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 Apr 02 2025 06:31:51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何漢權

教育評議會主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風采中學校董,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長期關注學生成長、家庭教育、教育政策、教學專業及國史等課題,獲大專院校及中小學邀請擔任講者。現為《信報》及《星島日報》教育專欄作者。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海華基金師鐸獎評審委員、第一屆至第四屆選舉委員會委員(教育界)等。近著有《有教無懼》、《驕陽引路》及《是一場春風化雨》、《教育茶餐廳》等書。

12歲到16歲
作者:何漢權2021-06-22
一個個童真稚臉未除的青少年「顧客」及酒吧「老闆」被警方逐一帶上警車。他們的父母、老師們,以及那些製作美化酒精廣告的專業製作人,不知身在何處,又有何感受?
教育,能帶領社會發展嗎?
作者:何漢權2021-06-15
2003年大面積的沙士病毒出現,再到今天更大範圍的世紀疫情,更長時間侵襲的新冠狀病毒侵襲,還未能引起政府認真考慮,於可見的5年或10年內落實一校一醫護政策?
師生為本 教師接種疫苗
作者:何漢權2021-06-08
心懷感恩,香港在這500多天的疫情中,戰戰兢兢下,度過四波疫情,整體而言,尚算安然渡過,抗疫成績是及格以上。但全球各地及香港周遭環境,依然是疫火再燃。
敬悼章開沅教授
作者:何漢權2021-06-01
學養與修養俱佳的大學者離世的噩聞,儘管素未謀面,總讓人倍感惋惜。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歷史學家、教育家、華中師範大學前校長章開沅教授永別史學界。
香港故宮 世界中國
作者:何漢權2021-05-18
香港故宮在揭幕前,經已向學界展開多場諮詢,反應熱烈。在大眾翹首以待揭幕開放前,或許要作深度思考,北京故宮的首個外展場館,珍藏稀世,為何獨鍾情香港呢?
疫情硝煙 師生心聲
作者:何漢權2021-05-04
當DSE完結後,疫情紓緩,教育局應全面恢復半天的全校實體課,這是全港師生的心聲話語。
千古定律 弱國無外交
作者:何漢權2021-04-27
1919年,中國以「戰勝國」身分,居然要將國土青島,轉讓給日本,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再補一句「弱國無外交」,看來不是卸責之言,而是史出有因的肺腑感受。
教學與國家的安全感
作者:何漢權2021-04-14
種種通過教學互動而來的感悟,最基本的樁腳就是「安全感」的催生。
歷史迅速 記錄沉重
作者:何漢權2021-03-30
究竟,西方列強高峰國是要永遠處於高峰之顛,同聲才能同氣,政治制度、生活價值、文化認同必須要清一色,否則,就要大軍壓境強迫就範?
辛丑年在對話
作者:何漢權2021-03-23
今天國際形勢是波詭雲譎,東西對抗的政治、經濟、軍事角力在持續,究竟誰對誰錯?
腦力勞動
作者:何漢權2021-03-16
中國改革開放成功,實在仰望鄧小平決定恢復高考和大學制度。中國政府明白階級定性、推薦入學等禍害不得不除。
腳踏實地 仰望星空
作者:何漢權2021-03-11
今天,中國在科研、軍事、經濟,以及最重要的民生,綜合起來的實效與成就,有目共睹。史出有因,其中一條主綫,當與中國教育改革有關。
籍貫教育的重要
作者:何漢權2021-03-09
教育,有時候是小節見真章。筆者認為,在香港推動國民教育的滲透課程,其中的一個小節,「籍貫」教育得要重視。
身經百戰
作者:何漢權2021-02-24
近代「身經百戰」又幾乎亡種滅國的中華民族,是如何飽受侵略之痛,浴火重生?
同一天空下
作者:何漢權2021-02-10
歷史軌道,滿載情義。改革開放的中國,早已開放給世界,並盡力發放正能量,貢獻一國之力,促進世界發展。
香港晴空萬里
作者:何漢權2021-02-02
在疫情世界之下,帶給人類嚴峻思考,應如何面對生存與生活的矛盾,尋找能統一的美善生活?
教會的淑世心腸
作者:何漢權2021-01-27
「如今常存信望愛,最大的是愛」,這是傳教使命,是培育孩童最吃緊的座右銘,深信,今天的神職人員、教師、社工、醫生等專業人士,活出的專業關懷,最大的是愛。
心燈與青燈
作者:何漢權2021-01-20
期望心燈與青燈繼續燃亮,讓那些擁抱情義、踽踽獨行的,卻明白香港、國家與世界連體的重要,又喜愛歷史故事的師生們,一起攜手,走上有趣的歷史學習。
教學範式改變
作者:何漢權2021-01-13
今天的全球,新冠疫情幾乎是無孔不入,生命保障是重情重理,再教育先進的城市,學童返校上課的權利都不再必然,隨時停止在校實體課,啟動在家網上學習,乃至應測應考,已是學校教育新常態。
師生接種疫苗及考評安排建議
作者:何漢權2021-01-07
若疫情持續放緩,除考慮容許學校不超過六分一學生總人數回校上課/考試外,可分階段讓不同級別恢復面課。現時教育局容許小六學生回校參與小六呈分試,教育局亦應容許小五學生也可以回校參加小五呈分試。
2021年歲月靜好
作者:何漢權2021-01-06
2021年經已啟動,筆者祈願新的一年,是敬慎生命、歲月靜好。
香港十年通識教育子彈亂飛,改革需快狠準
作者:何漢權2020-12-27
近期香港教育局公布,對推行已十年的通識科進行改動,筆者認為本次教育局對通識科改動的措施,是敢於面對問題,對準問題所在,大改動是大有利於學生的學,以及教學專業教師的教。
「三國」教育的實踐
作者:何漢權2020-12-23
過去23年,香港學校的政策規劃、課程考評設定、校內外的教育推動,對如何認識一國是兩制的磐石、如何認識國史(中國歷史)、國學(中華文化)及國情(國家與香港連體所處的內外情勢發展),確實都掉以輕心。
歲月不輕放 情義教育在
作者:何漢權2020-12-16
過去23年,香港學校的政策規劃、課程考評設定、校內外的教育推動,對如何認識一國是兩制的磐石、如何認識國史、國學及國情,確實都掉以輕心。教學專業前路,有必要重新思考。
每天晚上「遇見你」
作者:何漢權2020-12-09
中央電視新聞十三台,每晚11時播出的一小時新聞報道,當中有一特定環節名為「遇見你」,內容主要是搜羅全國感人的、勵志的、發放正能量的真實故事,人物個性鮮明,每天晚上都「遇見你」。
讓城市因讀書而受人尊重
作者:何漢權2020-12-02
「經典閱讀」與「後疫情時代思考和成長」作為大賽主題,提倡參與者回顧經典,用心體會文字經歲月沉澱的力量;立足當下,發出冷靜與獨立的聲音。
哪裏有自律,哪裏有自由
作者:何漢權2020-11-25
疫情反覆,中六畢業的同學,絕大部分已進入大學,接受網上教學洗禮,已近三個月。但學校堅持以學生為本,六年一貫,要還這屆烽火疫情多磨的同學,人生難能可貴而獨有的中學畢業禮。
老師的一句話
作者:何漢權2020-11-18
小學「老師」公開教導學生,鴉片戰爭的原因,是英國要幫助中國人戒煙而發動的,老師一句話的發酵,英國侵略變幫助,鴉片戰爭神聖的了。如此錯得離譜的個案,夠資格成為香港教育史書裏,極反面的教材。
研討會上的真、善、美
作者:何漢權2020-11-11
如果說,人文精神稱「善」、科學創新表「真」,教育就是真與善永無休止的對話、融和,達至「美」的境界。
人文精神與科學創新教育
作者:何漢權2020-11-04
實踐「全人教育」的方法與途徑,當是人文精神與科學創新。兩者融合,難分軒輊,相輔相成。但說易行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