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03 2025 08:23:1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政局
香港
中國
台灣
國際
教育
親子
幼兒教育
小學
中學
高等教育
國際教育
文化
文學
歷史
藝術
語言
影視
音樂
財經
投資
地產
金融
生活
心靈
潮流
飲食
旅遊
健康
中醫
西醫
保健
運動
商業
企管
創業
領袖
科技
科研
科普
影片
名家榜
灼見活動
關於我們
首頁
名家榜
零傳媒
零傳媒
獨家評論
華僑在朝鮮的那些年
作者:
零傳媒
2015-09-22
今人已經難以理解,上世紀60、70年代,中國的狀況遠比朝鮮糟糕,生活水準更低,言論自由也不比朝鮮大。當時朝鮮在許多方面勝過中國,令不少中國人嚮往。
獨家評論
難民不設上限 德國的一場豪賭
作者:
零傳媒
2015-09-21
中東及北非難民大量湧歐,情勢失控。歐盟國家各掃門前雪,唯德國敞開大門,不設上限接收難民,引發國內極右勢力抗議。德國可借此補足勞力缺口,但也面臨福利及信仰衝突等危機。
獨家評論
難民不設上限 德國的一場豪賭
作者:
零傳媒
2015-09-21
中東及北非難民大量湧歐,情勢失控。歐盟國家各掃門前雪,唯德國敞開大門,不設上限接收難民,引發國內極右勢力抗議。德國可借此補足勞力缺口,但也面臨福利及信仰衝突等危機。
獨家評論
閱兵前後 洪秀柱為何閉關?
作者:
零傳媒
2015-09-15
距離2016大選投票只剩120多天,國民黨參選人洪秀柱9月2日無預警地在臉書宣布暫停選舉行程,一時之間退選流言四起,但在寺廟閉關三天後,洪6日上午現身發表閉關感言,辣度提升,重申參選到底決心,粉碎流言。
獨家評論
大裁軍——精簡人員何處去?
作者:
零傳媒
2015-09-14
這是必須經歷的刮骨療傷之痛。問題是,被裁人員何處去?為近年眾矢之的的文工團,會否首當其衝?
獨家評論
大裁軍——「軍改」第一步
作者:
零傳媒
2015-09-13
大裁軍只是這場「軍改」的第一步。站在國家發展「關鍵一躍」的歷史關口,事先不作張揚,中共出人意料宣佈裁軍30萬,裁軍對外宣示和平,更是中南海強軍之舉。
獨家評論
書本的重量與詩意
作者:
零傳媒
2015-09-10
記得,52歲蘇童在書展談到讀書時說,別指望讀書會給你漲工資,給你找工作,有什麼看得見的效益,但在你人生某一階段,你會突然體會到它的作用。
獨家評論
刀光靖國之下日本難成大國
作者:
零傳媒
2015-09-09
當一個國家的政府,長期不肯面對過往歷史、硬要永久掩耳盜鈴,走在歷史鐵證的對立面,且不斷向國民清洗腦袋,擴大民粹盲動的統治版圖,國民走出國外,頭不能抬、腰不能直,國家何大之有!
獨家評論
AV女優竟成柯文哲的「紅顏禍水」?
作者:
零傳媒
2015-09-06
柯文哲表示並不認識波多野結衣,但在第一時間他並未表示不妥,似乎對輿論風向心存觀望。隨後媒體烽火連天,他才開始轉向,表示悠遊卡公司的做法「會讓長官充滿政治危險」。
獨家評論
事過境遷,英雄暮年,能活得有尊嚴
作者:
零傳媒
2015-09-03
中國的歷史也要尋回真相的尊嚴。民間中國的志願者不但支援尋找抗戰老兵,還支援尋找抗戰的真相,還原歷史的本來面貌。那些過去被宣傳所左右的腦袋,在今天互聯網的時代,都已不再是「史盲」。
獨家評論
泰國爆炸案調查,走入死胡同?
作者:
零傳媒
2015-08-31
案發之後,泰國當局對案情的說法相當混亂,有時甚至自相矛盾。譬如警方原本表示,嫌犯可能是一名外國人,但後來又稱可能是泰國人或泰國混血兒。
獨家評論
內地首富超香港 這不僅是面子問題
作者:
零傳媒
2015-08-27
內地 IT 富豪馬雲,在香港花15億港元,從袁天凡手中買下了一座山頂豪宅。不禁令人聯想,內地富豪是可以買起香港的,可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獨家評論
日本的歷史觀對香港有什麼啓示?
作者:
零傳媒
2015-08-24
當西方還沒有發達以前,日本可是派遣大量留學生到唐朝的中國學習。奇怪的是,當中國今天又一次崛起,日本沒有放棄跟隨美國,而重新參照中國模式為發展路向。
獨家評論
收入下跌 香港年輕人缺什麼?
作者:
零傳媒
2015-08-20
為什麼在有科技進步、資金不斷積累、中國經濟也比前增幅巨大的情況下,香港年輕人從薪酬所反映出的生產力,遠遠跑輸給其他的年齡層?
獨家評論
新加坡模式與50年不變
作者:
零傳媒
2015-08-18
今年8月9日,新加坡獨立建國50周年了。同樣是50年,香港未來發展會是怎樣?
獨家評論
新任香港廣播處長的政治「風波」?
作者:
零傳媒
2015-08-17
亞洲電視前主管梁家榮出任香港廣播處長,獲各方正面評價。公營的香港電台被批評成為佔中揚聲筒,如何回歸專業是一大挑戰。
獨家評論
特首要抓住一帶一路,香港到底能做什麼?
作者:
零傳媒
2015-08-14
所謂積極不干預,毫無積極的意味,只是不干預而已,港英政府是不會投資在香港的,特區政府為何不可以呢?特區政府唯一的商業投資就是迪士尼樂園,那是人家投資香港開出的必須條件,現在不是成為吸引遊客的必到景點而且賺錢了嗎?
獨家評論
李敖:我為什麼送宋楚瑜一本《邱吉爾傳記》?
作者:
零傳媒
2015-08-13
宋楚瑜決意參選2016年台灣大選,曾特意拜訪李敖,李贈他一本邱吉爾的傳記,寓意他雖年過70之齡,仍能再闖高峰。
獨家評論
斯諾登到底為甚麼選香港?
作者:
零傳媒
2015-08-11
斯諾登選擇在香港進行計劃,顯然是深思熟慮的判斷,也受益於多年特工經驗。他看中香港有各種大規模街頭抗議,創造了一個活躍的離心環境。何況香港還有擔任世界諜報中心的歷史傳統。問題是,北京如何看這樣的香港?
獨家評論
台灣前教育部長黃榮村談反課綱僵局
作者:
零傳媒
2015-08-10
台灣反課綱事件變成生死劫。高中生發言人林冠華燒炭身亡,太陽花學運「高中版」的抗爭行動背後,反映藍綠兩種不同的史觀彼此對峙的僵局。曾在「扁時代」任教育部長的黃榮村表示,暫緩課綱,事緩則圓。
獨家評論
教科書課綱之爭,撕裂台灣
作者:
零傳媒
2015-08-07
全台高中生發起的「自己的課綱、自己的課本,自己救!」行動,在許多校園熱烈展開,表面上打的是反黑箱課綱旗號,抗議教育部在12年國教課綱修定上,未依照慣例,對外公布修訂人員名單與發言記錄,實際上是藍綠意識形態的爭奪。
獨家評論
學生,你不是正義與理想的唯一化身
作者:
零傳媒
2015-08-06
鼓吹和平、理性、非暴力、非粗口,是文明的表現,是符合普世價值的行為標準。「和理非非」絕對不是保守主義的代名詞,和平理性的主張者,有很多較今天最激進的大學生前衛得多。
獨家評論
香港大學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
作者:
零傳媒
2015-08-04
港大百年老校,出現這麼大的一個亂子,原因是什麼各有各的說法,但不得不承認,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死局,利益相關方的三個方面,政府、學校和學生,都不可能在一時間找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更嚴重的是,誰也不想去拆這個局。
獨家評論
三毛與張樂平 紀抗戰勝利70年
作者:
零傳媒
2015-07-29
硝煙之中,以筆為刀。身處戰爭歲月,面對家國大義,文藝創作者們如何挺身而出?其實手中的筆,即可成為敵人畏懼的武器,而這便是「文人抗戰」的真義。
獨家評論
宋楚瑜或參戰 洪蔡選戰現變數
作者:
零傳媒
2015-07-28
在一對一選舉,只要泛藍分裂,藍軍幾乎少有勝算,宋楚瑜雖未正式宣布參選,但親民黨副秘書長劉文雄20日表示,宋「幾乎就是會選了」。換言之,泛藍分裂幾可確定。
獨家評論
中國兩件大事 香港一個選擇
作者:
零傳媒
2015-07-25
謀劃中國發展轉軌,謀劃中美關係變局,對於這兩件北京要辦的大事,香港既是持份者,也是創造者。
獨家評論
看,一個香港雜誌王國的崩潰
作者:
零傳媒
2015-07-24
執筆之際,忽然聽到壹集團決定結束《忽然1周》的印刷及網上業務,將於8月7日即《忽周》創刊20周年之日出版最後一期,《忽周》全體編採人員70人將被遣散……
獨家評論
侯孝賢——淡若人生,回首蒼涼
作者:
零傳媒
2015-07-21
廣東梅縣出生、從小移居「本省人」聚集的南台灣,讓侯孝賢從小就看到了幾代人之間文化認同上的微妙差異。這一切關於身份、大時代的思考,都淡淡地鋪陳在他的作品裏,並促成了台灣新浪潮電影。
獨家評論
香港:傘裏傘外博弈
作者:
零傳媒
2015-07-20
12位作家來自社會各界,分別為譚衛兒、潘麗瓊、雷鼎鳴、楊志剛、陳建強、 屈穎妍、邵盧善、李春、邱立本、阮紀宏、江迅,以多角度分析香港佔領行動。
獨家評論
陳若曦——文化認同強過一切
作者:
零傳媒
2015-07-19
陳若曦親歷台灣「二二八事件」與大陸文化大革命兩場浩劫,曾為美麗島事件被告當面向蔣經國求情,也曾在面見胡耀邦時替詩人北島求情。她對中國的認同,文化勝於一切。
上一頁
3
4
5
6
7
8
下一頁
熱門文章
長和賣港口風波──做足功課 理智應對
黃賢
一身傲骨 三千詞作夜點睛 76歲詞聖盧國沾告別戲劇人生
本社編輯部
關品方:長和一筆交易牽動國際棋局 中方如何突圍免受美箝制?港口布局只求經濟利益 還是攸關國安戰略?
本社編輯部
冷戰與國際秩序的變化:美式霸權的動態演化
鄭永年
「可以選,我選自由自在」──專訪黃修平導演
馮珍今
長和繼續爭取出售港口 學者籲交易雙方須顧及中方商業利益
本社編輯部
國際生愛香港國際化、港大英語教學、大灣區多工作機遇
本社編輯部
邵志堯博士:長和賣港口餘波未了 事前未深思政治風險?商業物業市場未回暖 可引導內地平錢來港?港交所換女CEO後 港股有運行?
本社編輯部
杜寶玉貼地氣的水墨情
益行
香港《財政預算案》是一盤帳還是兩盤帳?
羅祥國
科大入學處處長:科大着重創造知識 而不只是傳授知識
本社編輯部
葉秀亮教授:美國步步進逼 巴拿馬運河會花落誰家? 長和不配合北京 將有什麼嚴重後果?
本社編輯部
律師夢見特朗普 引粵劇名師龍貫天:做人「三要」和「三不要」
李偉民
面對不可預知的未來
張灼祥
感懷「新」世:兒時‧光陰
李偉民
何志平:特朗普為何急須霸佔巴拿馬運河? 中國怎樣透過多元運輸戰略 不受美國牽制?
本社編輯部
幸福和報告無關?
張建雄
如何做一個愛國企業家?
陳景祥
AI是跨學科研究催化劑 卸任後專注AI for Science──專訪科技大學副校長汪揚教授
本社編輯部
特朗普向全球汽車業宣戰 進口車徵25%關稅 習近平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
本社編輯部
提示訊息
您已成功加入電子報名單.
Launch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