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06:57:5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紀治興

紀治興博士太平紳士為豐盛社企學會會長,亦是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席教授、伯特利神學院城市宣教學客席教授及博士候選人評審委員,以及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顧問委員會成員。

除了擔任扶貧委員會「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專責小組」委員,紀博士亦是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董事;他亦曾任民政事務局「社企咨詢委員會」委員、勞工福利局「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委員,及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數碼共融專責小組」組員。

生活的四個範疇:再思教育工作
作者:紀治興2023-08-31
這四個範疇可以分為橫軸左端的「成就」及右端的「重要的他者」,及縱軸下端的「喜好」及上端的「傳承」。要建構一個成功及豐盛的人生,應該同時處理好生活的四個範疇。
社創教育與社創知識體系
作者:紀治興2023-06-24
傳統的教育進路是「知、明、喜、行、慣」,但面對創新、解難、批判思考等複雜概念時,卻易學難精。所以,我們學會與大專院校推動社創理論課及實習課,讓同學切身處地到社企當中工作。
社會創新的由來與發展
作者:紀治興2023-03-02
現時香港是亞洲社會企業及社會創新發展的領先地區,其影響力亦開始擴散至其他界别。政府及公共部門開始採納「社會投資回報率」的概念,去比較不同扶貧政策間的相對成本效益。
站在前人學說與經驗上再思社會創新
作者:紀治興2022-12-08
發明是從無變有,創新是將現有的事物從新組合,以提高其價值。所以「創意」絕不是全新的概念,而是透過從新結合一些舊有元素,以不斷滿足人類持續的慾望與需要。
基督徒投身社創的啟示:社創作為價值教育的可能
作者:紀治興2022-08-18
基督徒社創家的故事,正是活生生的見證,如能放諸當下的價值教育和生命教育,所能強調的就不只包括生命價值,更包括生命的技能(與知識)。
創新學習方式──轉化式學習
作者:紀治興2022-05-26
成人具有許多經歷,吸收了不少他者的觀點,當中多是好的,但也會有壞的觀點,所以要清洗慣性思維中盲點、無知、錯誤的觀點、過時的價值觀等壞觀點。
學習「創新」
作者:紀治興2022-02-17
追求創新的人很多,但結果變成「創笨」也不少。任何創新產品或服務都不是「無中生有」,往往具有固有經驗和實踐的顯性或隱性內涵,不能把固有的東西完全抛棄,十分關鍵的環節在於如何整合。
社創教育之創業八步曲
作者:紀治興2021-12-09
在香港這個「後物質社會」,年輕人重視自我實現和自我表達,亦希望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及空間,所以部分年輕人成為自由工作者或自僱人士,學歷較高又有一定的財務資本及社會資本的,甚至希望成為創業家。
學習「創新」
作者:紀治興2021-08-05
創新與否是由所產生的效果去辨別,所以當事情變得更新穎,但效果更差,這便是創新失敗。
社創教育之三:社創經歷提升幸福
作者:紀治興2021-03-04
聖經有句明言是:「施比受更為有福」,意思是扶貧助弱的人,會好心有好報。社會創業家的初心就是扶貧助弱,做社企發達的極少,但他們活得幸福。
社企如何做到雙贏的局面?
作者:紀治興2021-01-07
社企與一般中小型商企在技巧及信念上都有不同的地方。在技巧上,社企以創新方案解決社會問題、會量度社會效益和計算社會投資回報率、會以說故事的形式去吸引支持者,包括媒體。
技巧為本的社創教育之一
作者:紀治興2020-11-26
未來數年,社企數目應該大幅增長以創造更多工作給弱勢社群和普通失業人士。後者可能原是中產,因失業但又找不到原來自己所擅長的職業,故此借助政府的創業基金,運用自己的才幹,成為社會創業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