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2:18:0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何漢權

教育評議會主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風采中學校董,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長期關注學生成長、家庭教育、教育政策、教學專業及國史等課題,獲大專院校及中小學邀請擔任講者。現為《信報》及《星島日報》教育專欄作者。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海華基金師鐸獎評審委員、第一屆至第四屆選舉委員會委員(教育界)等。近著有《有教無懼》、《驕陽引路》及《是一場春風化雨》、《教育茶餐廳》等書。

香港應成為國史教育中心
作者:何漢權2017-12-04
在香港,師生們可以不黨、不私、不賣、不買、不盲,認真研習本國的歷史,相對於台灣與內地要背負沉重的政黨包袱,香港蕞爾小島要承受的壓力是輕省得多。
內地留守兒童
作者:何漢權2017-12-01
中國正面臨着更大的城鄉貧富差距,城市愈發展,所需求的人力資源相對增加。有的孩子跟着出外打工的父母走,沒有戶口;另一種是留在窮鄉中,過着沒有父母的生活,天生天養。
鄉土情 國家念
作者:何漢權2017-11-24
歷史記錄,香港東華醫院於慈善醫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見證中華大地連香港在内,物質匱乏、生活艱難下,仍然是善心處處,人助天助。歷史也説明,弱國之下,老百姓寄人籬下的滿途坎坷。
緣份的價值
作者:何漢權2017-11-17
偶爾聽一佛教徒講缘份一詞,原來,釋迦牟尼也説過,人與人的相遇並非偶然,能相見者,對方必有優點為自己所學。這與儒家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異教同理。
大學入學資格
作者:何漢權2017-11-10
因材施教、獎勵興趣學習、專科學問發展等重要教育德政,經已在考試號角之下,慢慢消音。
甘願孤獨做「書蟲」
作者:何漢權2017-11-02
港大中文學院90周年的簡展裏,可以親睹前港大中文學院院長許地山教授親筆書信,愜意非常。對不少在香港中學接受會考及高考教育的,都曾通過《落花生》一文參看許地山這位作者了。
爭取教師教滿十年的進修假
作者:何漢權2017-10-26
教學與教師進修必須與時俱進,權衡之下,教局實在有責任為大部分盡心盡力的教師們,爭取教齡連續累積十年或以上的,有一生一次的全年有薪進修假。
香港民主教育 東歪西倒
作者:何漢權2017-10-20
本來是違反基本人道的公開張貼的冷血辱人字句,卻變得事出有因,百般無奈的情有可原;本來是違反《基本法》的「香港獨立」橫幅,更要顯得理直氣壯,高高懸掛,隨風飄揚,彰顯正義的了。實情是這樣嗎?
中華大地的生命教育
作者:何漢權2017-10-13
潘教授往後的人生奮鬥,就是對人類及任何物種的生命都會盡力的、鍥而不捨的保護,盡人應盡的責任。潘教授就用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一幕一幕地演繹。
國慶上京 寫在觀升旗禮前
作者:何漢權2017-10-06
10月1日國慶升旗禮,當升旗隊以整齊的步伐步操至升旗台前,觀禮的,當可歷史聯想,近代中國建國維艱,有血有淚。
開學禮的一封信
作者:何漢權2017-09-29
師生以及家長們的彼此努力、互相信任,學校於品德、學業及活動方面都有很好的成績。
香港繼續退步,只剩下民主就可以?
作者:何漢權2017-09-25
今天的民主前輩是「以身作則」,永不言悔的了。
落地的教學專業
作者:何漢權2017-09-22
香港很多中、小學的校董會、校長及教師們,不管是再大或再小的辦學團體,為何都不會出現如興德的事件呢?
香港敬師日的沉重
作者:何漢權2017-09-15
敬師日當天,各新舊大小媒體的頭條,以大篇幅報道教育局副局長的長子墮樓身亡,聞者心傷。
八月的拷問
作者:何漢權2017-09-07
日本政府仍然打着反戰旗號,於南中國海域四周,不停聯絡美國及東南亞各國圍堵壓迫中國。
成也3322之惑
作者:何漢權2017-08-17
今天「3322」的入大學門檻規則,實在有必要改變。免得扼殺各科的發展,最後落得文不成、理不就。
山水之旅 踏足桂林
作者:何漢權2017-07-27
兩江四湖聚首一堂,師生們是目不暇給,晚風吹拂,讓沿途的文化建築,產生無邊界的想像。
學校水運會感言
作者:何漢權2017-07-06
從全港學校教育政策看,香港不是有近萬億的「結構性」財政盈餘嗎?
「我相信,我會一直想念」
作者:何漢權2017-06-29
校園生活,一直想念。校歌的一句,要作濁世清流。
回歸20年前後的香港
作者:何漢權2017-06-22
今天香港特首選舉,雖然未有西式無篩選的一人一票,但公開的競逐,陽光下接受市民的評頭品足。
見賢思齊
作者:何漢權2017-06-08
科目冷知識已說明不能超越人工智能,但教師教學從心出發的熱誠、教學使命,而這些成就,人工智能無法取代。
回歸20年,香港教育是否百無是處?
作者:何漢權2017-06-01
願香港教育的未來《十年》再有新篇章。
中日兩國國民教育
作者:何漢權2017-05-25
日本,這個國家是非常「照顧」自己的國民。
一書一禮一宴
作者:何漢權2017-05-18
在不干擾日常上課的大前題下,以一書一禮(音樂起動禮)一宴(感恩晚宴),藉此見證師生成長的每一天。
他們都哭了
作者:何漢權2017-05-11
因着家長認真的、用心的款待,浙港兩地的學生是心領神會,什麼叫款待?
風采心 鎮中情
作者:何漢權2017-04-27
不得不提的是,寧波市與香港的歷史命運的契合。
香港太小?
作者:何漢權2017-04-24
台北市市長公開說,香港地方太小,沒有什麼用,香港又沒有民主選舉,靈魂也沒有。
刀仔不能鋸大樹
作者:何漢權2017-04-13
教育局有沒有認真落地考慮,要將TSS納入常額呢?
香港可成立國學研習中心
作者:何漢權2017-03-23
從教育現場看,如何群策群力建構國學研習中心,讓文史哲的學問受到重視。
天佑香港 教育要有明天
作者:何漢權2017-03-16
三位候選人都說教育重要,但如何有效投資教育,而教育政策怎樣配合,這在三人的政綱裏,都難窺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