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r 29 2025 10:13:40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何漢權

教育評議會主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風采中學校董,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長期關注學生成長、家庭教育、教育政策、教學專業及國史等課題,獲大專院校及中小學邀請擔任講者。現為《信報》及《星島日報》教育專欄作者。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海華基金師鐸獎評審委員、第一屆至第四屆選舉委員會委員(教育界)等。近著有《有教無懼》、《驕陽引路》及《是一場春風化雨》、《教育茶餐廳》等書。

中國的華僑文化
作者:何漢權2023-09-15
中國人往外地謀生,不管是潦倒抑或風光,卻總懷抱家鄉宗族情、國家愛的心中永恆的懸念,家庭教育傳承,自會叩問:「祖先是從哪裏來,魂的最終歸宿又往哪裏去?」這就是落葉要歸根。
9月3日
作者:何漢權2023-09-07
歷史是過去與現在永無終止的對話,以敬畏、尊重的心神,聆聽這些對話,是社會向前邁進的最佳動力。這是國民教育的最根本,是大原則、大課題。
9月的惆悵
作者:何漢權2023-08-31
從宏觀的角度看,人口結構性下降,公營學校收生政策要作出結構改變,是世界性的趨勢,很多教育先進國家或地區,早要面對,香港也無法置身事外。
中國三個連體核心
作者:何漢權2023-08-10
筆者認為「一國」要有三個連體核心,即文化文明5000年連綿不斷,世界獨有的中國;多元民族搏成的,早在唐朝已是民族融和,不斷發展的中國;以及具法理基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基辛格密密訪華的教育意義
作者:何漢權2023-08-03
100歲的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訪華,得到以習近平主席為首的極高規格接待。緣何如此?公民科師生若就此互動探討,能獲取的公民知識,將是異常豐富,滿有收穫。
「歷史為勝利者而寫」的信徒
作者:何漢權2023-07-27
對埋首歷史探索的學者而言,「歷史是勝利者寫的」乃至「為勝利者而寫的」這些「目的論」、「結果論」及「功利論」,相信都不會認同與採納。看中國歷史學問的優良傳統便知道。
畢業生對母校的3種表態
作者:何漢權2023-07-20
教育是一種信仰,是以學生為本,培育他們全人成長的良心事業。情義長存,儲存學生的長處,刪除學生的壞處,足矣。
香港教師國史研修班四川行
作者:何漢權2023-07-13
「香港教師國史研修班四川行」將必有利於學員的日常教學,最大得益者就是學生。
教學評估與文明之間
作者:何漢權2023-07-06
香港學校的評估發展,需要苟日新,若要真正實踐評估促進教學,而教學最重要是建立學生的全人發展,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很重要的一環,教育的評估內容,也要將中國文明元素加進,從而優化教育。
家學、家教、家風
作者:何漢權2023-06-16
在面對風雲變色、社會價值光怪陸離、自由大過天的大潮逐浪裏,家學、家教與家風的維繫,是學童全人成長的定海神針,是壓倉石。
文化自知.自信.自豪
作者:何漢權2023-05-26
不知唐宋元明清乃至苦難延伸逾百年的近代中國,以及新中國全民如何踔厲奮發,又怎樣理解「國學」5000年以來文化潛藏的韌力,並由此衍生的精神與價值,面對種種挑戰,屹立於世,創造世界獨特的中國文化與文明?
家國同構 兩情相牽
作者:何漢權2023-05-19
我國以農立國,安土重遷。對血緣的重視,乃有小家庭開展,逐步繁衍,生產力不斷擴大,宗族聚居,再至鄉鎮市的連結,當要更有組織以保護農耕及抗敵,於是,國家的形態就應運而生。
九江最美
作者:何漢權2023-05-12
重史之地,人文精神必旺,民生各業沒有不興。於筆者而言,情義志合流,以「九江最美」作結並為題。
天下無處不開花
作者:何漢權2023-05-05
「香港傑出少年選舉」候選人在回應評審提問時,各自道出心聲話語,回顧與前瞻,再上寶貴的人生一課。
兩會精神的教育價值
作者:何漢權2023-04-13
中國綜合影響力日趨廣泛,全世界十分關注兩會的召開、經過、結論,以及新一屆政府的政策與人事布局。但甚麼叫兩會精神?價值又在哪裹?
樸實的教育
作者:何漢權2023-04-06
普及教育制度推行,能以學生為本,實踐品學齊頭並進的樸實教育,且保持長青並不容易,但香港學校系統裏,能將樸實教育,名副其實持續推動並有動能的,為數也不少。
中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作者:何漢權2023-03-30
中國要走「中國式現代化」是必由之路,這條由政府領導、全民共建的大道,不能沒有「高質量」的法治。未來的中國將步向更有法度、更公義。
共鳴感
作者:何漢權2023-03-23
在國民教育加油站內,添的是什麼?才能將國民心繫家國的情懷,能有溫度,能與民族與國家的前路,同負一軛,休戚與共,同一目標,奮發向前?
和平兩字金不換
作者:何漢權2023-03-16
香港進入回歸第2個25年,中央政府多方保證「一國兩制沒有任何理由改變」大局下,把握機會多從教育角度認知國家,是情義是責任所在。筆者期望,和平的召喚,無理橫蠻圍堵中國的西方國家,用心用耳去聽。
科學科技以外
作者:何漢權2023-03-03
教育是要培育人才,若然將人才的標準綁在「智能」的多寡之上,這是危險的。
人道主義
作者:何漢權2023-02-24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土敍災難巨劫,連中國及香港在內的各地拯救隊,即時陸續前赴災區展開救援,先救人命,再轉送必要的各類物資。但令人憤慨的是,一些西方國家,竟提出人道救援有差別的對待。
內地港人子弟全面返港上學了
作者:何漢權2023-02-13
國際競爭的風雲,國際城市的香港,教育前路必須「保量提質」,全港教育同工是任重道遠,實體上課,實體的全人關懷,以之歡迎在內地的港人子弟全面返港就讀。
香港各大學的國際化
作者:何漢權2023-02-09
香港作為國際城市,各大學走泰晤士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標準,當有其重要性。但一連串的問題,領着公帑辦學的各大學,必須同時要面對。
從國民教育角度看釋法
作者:何漢權2023-01-04
從國民教育中的國安教育角度看,有規可循,有法可依,產生一國兩制的連體良性效應,這是十分重要的人大釋法,全港學校也當重視。
魚 鳥 人
作者:何漢權2022-11-30
專業最重要的屬性是毋忘初心,堅守本業,持之以恆就是。
蹴鞠 卡塔爾 中國足球
作者:何漢權2022-11-23
近30年,新興的亞洲足球強國當數日韓,在世界足球排行榜上,穩守且不斷向上。而咱們的中國,卻是連年欲振乏力,已淪為亞洲二線球隊。
遊玩的力量
作者:何漢權2022-11-18
喜歡玩遊戲是孩子的天性,然而玩具總是被打上「玩物喪志」的負面標籤。遊玩真的對孩童沒有益處嗎?
欺凌惡習必須絕跡校園
作者:何漢權2022-11-09
近日有大學一年級學生在迎新夜,被所謂「學長」逼迫,要狂飲一瓶又一瓶的烈酒,終至要被送入醫院進行深切治療。校方得悉此有可能奪命的欺凌迎新消息,卻連一句「欺凌惡習必須絕跡校園」的話都沒有?
喜歡在香港學校念書
作者:何漢權2022-11-02
3年多的時間,雖然有社會暴亂,更有疫情橫行,卻未能影響從北京來港念書的學生在香港普羅中學的學習,也不會阻截融入香港主流的社會生活。
錯也錯得心甘情願?
作者:何漢權2022-10-27
什麼叫民主?什麼叫選民?什麼叫為人民服務?西方諺語頌讚西方民主選舉「儘管錯都錯得心甘情願」。從教育角度看,為何明明錯都要心甘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