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06:31:52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何漢權

教育評議會主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風采中學校董,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長期關注學生成長、家庭教育、教育政策、教學專業及國史等課題,獲大專院校及中小學邀請擔任講者。現為《信報》及《星島日報》教育專欄作者。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海華基金師鐸獎評審委員、第一屆至第四屆選舉委員會委員(教育界)等。近著有《有教無懼》、《驕陽引路》及《是一場春風化雨》、《教育茶餐廳》等書。

教育的無限可能……
作者:何漢權2020-10-28
不少敬業樂業、勤勞盡責的成功人士,背後就因受到一位或多位,心教言教身教並存的教導,因而發揮無限的可能性。
亂世讓無情生根
作者:何漢權2020-10-21
世界歷史上亂世的出現,首先面對的是生靈塗炭,愈亂,大眾受傷程度愈廣愈深。家破人亡,見慣不怪,無法無情,蒼天無語。
這裏不是美神國
作者:何漢權2020-10-14
美神國的偉大民主選舉正密鑼緊鼓進行,究竟誰當選,對要膜拜的,甘心情願依附的,哪怕視「明德」如無物,可輕啟戰釁的,都會額手稱慶。
不因為什麼
作者:何漢權2020-10-07
近年政治意識型態與個人政治立場主導,竟弄至烽火禍香江,呼朋引輩,順我生,逆我亡。
聯合國大會及教科文組織
作者:何漢權2020-09-30
聯合國鑽禧之年,正值美國向中國全方位壓逼,全球「身份政治」民粹當頭的今天,重溫鏗鏘有力、擲地有聲的憲章序言,顯然十分重要。
「香港故事」常設展
作者:何漢權2020-09-23
歷史博物館「香港故事」常設展,經已20多年了,正面對回顧與再次創新之年,10月19日起將閉館一段頗長時間,藉以進行具實質意義的大裝修。
大學,要把「人」字寫得更大
作者:何漢權2020-09-16
大學教育就是要把「人」字寫得更大、更好。大學教育,師生互動,究是從情義中來,幾年的本科學習,總要踏入社會,謀生與處事,生存與生活,都難免向名利走去。
悼念王曾才教授
作者:何漢權2020-09-09
上周,好友傳來王曾才教授於加拿大辭世的訊息,頓時傷感難過滲雜,到書櫃找出老師的著作《西洋近代史》巨著,翻閱思索。
天主教香港教區的公開信
作者:何漢權2020-09-01
看天主教香港教區發表的公開信,我想到澳門海星學校每天放學都要唸天主經,保住童心。
立秋 處暑 白露
作者:何漢權2020-08-26
唐宋詩詞出色無數,作品既是對大自然四季的唱頌,亦多有反諷,空間與聯想都無限。
不能冷待大學之道
作者:何漢權2020-08-19
一位考生獲神科環球金融學系取錄,又獲全國頂尖的上海交大醫學系取錄,如何選擇?學生從商從醫無不可,父母亦容讓自由選擇,如何是好?
必須對美國欺凌全真版說不
作者:何漢權2020-08-12
教育,是影響孩子的抉擇、面對未來。因此,任何的學校教育對任何個人的、社會的,乃至國家層面任何形式的欺凌行為,都必須說不,必須是「零容忍」,必須要通過教育渠道,用各種方法,向學生說清楚、講明白。
教育,過眼不雲煙
作者:何漢權2020-08-05
香港教育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自從2014年非法佔中,至去年社會的大動亂,這麼多學校的老師及學生,捲進政治鬥爭的亂局裏,不少更走進違法與暴力的行列中,原因在哪?
不欺暗室 一盞青燈
作者:何漢權2020-07-29
疫情仍然嚴峻,不能四周外出的暑假,對躍動的學生來說,這是在家的困局?抑或是藉此難得留家獨處的機會,培養慎獨慎思、不跟風,能自我問責的人生好出路?
雨下 雨落 雨暴
作者:何漢權2020-07-21
「新冠」上任三把火,仍在蹂躪世界各國。香港未能倖免,疫情見好,政策稍有寬鬆,群眾多聚,病毒同樣多聚散播。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
作者:何漢權2020-07-15
「香港青年史學家年獎」的宣傳資訊進入各中學,遇上「短板」失聯,石沉大海是自然不過的事。幸蒙不少學校以生為本,能將相關訊息,輾轉傳給對學史有興趣的中六同學,最終仍有40多所中學的代表參加。
學史五十年——史家與時代
作者:何漢權2020-07-08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主辦的「名家講座」系列,上周應邀主講的嘉賓是中文大學歷史系榮休教授梁元生博士,以「學史五十年」為題,網上直播,細說學史之路。
約法四章
作者:何漢權2020-07-01
今日香港,詛咒四方八面是司空見慣。社會文化是要往上提升,抑或是要往下沉淪?這是一種選擇,大家都有責。
大學自我管理之道在哪?
作者:何漢權2020-06-24
大學生都是18歲以上的成年人,不懂自律抗疫?中小學乃至幼稚園的學生,都能開開心心返校上課,為何大學不能將課室重新開放?結果推原因,是抗疫物質匱乏?是大學師生仍怕感染?抑或另有不能明言的理由?
教學專業操守
作者:何漢權2020-06-17
教師擬卷、授課出錯不少;公開的語言暴力及播種仇恨,讓外界瞠目結舌者,所在多有,教師的教學形象、操守,亮起紅燈。如何是好?
平常、正常是無價
作者:何漢權2020-06-10
不管年前的香港有否大量暴力出現,立國安法都是正常及平常的一件事,但已養成政治覆蓋習慣的一些民間組織,又開始鼓勵並組織種種的指罵,看來,未來兩至三個月,學界又難有平常、正常的校園生活。
今天看《中美望廈條約》
作者:何漢權2020-06-03
歷史上,美國加於中國的,從來都未有公道與公義,打壓與利用相隨而已。
心歸處是敦煌
作者:何漢權2020-05-27
薪火相傳,由常書鴻、段文傑到樊錦詩,藝術與考古的柔情理性結緣,保護敦煌文物的意志、決心是相激相盪,使得敦煌獨特藝術成就能再現全球,與歐洲文藝復興的學藝,東西互相輝映。
國史教育在香港的明燈
作者:何漢權2020-05-20
在政治覆蓋、顏色要分明,不是朋友便是敵人,價值異常混亂的香港現況,讓全港師生唸唸《國史大綱》的十多頁前言,摘取一句,一國之民要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文化存溫情與敬意,會起春風潤物育人之用。
試題美化日本侵華 教育病入膏肓
作者:何漢權2020-05-15
事實擺在眼前,1900至45年間日本帶給中國的災難,怎樣都不能胡扯成日本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的偽命題。如果遮蓋香港考評局字樣,還以為該科考試是由日本右翼主辦。
從社交距離到心靈契合
作者:何漢權2020-05-13
回到課室上課的第一天,師生大可不必先趕科場,追趕功課。世紀疫情下,倒是互動生命教育課有必須。
換位思考抑或錯位思考
作者:何漢權2020-05-06
對中學生乃至教師而言,通過不同資料引入換位思考,月旦歷史人物,是較高階的思維,先要有較全面史實的掌握,亦要有判別資料真偽的基本能力,我恐怕換位思考不成,變成錯位思考。
《基本法》的情理法
作者:何漢權2020-04-29
《基本法》實施20多年,香港人種種的權利確實得到最大的保障,從歷史看今天,擺事實,再用情理法的秤砣,用心秤秤,香港人的綜合民權、民主乃至民生福利,有哪一方面弱於英殖年代的呢?
DSE開考之後
作者:何漢權2020-04-22
教育局面對社會動亂,以及新冠病毒追纏,大浪衝擊下,確是積極面對,肯與各教學專業團體、中小學校長組織,共同商討應對方法,亦願意頻密面對新舊媒體,公開說明及解釋政策。
DSE考場配對計劃
作者:何漢權2020-04-14
按特區政府抗疫督導委員會專家顧問的意見,若確診人數下降至個位數,DSE開考無虞,因存在的感染風險很低。筆者衷心祝願,樂觀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