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r 29 2025 20:07:3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李美嫦

退休校長、香港中文大學價值教育碩士,曾任小學常識科專責委員會主席、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常識科)評審委員及課程發展議會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委員會委員。任職學校曾獲兩次(2013/2014及2017/2018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體育學習領域)、2019/2020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德育及公民教育範疇)、教育局與南聯教育基金合辦第2屆品德教育傑出教學獎」優秀獎(小學組)及2019年大灣區STEM卓越獎優異獎及2020年大灣區STEM卓越獎十佳學校。

圍棋、棋品與人工智能的扣連
作者:李美嫦2025-03-11
AI的缺點,就是它不能自行建構品德教育價值觀,換句話說它的行為和思考模式,可以在完全不考慮道德價值下被植入和被動學習,一場AI下棋比試後便可探視它的危險性。
可憐天下父母心!誰感老師啟蒙恩?
作者:李美嫦2025-01-02
教育界近年的投訴與指責的現象愈演愈烈,老師逐漸喪失內心的熱情與勇氣。最後家長、學生和老師一同走上不歸路。
從參觀博物館到國家文化軟實力
作者:李美嫦2024-09-27
國民對歷史文化的認知能力愈高,愈能對外作多層次的文明對話與交流,參觀博物館確實是一種能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良方之一。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作者:李美嫦2024-03-22
要小學生在六年的學習生活中培養成為國家良好的公民,除了整全6個學習範疇的知識點外,還要不斷在日常生活中滋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愛的教育?真的!假的!
作者:李美嫦2023-12-14
凡此種種的措施都是以課程為載體,當中更有很多學與教的推行策略、課堂設計、評估準則等等的專家建議。但可惜當中各持份者的無力感卻日益明顯,幸福感每況愈下,快樂指數更是按年遞減,這是真的愛的教育嗎?
銀齡教師的光環
作者:李美嫦2023-10-19
本港每年都有大批的退休教師,他們的教學資歷深,有學識又具備家國情懷,能發揮餘熱的潛力大,特別是他們在多年的教育改革浪潮下均善於另闢蹊徑,其管理與教學經驗實在可貴。他們能否退而不休,繼續與學生結伴同行?
疫情後提問技巧的復修
作者:李美嫦2023-03-23
疫情後, 口罩除下,全天上課復常,課時也相對增加了,但師生、生生之間的「你問我答」、「自問自答」的互動環節卻施行不易。
優化與改革大不同
作者:李美嫦2023-01-05
教育局質素保證分部推出「優化學校發展與問責架構」一系列措施,回應社會訴求。但在原有自認為良好的基礎上小修小改,可以預見措施很難獲得業界有很大的迴響。
國家安全教育主任的起跑線
作者:李美嫦2022-09-22
大家對於國安教育統籌主任的工作定位都各說各的,起跑線模糊不清,以至於該職位的專業發展更難有清晰方向,隨時出現職能錯配、權責不清等亂象,反而為中層管理添煩添亂。筆者嘗試列出幾點建議,希望建立一個願景。
疫情下請不忘與年輕人對話
作者:李美嫦2022-03-17
當我們將「全民同心抗疫」掛在嘴邊,我想問年輕人的抗疫責任和角色是什麼呢?年輕人如何「同心」抗疫?
後疫情下的體育科課程發展
作者:李美嫦2021-11-18
疫情下的體育課程發展,必須及早著力維護學生的情緒健康、體能感知及品德情意的整全。
這是香港教育覺醒年代的浪尖
作者:李美嫦2021-10-14
社會暴動近月來似乎平靜下來,教育中人嘗試走出殖民時代教育的迷宮陷阱,稍作喘息的同時,可能都有以下幾種教育有關的覺醒。
如何在小學推行國家安全教育
作者:李美嫦2021-07-22
尤其在小學的六年中,教師不必在政治安全、國土安全和軍事安全的概念上走入教學設計的死胡同,反而可以考量其他範疇如何能在現有各學科課程中連結,讓學生在深與廣的學習層面上繼續研習。
後疫情時代的小學生涯規劃教育
作者:李美嫦2021-06-03
小學是否完全不用推展生涯規劃教育呢?例如生涯規劃的其中一個要素「自我認識與發展」在中學才開始探索這議題是否最適合呢?
如何培育「擁抱科學」的新生代
作者:李美嫦2021-02-04
為何要尊重科學?因為科學是人類集體智慧,是自然世界的規律,是建構「理性化」社會的策略,讓人類社會得以邁向進步的基礎。
科學探究與價值探問
作者:李美嫦2020-11-12
科學探究真的是冷冰冰的嗎?真的不能同時以知情意行和價值觀來建構其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