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Feb 24 2025 10:31:3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黃錦輝

1987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現為選舉委員會界別立法會議員、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系統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及創新科技中心主任,並擔任高可信軟件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分實驗室)主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特聘教授以及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客座教授、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他同時為香港資訊科技聯會、香港工程師學會、英國工程技術學會及英國電腦學會會員。黃教授活躍資訊科技界,曾任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現時是香港童軍總會資訊科技委員會主席、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委員、香港國際機場科技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電台顧問委員會成員、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資訊及通訊科技顧問委員會委員等。2011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榮譽勳章,以表揚其對香港資訊科技界發展的貢獻。

推動數字教育 促進香港教育轉型
作者:黃錦輝2024-06-18
筆者認為數字教育是推動教育現代化、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重要一環。當局應該加大投入力度,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創科學習能力、數字倫理意識和安全防範能力。
AI心理學 了解「虛擬人」不同角色行為
作者:黃錦輝2024-06-11
道德心理學圍繞着三類主體和客體:人類、其他動物和超自然存在物。隨着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相關學者很自然地把研究對象延申至第四類:智能機器。ChatGPT等工具是人、是神還是鬼呢?是好還是壞呢?
善用低軌衛星 提升數字經濟競爭力
作者:黃錦輝2024-05-30
低軌衛星在軍事、通訊上帶來極大的優點,亦是推動經濟的關鍵成功因素。香港政府應要加快速度,促進「低軌衛星」技術在港實行的進度。
虛擬人與實體人交叉影響 AI社會現象不容忽視
作者:黃錦輝2024-05-21
這種生成式人工智能做法適用於死者「復活」服務,可令在世者延續親情,這種服務在中國尤為熱門。
遵禁制令 禁「獨歌」 正視聽
作者:黃錦輝2024-05-14
禁止播放《願榮光》是特區政府為了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而採取的必要措施,廣大市民和媒體機構應該清楚法律底線,更應自覺遵守法律,對「獨歌」說不。
TikTok剝離法案 美霸凌未必得逞
作者:黃錦輝2024-05-07
這次「不賣就禁」法案更是變本加厲,拜登政府毫不隱晦地迫使TikTok賣盤,企圖踢走其母公司字節跳動。筆者相信背後另有打算,事關美國總統大選,拜登擔心黑客會利用TikTok進行政治干預,影響其選情。
強弱危機分析 香港國際創科中心建設
作者:黃錦輝2024-04-30
筆者建議在香港河套區興建大學城,匯聚香港及世界一流大學進駐,加大科技原創力度,以及提供國際化教育和人才培養,並將河套區設定為創科特區,以提供「沙盒」(試驗田)服務,推行創科先行先試。
加速兩岸四地中醫藥傳承及註冊融合
作者:黃錦輝2024-04-23
中醫藥在本港的傳承基於歷史原因具備獨特性,與內地中醫藥的發展始終存在某些差異。但是,筆者在與「跨界別關注中醫藥聯席會議」討論之後均認為,純傳統中醫藥的延續與當今中醫藥的創新發展可以並行不悖,相互作用。
人工智能武器化 利用不當後果不堪設想
作者:黃錦輝2024-04-17
就以軍在加沙襲擊中使用人工智能技術,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表示嚴重關切,尤其是對在加沙人口稠密的住宅區中開展的人工智能軍事行動會造成大量平民傷亡的潛在危機,深感不安。
大灣區開辦職訓課程 培育中端技術專業人才
作者:黃錦輝2024-04-09
當局也可以考慮擴大IANG中「非本地畢業生」的範疇,容許香港職業訓練機構內地分校完成培訓的畢業生也有資格申請來香港就業,豐富香港的技術及專業人才庫。
城際垃圾焚化宜合作 打造「無廢」灣區
作者:黃錦輝2024-04-02
即使兩座垃圾焚化爐均投入運作,仍不夠處理每日15,725公噸送往堆填區的都市固體廢物與建築廢物。所以,香港有需要興建第三座焚化爐,才可達到零廢堆填的目標,但目前當局仍未覓得第三座焚化爐的合適選址。
美國加沙人道支援 真心還是做騷?
作者:黃錦輝2024-03-26
飛機的運輸成本高、物資極易毁損、容易導致物體墜落意外,且物資落地後,若地面人群控管不力,必然會出現爭搶物資情況,險象環生。因此,空運絕對不是有效的物流方案,美國當然對此亦了如指掌,但它依然一意孤行。
人工智能ESG全球關注 港政策須兼顧
作者:黃錦輝2024-03-19
政府一方面大力倡議綠色未來,但另一面似乎卻沒有在人工智能資助計劃中考慮到全球都關心的ESG元素。就此,筆者建議政府在計劃下撥出資源專門探討人工智能ESG,並考慮制定披露標準。
開啟創科新里程 加力拓展產學研用
作者:黃錦輝2024-03-12
預算案建議,撥款預留約3億元建立數碼企業身份平台,便利企業身份認證及核對簽署,加快它們數碼轉型;推動數碼共融,在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1億元,為長者提供數碼培訓課程和技術支援的項目。
與灣區聯動拓創科 港深廣優勢互補
作者:黃錦輝2024-03-05
如何利用創新科技推動新產業,而又能與大灣區聯動發展,是一門大學問。香港製造業嚴重萎縮,不少人認為過去香港過分倚重金融和服務業,這樣的經濟體系並不健康。
人工智能可信性關鍵 應防止GenAI回應信口開河
作者:黃錦輝2024-02-27
人工智能全球普及化,勢不可當。AI發展除了在科技層面力求突破之餘,AI的可信性亦非常關鍵,絕對不容忽視,它不但影響商業,更甚者會對國家安全造成隱患。
美斯公關災難 拆彈之路不易
作者:黃錦輝2024-02-21
香港缺場事件已釀成公關大災難,往下美斯需要沉得住氣,正面面對任何突然其來的變化,行事亦要小心翼翼,避免再次得罪全球足球粉絲。
美斯缺場惹失望 暴露問題須反省
作者:黃錦輝2024-02-14
事實上,美斯在香港故意避免曝光的行為,在傳媒鏡頭之下表露無遺。且看賽後上台領獎一幕,美斯作為隊長,竟然站在最後排,甚至被前排的高大球員蓋過了身影。無論怎樣,他未在香港出場是不爭的事實,做生意要講誠信。
推動盛事經濟 需要科技及交通配套
作者:黃錦輝2024-02-06
啟德體育園園區周圍的設施興建和商業發展現時還是慢騰騰,有市民擔心日後若然配套不足,活動散場時五萬人一起湧至啟德港鐵站,到時恐怕「元旦內地遊客通宵滯留」事件難免會重蹈覆轍。
以巴危機衝擊全球 軍事科技火上加油
作者:黃錦輝2024-01-30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各國國防部在軍事應用上都投放不菲科技資源。科技在戰爭應用上聚焦在戰略決策和戰術任務支持兩大主要範疇,例如武器、傳感器、指揮和控制、導航、空中支援系統、任務規劃、情報、監視和偵察等。
善用生成式AI 提升學生創意創新能力
作者:黃錦輝2024-01-23
而在現實教學中,學生過分使用(以致依賴)谷歌的案例比比皆是,學者斷言如此下去,學生便會不經意地把自己的記憶體外判予互聯網,由計算機承包思考及分析工作,那麼學生便真的「變笨了」。
北都區大學教育城 應打造為研發及科技轉移基地
作者:黃錦輝2024-01-16
香港在推動創科上,無論是土地供應、科技轉移、知識產權法規,都是在追落後。但慶幸香港科研基礎實力雄厚,只要政府積極地發展北都區,及時做好上述各項軟硬件配套,香港打造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便會很快落實。
淺談數碼人文學 數據影響文史哲藝
作者:黃錦輝2024-01-09
AI科研發展的目標是「機器代人」,所以AI和人類智能之間的微妙關係,兩者如何互動協作,都是不少數碼人文學者關注的議題。
AI雙刃劍 揭2024年應用研究大趨勢
作者:黃錦輝2024-01-02
「AI幻覺」令用戶信心大打折扣。面對自己掌握不透的問題時,ChatGPT不排除會因為資料不足而問非所答,這情況在實際應用中屢見不鮮,被AI業界稱之為幻覺(Hallucination)。
加強事實查核 防ChatGPT黑技術
作者:黃錦輝2023-12-24
ChatGPT應用廣泛,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然此AI技術被濫用的話,結果是未能造福人類反而危害人間。但罪魁禍首並非AI,而是其使用者──人類。
數據政策「管」與「用」 左右港AI發展
作者:黃錦輝2023-12-19
今天的法律必然難以適用於未來的AI應用場景。結果是要麼違法去應用,要麼什麼都不幹(窒礙創新),這情況近年屢見不鮮。所以《宣言》在AI應用上所面對與數據流通及數據安全保障相關的挑戰,將會接踵而至。
「要錢定要命?」 AI科研者的抉擇
作者:黃錦輝2023-12-12
更恐怖的是,一旦所牽涉的企業是與國防或軍事工業相關,OpenAI便淪為「兵工廠」,嚴重違背公司研發安全人工智能的初衷。
OpenAI宮鬥暫告終 仍存3大謎團
作者:黃錦輝2023-12-05
周末過後,事情繼續戲劇性地發展,兜兜轉轉地OpenAI於11月21日宣布回聘阿爾特曼重掌公司帥印。這一場「宮鬥」劇就此落幕。雖然OpenAI人事風波暫時告一段落,但事件卻遺留下一連串的問號。
習拜會成果 京重經濟美重政治?
作者:黃錦輝2023-11-24
APEC大會安排了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坐在習近平左面,此舉似乎另有玄機,一方面它肯定了香港特別行政區與國家的關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香港的國際地位是被全世界(包括主辦國美國)重視的。
ChatGPT之父突被炒 原因撲朔迷離
作者:黃錦輝2023-11-21
聲明中指出「溝通」出現問題,但阿爾特曼被炒的箇中原因還是撲朔迷離,業界對此議論紛紛。消息一出,OpenAI的投資者之一微軟便向傳媒解釋它們沒有代表在董事會,因此沒有參與董事會解僱阿爾特曼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