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 Apr 14 2025 12:18:06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何漢權

教育評議會主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風采中學校董,香港大學中史碩士同學會會長。長期關注學生成長、家庭教育、教育政策、教學專業及國史等課題,獲大專院校及中小學邀請擔任講者。現為《信報》及《星島日報》教育專欄作者。香港電台節目顧問、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海華基金師鐸獎評審委員、第一屆至第四屆選舉委員會委員(教育界)等。近著有《有教無懼》、《驕陽引路》及《是一場春風化雨》、《教育茶餐廳》等書。

寄語畢業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作者:何漢權2018-06-25
期望應屆的畢業同學,銘記「植根香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奮鬥方向,顧己及人的人生態度,毋負特別有意義的2018年。
山水之間的學習
作者:何漢權2018-06-22
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釋放,走出課堂外的遊歷學習是愈演愈烈,再隨着新舊媒體旅遊節目的鋪天蓋地,學校的遊歷學習計劃是一個接一個。
尊敬與珍愛教師
作者:何漢權2018-06-15
教育現場,廣角鏡下,當要領受社會對教師的尊敬和珍愛,作為教師,要捫心自問是否受之無愧?
特首教育心談日
作者:何漢權2018-06-08
對學界各個持份者來說,究竟是高峰會認識香港教育好,抑或是落地心談,說出多點的教育優缺,從而找出對策,更有意思呢?
深圳年輕人敢創敢搏
作者:何漢權2018-06-01
國家改革開放40年,深圳着先機,卻從未自滿,綜合發展,教人刮目相看,如今站在第二個40年的起跑綫上,深圳繼續以開放的政策,凝聚敢創敢搏的年輕人才。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
作者:何漢權2018-05-18
每逢內地有災難發生的時候,愈嚴重的,台港兩地用力也愈大?追本溯源,血濃於水,切肉不離皮,就是最直接的原因。
通識風雲
作者:何漢權2018-05-11
當年是教育局一手搭建盛載宏大美好的通識必修必考平台,現在要檢討通識科前路,定位定性,不起風雲才怪。
閱讀獎勵金如何用
作者:何漢權2018-04-27
林鄭特首的歷史性開庫「喜閱」金,是重視閱讀的開始。至於當前要務,閱讀金要怎樣用,怎樣推廣閱讀自有計量,也期望教育局給予彈性。
考試四、五月天
作者:何漢權2018-04-20
公開考試,加上多一個時髦的稱謂叫做評估,考試評估究竟能否促進學習,就看中國傳統的智慧──中庸之道能否實踐。
重慶大轟炸 民族苦難
作者:何漢權2018-04-17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由1938年起,在重慶進行長達6年半的戰略轟炸,瓦解中國軍民的士氣。抗戰勝利後,為紀念大轟炸罹難同胞,重慶市自1998年以來,每年的6月5日,定為重慶大轟炸紀念日。
今天貴州 敢於創新
作者:何漢權2018-04-13
今天的貴州數據中心已成為全球第一數據交易所,必須一提的是,中國政府各部門的數據在貴州得到開放,這對貴州的各行業發展及政府管治效率產生極大的提振作用。
令中國人驕傲的天眼FAST
作者:何漢權2018-04-06
貴州有幸,人民有福,國家有譽,讓外人又一次竊竊私語,五味紛陳,卻是國人振奮的「天鍋」,終在南仁東先生有生之年拔地而立。中國的天文學綜合發展,再跨越新一頁。
分秒必爭的學校教育
作者:何漢權2018-03-30
分秒必爭的國際競爭形勢,各國的教育發展就要分秒必爭,以應付洶湧的未來,成王敗寇。
TSA再登教育現場
作者:何漢權2018-03-23
若然教育局現今又提供全級評估取得校本數據的機會,操練的冷熱之風,重新又會迎面吹襲,校園生活,又會煩躁不安,這是可預計的。
吳冠中《雙燕》的想像
作者:何漢權2018-03-16
教育經年的同工,積累「失敗」的個案不少,常有教學原知萬事空的無力感。但看吳老一生與畫作同終始,為的是什麼?
免DSE考試費的煩惱圈
作者:何漢權2018-03-09
《財政預算案》眾多教育開支當中,「未來一年,全免DSE的考試費」一項最引起大眾爭議。這措施能否對來屆報考的中學生得益?
教師何不熟練槍法?
作者:何漢權2018-03-07
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老師熟練槍法,充當校園警察的建議,與晉惠帝對着飢民說「何不食肉糜」,同樣是劣質至極,是完全脫離教育現場、是完全不負責任的政府行為!
流水無情 祥安猝逝
作者:何漢權2018-03-02
筆者有幸認識祥安兄,彼此有緣,偶有相約茶敍,話題天南地北無所不談,收穫甚豐。如今祥安兄離去人間,筆者痛失一位好友。
戊戌──信是有緣有情年
作者:何漢權2018-02-23
今年是戊戌年,回想120年前,光緒帝、康有為、梁啟超推動維新變法,但因以慈禧太后保守派阻撓,失敗告終。若果大家好好相處,歷史會改寫。
BCA的前路
作者:何漢權2018-02-16
全港性系统評估(TSA)原意評估學生整體學習狀況,但在功利社會下,加重學生的操練,最終被基本能力評估(BCA)代替。現今有些政黨要求停止BCA,教育局如何應對?
簽約的教育
作者:何漢權2018-02-09
英國人不願簽中國經濟備忘錄,憂慮中國影響英國。但回想過去,中國向英國簽下一條條不平等條約,是心甘情願嗎?
從中國歷史到香港通志
作者:何漢權2018-02-07
當香港市民,特別是在學青少年,如果對香港歷史的根源、香港與內地的歷史因緣,對本國的歷史了無認知的話,根本說不上身份認同,甚且會積聚成社會不穩定的離心力量,不可等閒視之。
這回是違規稱義
作者:何漢權2018-02-02
這回的浸會大學學生擅闖語文中心事件,肇事學生所持的是「違規稱義」。老師身教言教十分重要,老師怎樣,學生就會怎樣。
港珠澳大橋的驚歎和感歎
作者:何漢權2018-01-26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年為港珠澳大橋的通車年,深具歷史意義。目睹大橋的宏偉是驚歎,大橋香港段建設進度落後卻令人感嘆。
全面檢視學生成長支援
作者:何漢權2018-01-19
面對複雜的社會,一校一社工的支援系統已不合時宜,學校需要更多駐校社工處理學生問題。
舉頭三尺有神明
作者:何漢權2018-01-12
法治的社會,法官判案必須要被尊重,更不得被辱駡威嚇,而主持公道的法官若有欠公道,而上訴之路又走盡的話,不懂法律的,只能補一句,舉頭三尺有神明就是了。
2018上課第一天
作者:何漢權2018-01-05
要學習愉快,需要個人主義的激揚,更希望學有所用,有志能伸,安身立命,才會快樂。2020年中國小康之局,就是快樂良方。
無知 無理 無情 無禮
作者:何漢權2017-12-22
升國旗、奏國歌,是嚴肅與莊重的大事,雖簡單卻隆重。舉世皆然,誰破壞,誰就要負上責任。
南京大屠殺八十周年
作者:何漢權2017-12-15
八年抗拒日本瘋狂的侵略,死傷的軍民,家園被摧毁,難以計算,按各方發現,综合印證的紀錄,中國各省各地死傷數字合計為三千萬。
内地高等教育展
作者:何漢權2017-12-08
本港到內地升學的學生,一般是先要考慮到父母負擔的能力,因為內地使費較為便宜。將來的發展前景和對國家往後能否走上全面小康的信心也同樣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