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2:18:07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何漢權

教育評議會主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風采中學校董,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長期關注學生成長、家庭教育、教育政策、教學專業及國史等課題,獲大專院校及中小學邀請擔任講者。現為《信報》及《星島日報》教育專欄作者。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海華基金師鐸獎評審委員、第一屆至第四屆選舉委員會委員(教育界)等。近著有《有教無懼》、《驕陽引路》及《是一場春風化雨》、《教育茶餐廳》等書。

香港的前世今生
作者:何漢權2017-03-09
如無英國人的管理、香港人的奮鬥,以及中國血濃於水的無限量支持,能嗎?前世今生的香港是這樣建構而來的。
幼稚園報名高收費怎辦
作者:何漢權2017-03-02
香港地,選擇幼稚園的文化與習慣不改,報名費再加倍徵收的知名幼稚園,其門依然如市。
林鄭接受的家庭教育
作者:何漢權2017-02-22
學校與家庭教育的有機結合,三歲定了林鄭的六十。
青山不老
作者:何漢權2017-02-15
人性自然的一面,是異性相吸的,為何學校不准學生談戀愛呢,這不是有點違反自然嗎?
重建對香港教育的信心
作者:何漢權2017-02-13
三月下旬,新一屆特首誕生,如何「重建對香港教育的信心」應是其教育施政的大方向。
青春用來做什麼?
作者:何漢權2017-02-08
青春是用來拼搏的、是用來尋夢的、是用來完成目標的、青春更是要珍惜的……就以一句又一句對青春美好演繹的完整句,送給應屆的中六同學。
2017年開首的一封信
作者:何漢權2017-01-04
常常期望學生要身在福中要知福,今天學生所受的待遇,較咸豐年代的學生族群,好得多了。
教育與政治
作者:何漢權2016-12-12
繼續參選教育界選委的原因,在於被選出的委員,負責選出特區行政長官,能有貼近的埋身機會,向候選甚或當選的特首,表達學界的前綫訴求。
中史科這塊田地
作者:何漢權2016-11-16
中西史合併有何不可?台灣、內地的中學課程,是沒有中國歷史科的名稱,只有歷史科的存在,但追深一點的問題是︰人家母語教學是天經地義、人家的中學歷史科敍述以國家為本是不用懷疑。以國家歷史發展為主軸是理所當然,先做好一個國民然後才配稱世界公民。
師生緣
作者:何漢權2016-11-02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角色擔當,大家都會不一樣,重點就是,不能欺場,對待自己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對得起別人,當中最竅妙的地方,就是要互相珍惜,再將彼此關係昇華濃縮在一個字裏面,那就是緣份的『緣』字。」
誰破壞教學專業自主
作者:何漢權2016-10-26
教育局聲聲「學校自主」、句句「專業自主」,2002年政策制定的高位話事人再加課程官僚,為何破壞中史科專業自主、學校自主,硬要將具有豐富內容、獨特的學問傳統的中史科解體,拆成多個方案,這樣有尊重過中史科老師的專業自主、有讓學校自主嗎?
國旗、區旗、校旗下的講話
作者:何漢權2016-10-19
「中國的全民教育,因着上世紀政治外力欺凌,無法開展教育造心工程,致使國民質素總體仍然滯後,因此,在處理人權與民主的議題,中國距離國際標準仍有一段距離,政府仍須自我改善調節,要向老百姓交待,從而獲取國際更大的尊重。」這是筆者十‧一後升旗禮,向全校師生分享的一段說話。
中國歷史科要捱的第二槍
作者:何漢權2016-10-12
初中中史科是被胡亂切割,而高中中史科的課程是繁多雜亂。於是,初中中史解體的「腳輕」,高中課程繁亂的「頭重」,連體的結果是選考中史科的人數長期低迷,十中無一,按教育局最新的公布結果,中四選修中史科的人數,又創新低。
走出安舒區
作者:何漢權2016-10-05
走出安舒區,懷抱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憑着奮鬥不懈的醫學專業精神,不怕艱難,為千千萬萬的同胞,帶來難以言喻的「眼福」,筆者由衷敬佩。
教育同心行
作者:何漢權2016-09-28
孔子提倡有教無類的專業精神,並以「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以為自我實踐,並成就他人的要求,這也是千百年來,無數教育有心人,一起有力同行的動力所在。也唯有這樣,教育才能真正排頭位,超越光怪陸離的政治纏擾。
開學日給全體師生的一封信
作者:何漢權2016-09-21
互聯網科技的飛躍,既是時代的進步,亦是時代的失敗,人際溝通日益薄弱,網絡世界無邊際,但對真實世界的全面掌握,卻是目光狹窄,因此,「知電腦」之外,更要學習「人情味」。
校園生活的寧靜與安全
作者:何漢權2016-08-31
安全的、寧靜的校園屢屢被校園外圍的政治喧嘩爭鬥嚴重干擾,說到底,教師是教學專業,並非政治專業。
自由與自律
作者:何漢權2016-08-24
兩年前的政治干擾校園,如今又再次如影隨形,這回雖然不是「違法稱義」的政治感召,卻又似曾相識,是違反法律的「港獨」議題。
曾母暗沙
作者:何漢權2016-08-17
只想問一句,南海仲裁案的法官,有無親身巡視南沙群島,特別「島」證十分確鑿的太平島呢?如沒有,為何有如此膽大妄為的裁決呢?
「一生一師」廣西越南同心遊
作者:何漢權2016-08-10
究竟未來的中越關係演變如何,越南是走近中國,抑或遠離中國,除看美國的作為外,筆者認為主動睦鄰權,仍然在近水樓台的中國。
遊歷學習 一步一腳印
作者:何漢權2016-08-03
「國民教育的根本,實源於國史教育」,由此出發,一步一腳印。
教師操守:成也長約 敗也長約
作者:何漢權2016-07-27
老當不益壯的教師走一個,合約的「年輕」教師才能補上一個,很多校長都會採取如此人手補充方法,讓「年輕」老師有機會進入編制長約,幫得一個得一個。
第六屆都要來了,DSE 依然有很多疑問
作者:何漢權2016-07-20
連免費電視台黃金檔期的劇集,男主角都要振振有詞,着令自己的胞弟要認真考好 DSE,究竟於民間的評價又怎樣?試從考評局公布的新聞稿,摘錄部分內容再提出點點的疑問,側面看看 DSE 的成效。
七一回歸同慶又同㷫
作者:何漢權2016-07-13
一國兩制的實施已進入中後期,同慶與同㷫兩派夜半思量,實在有必要細讀美籍日裔學者福山教授所指出的,政府有效率、有法治、有民主,三者要先後有序,不要越位,也不能偷工減料,實實在在推行。
「一帶一路」獎學金落實
作者:何漢權2016-07-06
事實上,任何個人或團體都可說出對一帶一路的觀點,卻不可藉媒體電波說是代表了學界,甚或更廣泛的教育界。
銅鑼灣書店事件:假如是真的?假的?
作者:何漢權2016-06-29
假如銅鑼灣書店印刷及發行的書籍,內容虛張失實,以誣衊政治重量級人物為賣點,賺個盆滿鉢滿的話,而這樣的書籍就是在香港,乃至在內地都能進入尋常百家,對香港、對國家又有何益處呢?
領受孫中山先生的南洋革命故事
作者:何漢權2016-06-22
在一九三八年,還未獨裁的毛澤東在孫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在延安舉行紀念大會上指出孫先生是「愈挫愈奮,不屈不撓,再接再厲,當多少追隨者在困難及誘惑前表現了灰心喪志乃至投降變節的時候,孫先生總是堅定的。」
我們
作者:何漢權2016-06-15
我們要的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靖世太平。
閒談蚊子 學生心聲
作者:何漢權2016-06-08
一所求進步的學校,學生、教師及校長,各有各忙,有零散,有聚會,但不管怎樣忙碌,總不能忘卻要製造機會,彼此適時適切溝通,相互了解,珍惜校園結緣,共度歲月流金。
大學正名
作者:何漢權2016-06-01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一連續句,對香港現今以至將來的大學生,是否已毫無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