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06:31:5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廖書蘭

文學博士,祖籍江蘇武進,出生台北,定居香港。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香港新界鄉議局增選執行委員、香港珠海學院亞洲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世界華文作家協會亞洲區總會長、國際筆會香港中國筆會會長。曾獲廣興文教基金會獎學金、中華僑聯文教基金會華文著述獎冠軍、新聞寫作獎項專欄評論類第一名、亞洲華文作家基金會文藝獎最佳散文獎等。新詩《海戀》、《春天來了》、《山旅》、《和著水聲一起輕歌》、《星月夜》、《生命的恩典》獲入選香港學校朗誦節誦材。散文《不一樣的母子情》、《母愛成就了他》獲入選中國青少年(香港)才藝比賽朗誦組誦材。著作:《香港文學回眸》、《黃花崗外》簡體字增訂版、《被忽略的主角》、《黃花崗外》繁體版、《煙雨十八伴》、《書蘭中英短詩選》、《放飛月亮》等,於2011年、2019年分別被納入大英國家圖書館館藏,2020年《黃花崗外》繁體版、《被忽略的主角》被納入台灣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藏,新界鄉議局旗袍制服於2017年被納入香港歷史博物館典藏,2019年於中華僑聯成立廖書蘭獎學金。詩集被翻譯為英文、藏文、馬來文、印度文、阿拉伯文、韓文、日文。

文壇怪聞錄
作者:廖書蘭2020-12-19
耄耋之年的作家在臉書上發文,當中涉及另位作家部分,多處與事實不符。筆者為朋友感到憤憤不平,替她公開申明以正視聽。
天道酬勤予拜登
作者:廖書蘭2020-11-23
美國的拜登實踐了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精髓!只要我們自強不息,立定志向,目標清晰,心無旁騖,鍥而不捨,只要我們心胸寛大,包容難容之事,堅持堅持再堅持,我們就是人生贏家!
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
作者:廖書蘭2020-11-06
今年(2020)大陸和香港都在紀念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75周年的活動,即在此疫情之下也排除萬難舉辦,令人十分感慨。相對之下,近年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對光復節十分冷淡。
讀《亮父詩稿》有感
作者:廖書蘭2020-10-24
捧讀《亮父詩稿》使我猶如窺入中國文學殿堂之境。《亮父詩稿》作者朱鴻林。書名題為「亮父」,何為「亮父」?
我也愛大米
作者:廖書蘭2020-10-13
通泰行第二代傳人李豐年說,天災人禍時,大米勝過黃金。嘩!真的嗎?為什麼大米這麼好?
捧高了李登輝 忘了蔣經國
作者:廖書蘭2020-10-08
試想像一下,如果沒有蔣經國提倡民主、啟動本土化,以及大量栽培本土人才,何來有李登輝?何來有今天的民進黨人士執政?
李登輝「你等會」
作者:廖書蘭2020-09-25
李登輝在台灣權攬天下,雖然在位執政12年,但他影響台灣的政治生態,足足兩三代人以上,是一位極受爭議的台灣政治人物,對其身後的評價,可說是壁壘分明。
送別溫漢璋太平紳士
作者:廖書蘭2020-09-11
在此庚子年初秋,金桂飄香,花香送他一路好走,安然魂歸天國,我們永遠懷念新界一代才子──溫漢璋。
香港筆會跨越一甲子,邁向七十里程碑
作者:廖書蘭2020-08-31
今天香港筆會延續65年來南來文人風骨,文脈筆耕不輟,並邀請了大量的青年文化才俊加入陣營。
話說香港筆會一甲子
作者:廖書蘭2020-08-27
香港筆會已屆滿65周年,回顧筆會因疏忽被註銷,到被同行偷會,經歷許多曲折,書蘭竭盡所能恢復筆會的國際地位,至今依然是國際筆會在香港的合法代表,在國際文學舞台上宣揚中華文化,提高本會在國際的影響力。
我們進入了庚子年盛暑
作者:廖書蘭2020-07-31
相信庚子年的一切磨難終將結束,明年開始逐漸好轉,我們一定要知道天地有力量!
一個台灣人看《港區國安法》
作者:廖書蘭2020-07-27
一名居港台灣人,如何看待《港區國安法》?我觀察得出的結論是,打從去年6月開始,香港部分年輕人像着了魔似的,四處搗亂香港,然而當《港區國安法》一出台,霎時間雞飛狗跳,作鳥獸散去,似乎全部人都清醒了!
再談何世禮將軍
作者:廖書蘭2020-07-22
何世禮將軍不單忠國,亦愛家。阮文賓回憶,他與妻子伉儷情深,即使何在抗日戰爭中染到了斑疹傷寒病,其妻亦寸步不離,守護至愛。
懷念何世禮將軍
作者:廖書蘭2020-07-09
今天香港有多少人知道這位出生超級富豪的公子,主動放棄英國籍,堅定做中國人的抗日將軍?何世禮一生對國忠貞,對妻專一,所為仰俯不愧天地,真正做到了「生是中國人,死是中國魂」的一代名將。
福人福地──梁福元
作者:廖書蘭2020-07-05
筆者認識梁福元已20多年,看得出他是重情重義的鄉紳。
我在庚子年的香港
作者:廖書蘭2020-06-05
經此百年難得一遇的2020庚子年劫難,慄然驚覺,在那和平的年代,一點也不起眼的「吃飯、睡覺、去廁所」,看似最簡單不過的人生三件事,方是生命最重要的,如果再加一點的話,莫過於自己的至親友好。
疫情下的斷捨離
作者:廖書蘭2020-05-22
任誰都知道,人生要懂得放下,放下「貪瞋痴」才得到快樂,還要學會「一路走,一路扔的斷捨離!」如果能像《紅樓夢》最後一章的情節「那白茫茫的一片雪地,什麼都沒有,真乾淨!」那未嘗不是一個好的歸向。
台灣婦聯會與民國女子
作者:廖書蘭2020-05-08
有人說,台灣最美麗的風景是人,而這最美麗的風景,我認為,婦聯會是那一隻描繪風景的纖纖玉手。筆者在此大聲呼籲,希望蔡政府手下留情!
有家萬事足──疫情下的反思
作者:廖書蘭2020-04-24
面對大災難時,只有自家人接納你,收容你,期盼你,歡迎你早日歸家。為什麽?因為家,是人的心靈堡壘,是最安全的窩,是休養生息的基地。
抗疫至今的思考
作者:廖書蘭2020-04-10
我看得出,中華民族命運的拐點就在這裏;人的一生何嘗不是如此,把你丟入了絕境,就是給你機會崛起,大悲之後只要一口氣還在,挺過去了就有大喜!
抗疫下,特首的眼淚
作者:廖書蘭2020-03-27
特首流淚了!她語帶哽咽的說「你們暫時忍耐一下,不要去打球,不要去食車仔麵,等我們打贏了這場仗再說!」像極了做媽媽的口吻,眼泛淚光,語帶哽咽,苦口婆心的勸誡孩子,沒有嚴厲呵責,只有愛,我們聽了豈不動容?
在羅馬,有一顆西安的心
作者:廖書蘭2020-03-16
記得去年夏天的羅馬,我看見全世界的人都來到這座古都,我心中竟然想着西安,想邀請世界上各色人種不妨也來看看5000年的中國帝王之都。
抗疫抒懷──給特首的話
作者:廖書蘭2020-03-11
香港經此兩次浩劫,清楚看見林鄭月娥女士的特點,她是行政執行官員,不是政治人材。政治是講究妥協的藝術,是講究平衡的藝術。
我從「沙士」走到「新冠肺炎」
作者:廖書蘭2020-02-28
回顧沙士期間,香港雖然充滿悲情,卻同時也充滿力量,人與人之間互勵互勉!今天的香港充斥怨氣與戾氣!以及那好像末世紀即將到來的絕望感!
庚子年春日記
作者:廖書蘭2020-02-14
我選擇留下,我要與這塊土地一起呼吸,一起經歷劫難,並真實的寫下它!
回台投票即景
作者:廖書蘭2020-01-31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尺,雖遠隔太平洋,仍關心中華大地,就算是費盡了力氣,也要飛回來投下自己神聖的一票。
陽光下的美斯樂
作者:廖書蘭2020-01-21
這塊異域有講不完慟人肺腑的故事,也有寫不完可歌可泣的篇章。不是作家柏陽,世人根本不知在中南半島的荒山野嶺中有個美斯樂,兩岸歷史皆忽略了這群中華兒女;然而歷史的意義也要我們向前望!
走入泰北看中華
作者:廖書蘭2020-01-05
我們不怕舟車勞頓,多次踏入泰國北部高山上的美斯樂!不為別的,只為我們的心中有一團火,那是來自那個苦難的中國,來自我們的父母和我們師長。
2019聖誕鐘聲
作者:廖書蘭2019-12-24
2019聖誕節將臨,我們的城市灰黯了!港鐵被破壞、街道被破壞、商場、銀行、學校統統被破壞了!我的城市往日的繁華已不復見,正走向衰敗,昔日引以為傲的法治、民主與自由,幾乎都被摧毀了!
2019香港人的眼淚
作者:廖書蘭2019-12-06
我知道在這麼惡劣環境下生活的,又何止我一人!我更知道,每一個香港人都可以隨時走,但我們選擇留下,因為我們肩上扛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