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 Apr 27 2025 10:01:4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教育大同

由家長發起、推動教育有選擇的民間慈善組織。自2014年「教育有選擇」、2015年「我要真假期」論壇,以至在本地主流小學推動「感.創.做」計劃,以及「善養小童成大同──共構·童行」親職教養計劃,教育大同基於尊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核心價值,一直透過展現不同教育可能,鼓勵家長、老師與社會各界反思,用行動為教育帶來正向轉變
,朝着Happy and fulfilling education for ALL!的願景邁進。

淺談如何在小學藝術教育中實踐LBD
作者:教育大同2024-02-21
以LBD推行藝術教育,可運用來自不同範疇的教學法,以及其他多元化教學策略及學習技巧,務求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不斷面對培育創意思維的綜合性問題及培養批判思維的評鑑性問題,藉此提升創造力及批判思考。
學校推動家長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教育大同2024-01-24
我們忽發奇想,讓小一學生扮演小老師,把課堂所學的知識教授給一至六年級的家長,進行一場較為特別的家長教育。透過學生與家長的互動,家長可以更了解子女在LBD課堂的學習內容和課堂特色。
為什麼要做民間教育研究?
作者:教育大同2023-12-20
民間研究固然困難,研究所得也很難像大學研究那般驚天動地,但一步一腳印的付出,最終總可集腋成裘,在社會中呈現多元聲音。
請讓孩子安心自主學習
作者:教育大同2023-11-15
安心的學習氛圍是孩子做到自主學習的關鍵。請與孩子同行,尊重他們獨特的想法,相信他們有做得到的能力,讓鼓勵成為他們前行的底氣。希望有一天孩子能自信地和我們分享他新的學習發現,並告訴我們,他享受學習。
裏應外合!與老師共同孵化改變
作者:教育大同2023-10-18
當遇上未知或逆境時,有陪伴者,有同行者,是一種祝福。感謝一直謹守崗位,深耕細作的老師們,很榮幸與你們同行,共同孵化更多教育改變。
由重塑常識科開始 反思課程的意義
作者:教育大同2023-09-13
近年教育界十分重視有意義的學習,跨學科學習也漸漸普及以提升教學果效,但常識科老師除了熟悉本科內容外,又要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不容易,那不如由重塑常識科開始吧!
Wonder Week:一個讓學生和老師學習並實踐的平台
作者:教育大同2023-08-23
Wonder Week旨在製造一個讓學生能全心投入學習的環境,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主動探索和尋找答案,能反覆嘗試及從錯誤中學習,以培育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學生資訊素養,藉此推動自主學習
作者:教育大同2023-07-12
資訊素養是一個觀念,也是一項21世紀關鍵的技能。學生應從小培養資訊素養,在生活化的情境學習中,好好地實踐和應用。
從匙羮看進化
作者:教育大同2023-06-28
教養一直在進步,我期待着輔助教養下的孩子,建立更有愛和包容的新世界。
從生活中學習
作者:教育大同2023-06-14
教育局鼓勵小學利用常識科課堂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就着日常生活問題,設計和擬定有創意的作業,從而增強他們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以及引發學生對科學和科技的興趣和好奇心。
善養建立抗逆力
作者:教育大同2023-05-24
當年,我以為要刻意鍛煉孩子的生活技能,讓她盡早獨立,並擁有良好的品德,才是最恰當的教養。可是,我做的一切忽略了她最需要的安全感,包括讓她充分感到受保護和疼愛,以及可以放心做真實的自己。
走出校園,建立同理心
作者:教育大同2023-05-17
學生不能單靠閱讀教科書認識社區生活,需要在教師帶領下游走自己的社區,見到本身就是自己鄰居的婆婆,見到社區設施不足,才能受到觸動,才能建立價值教育,培養同理心。
你為什麼總是不聽我話?
作者:教育大同2023-04-26
怎樣才能跟孩子良好相處?或者要問的是,到底孩子最需要什麼,才會發自內心顧及別人的需要,懂得溝通妥協,同時又能忠於自己,愛護自己呢?
幸福,由發問開始
作者:教育大同2023-04-12
建構幸福校園有很多學問,尤其在後疫症時代,校園生活曾經中斷,學習情緒飽受困擾,重建談何容易。
捍衞哭的自由
作者:教育大同2023-03-29
每逢聽到人家的小孩很喜歡上學,我都不禁嘆道:「為何我的孩子不是這樣呢?」確實有些小朋友很喜歡上學,但我家兩個小孩都是敏感型,官感和情緒都較濃烈,學校對他們來說實在是一個戰場。
以孩子為中心的太空戰機
作者:教育大同2023-03-15
在教育倫理上,大量研究文獻均提倡,教學應從學生角度出發;為人師表,不妨以孩子為中心設想,以防止類似《給十九歲的我》的不幸事件再度發生。
父母的道德創傷
作者:教育大同2023-03-01
不少家長都擁有不同程度的「道德創傷」,有些內在批判聲音很強烈,讓他們教養孩子時不自覺陷入四面楚歌,有時既憤怒又自責,有時既羞恥又焦慮;我看見他們感覺束手無策,又不知如何自處,為他們感到很難過。
孩子如何透過大花貓學會反思
作者:教育大同2023-02-15
專題研習普遍已成為學生必然經歷的學習過程;透過研習活動,學生不單增進了知識︑提升了學習能力,他們的探索好奇心︑學習的內在動機,以至學習態度亦有所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