邀到學校和社區舉辦「藝術創意教育家長講座」和親子藝術活動,提升家長對相關主題的認知和提供互動、諮詢。
「S.T.E.M.導向」的科普美術教育規劃
作者:林桂光2021-12-11
然而,在科技融合的規劃上,各地目前比較普遍採用的STEM教育及創客教育,包括本地的情況,都有出現「技術主導」、「硬件為本」的偏差。
「美術科本導向」的科普融合
作者:林桂光2021-11-19
科技發展源於科普探究,為貫徹個人倡導低成本、低技術、普及推廣的科普教育理念,下面介紹另一種以美術學科為本,融入基本科普學習元素的幾類課題選擇,並討論各種美術創作應用在學與教上的可行性安排。
Art Tech交流案例盤點四:網絡、電玩與人工智能
作者:林桂光2021-10-16
近年科技界及跨界學者也開始談論AI科技發展衍生的另一方面問題,例如個人私隱的保障、AI發展的倫理風險、數據和算法的不當使用,出現批判AI的思潮。藝術界也不乏這些課題的探究,是創新美術教材的思考方向。
Art Tech交流案例盤點三:機械人、無人機與藝術編程
作者:林桂光2021-09-25
因應機械人的形態、功能和科技應用的多元性,指出在藝術學習可以利用的空間非常大,單在機械人原形設計的藝術表現上已有很多現成的例子。
Art Tech交流案例盤點二:實境模擬技術之應用
作者:林桂光2021-08-28
所有數碼創建內容,都和影像設計和視覺藝術展現效果的安排有關,所以這幾類實境模擬技術,對各類藝術形式,特別是「視覺藝術」的學習和創作表現,有很大的拓展空間。
盤點Art Tech交流案例
作者:林桂光2021-07-30
2013年的黃色巨鴨熱潮,同年6月改玩縮細版,在商場大型玩具連鎖店設置十部3D打印機,教導學生複製迷你版「點心籠鴨仔」,將以前只是應用在工業的3D打印科技,推廣到創客、工藝等範疇,推廣電腦美術。
反思人工智能的現代美術教育
作者:林桂光2021-06-26
美國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今年力推「狗狗幣」,本意是開玩笑,動機源於不滿太多科企濫發加密幣圈錢,只用了幾小時去製造出來,以批判科技濫權,也可以算是一種AI數碼作品。
人工智能科技 賦能藝術創作與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5-22
近月一則「無實體數碼畫5.4億成交」的新聞,應該可算是全球AI藝術屢獲熱炒的代表,也反映AI藝術已漸現初型,美術老師應該多加關注和學習,為美術教育科普化做準備。
香港人工智能教育課程與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4-24
在香港,編程科技和AI關係密切,雖然仍未有清晰人工智能教育概念和課程框架,已多被打造成中小學及幼稚園「未來教育」的學習課程,反映了背後的潛在機會。
內地人工智能教育課程與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4-10
近一年,可以看到中國各省中、小學校,都發布了地區或校本特色的人工智能學習課程。本地AI教育研發及藝術學習應用上有什麼可以借鏡?
人工智能如何推動教育革命
作者:林桂光2021-03-21
近年來有關人工智能與教育的研究呈現出逐漸增長的趨勢,新冠疫情的全球爆發引致的工作和學習情境翻轉,更加快了該主題的研究步伐。教育界在人工智能時代來臨,對學校教育變革有什麼想像和憧憬?
如何面對人工智能的衝擊?
作者:林桂光2021-02-20
踏入21世紀,學校和學生在全面擁抱人工智能的同時,也必須思考如何不被AI全面取代,這有賴人工智能教育的規劃,避免再過分偏重知識認知和器具操控。
如何讓學生沉迷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1-23
不斷學習、解決問題其實是人類的生存本能,但在「現代學校」這種教育規劃模式,甚至因為各種「功利心」考量而出現「過度教育」的現象下,這種天本性很大程度上被遏制了。
現代美術教育的電玩科技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1-01-16
作為一位藝術創意教育工作者,而且一直關注現代科技發展;加上明白所有電玩的美術元素、互動設計、科技應用都需要不斷創新,所以經常探究電玩科技可以如何促進現代美術教育的轉型。
現代美術教育的「移動網絡」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0-12-26
有論者認為,雖然聰明電話並不是蘋果教主發明,但移動網絡的火熱發展,認同是由2007年中首款蘋果自家iOS操作系統的3G iPhone手機,及後熱銷的iPad平板電腦開始帶動。
現代美術教育的網絡科技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0-11-27
現時網絡科技渉及的層面非常廣泛,今次只談談將互聯網作為一個資訊平台、數碼資料載體,以及藝術創作借用展現的空間,其中技術可以如何利用的探究。
編程的技術應用與學習表現
作者:林桂光2020-10-24
現代編程學習強調基於生活感受,應用圖像、代碼,以一種運算/換算思維,讓計算機去驅動周邊配件或遙控應用。這種編程學習的本質和表現形式,轉移到現代美術教育的課程和教學創新,可以有很多應用範疇和教材設計。
編程市場混戰 或會出現教育偏差
作者:林桂光2020-10-17
大中小企業加入編程市場混戰,少不免會因為惡性競爭而出現教育偏差和異化。特別是眾多培訓機構習慣對家長應用「憂慮營銷」、「危機營銷」,普遍誇大編程教育的效用和課程對升學的重要性。
現代美術教育的「編程」科技學
作者:林桂光2020-09-19
關於編程學習,因為有一定技術含量和硬體操作,而成本門檻不算太高,在未出現STEM熱潮時,校內、校外教育機構都一直存在,不算熱門。但最近發展愈來愈火,一片藍海,大少企業都爭相入局。
現代美術教育的無人機科技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0-08-22
只要多了解無人機科技的不同類型和發展,保持開放的想像,注意編程技術組合的可能性,以及利用一些現成或自創作配件、工具,現代美術創科教材——STEAM,不難設計。
機械人形態與技術應用演進
作者:林桂光2020-08-15
因應機械人的形態、功能和科技應用的多元性,在藝術學習可以利用的空間非常大,單從機械人原形的藝術表現上已有很多現成例子。
現代美術教育的機械人Robot科技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0-07-18
「發展才是硬道理」,機械與機械人在社會現代化進程,已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技術條件。在人類進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高科技時代,對機械人的造型、技術設計和場景應用,更可以有無限想像。
現代美術教育的「虛擬實境VR」科技學習
作者:林桂光2020-06-20
VR是一種新的資訊傳遞方式的變革,人們從「置身事外」欣賞一個藝術,到「身臨其境」參與一個藝術展現,這與傳統美術的區別是在沉浸感上有了顛覆性的改變。
3D-Printing在現代美術教育的應用
作者:林桂光2020-05-23
3D-Printing即三維立體打印。核心技術是利用特殊物料,由平面的二維圖像概念去建立,通加厚、加固方法,利用特定機器打印成三維立體物像。這種維度的認知和轉移,都是美術教育的基本學習內容和創作表
科技賦能現代美術教育的路徑——《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20-04-18
「美術教育科技化」必須基於「發展共識」,確立為「校本發展政策」才能有足夠認受性和延續性去發展,這對長期處於「邊緣化學科」地位的學校美術教育尤其重要。
科技賦能現代美術教育的途徑——《亞太創藝談》
作者:林桂光2020-03-14
科技賦能美術教育的途徑,簡單而言可以從課程規劃、學習模式和空間優化三方面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