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編輯部

張翔校長:樞紐不同於卓越 香港應善用大灣區優勢 成就卓越教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9
張翔校長強調,AI時代學生對教育的選擇將愈來愈多樣化,「如果學生不再選擇我們的課程,那麼大學的意義何在?」這讓他思考如何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教育。
何順文校長:深思東方傳統教育理念對全球高教體系的意義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9
香港恒生大學校長何順文教授認為,香港不可能永遠跟西方的一套走,而香港能否進一步發揮東方或中國人的傳統教育理念,啟發全球高等教育體系?
魯春執行校長:全球化視角看香港 成為國際化樞紐有巨大後盾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9
魯春教授參與了多次新型研究型大學的創辦過程,他表示:「我自詡算是一个比較國際化的人才,因為我是90年就去了新加坡。」魯春教授曾在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任職,對於大學建設積累了豐富經驗。
林群聲校長:支持香港,就要支持香港的大學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9
香港都會大學校長林群聲教授表示,「支持香港,就要支持香港的大學」。各家大學目前若能持續成功吸引人才,可以繼續支持他們「超英趕美」,繼續發展。
秦泗釗校長:香港高教需突破空間與人才瓶頸,充分利用北部都會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9
嶺南大學校長秦泗釗教授表示,嶺南大學矢志發展成為一所出類拔萃的研究型博雅大學,與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優質博雅教育模式接軌,為學生和家長提供更豐富的選擇,進一步提升香港教育的多樣性。
李子建校長:構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須增加軟性多元指標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9
香港教育大學校長李子建教授認為,香港需要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但不代表要成為頂尖的專上教育樞紐。「當教育變成產業,頂尖院校要有,但也要多層次、多樣化」。
倪明選校長:將香港打造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可謂恰逢其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9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長倪明選教授在十大校長論壇上表示,香港作為中外文化交匯的國際大都會,擁有開放包容的生態,並且採用與國際接軌的體制機制,有利於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有國際勝任力的人才。
段崇智校長:香港教育體系擁三高優勢 做好國際橋樑 推動高教創科樞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9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教授表示,目前香港距離成為全球教育和創新科技樞紐這兩個目標只是指尺之遙,只要在現有基礎之上,做好國際橋樑的角色,絕對有助香港成為兩大樞紐。
十大校長各抒己見 推動香港發展成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9
十大校長論壇2024年10月9日假恒生銀行總行博愛堂舉行,一眾本地及大灣區高等院校的校長齊聚一堂,就香港如何發展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暢所欲言。
麥萃才教授:在美國打壓下 香港對國際投資者為何仍具吸引力? 新加坡哪些方面無法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9
在美國打壓下,香港對國際投資者為何仍具吸引力? 新加坡哪些方面無法取代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的分析。
衞炳江校長:構建專上教育樞紐 須提升質量、推動創新、加強產學研結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9
要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香港浸會大學校長衞炳江教授表示,我們需要確保教育水平與國際接軌。透過加強與國際知名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合作,開展更多的國際交流項目,吸引更多的國際學生和學者來港學習和研究。
前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病逝 享年84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8
前國務院副總理、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因病醫治無效,於4時3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他曾強調,「要從維護香港的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出發,講大局,講團結,講包容。」
諾貝爾醫學獎 儼如人類科學成就簡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8
2024年度諾貝爾獎由10月7日起陸續公布,首項公布的醫學獎由美國科學家安布羅斯與魯夫昆聯手奪得,以表彰他們發現微型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轉錄後基因調控中的重大作用。
譚新強:刺激經濟方案對症下藥 中國股市有機會形成健康慢牛? 以色列欲拉美國落水參戰 是中國加強外交攻勢良機?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8
近期,中國股市的驚人反彈,尤其是恒指在短短兩周內飆升近30%,譚新強認為,資本市場的功能不只是一部集資機器,它應為一個效率最高的資源配置機制,亦該是為國民製造長期財富的工具。
灼見名家十周年論壇──國際大變局 香港新征程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7
灼見名家周年論壇為本社一年一度重頭戲,是香港政、商、學界最具影響力的活動之一。嘉賓包括政界、商界、金融界、學界、各專業團體、本社名家作者及各大媒體代表,預期出席嘉賓超過 500 人。
復市首日 中央出台財政政策加強版 助燃A股牛氣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7
分析人士預期,中國政府將擴大公共支出,以達到刺激經濟的目標,相信可為A股瘋牛市況火上添油。
黃錦輝教授:以色列與黎巴嫩衝突加劇 真主黨幕後主腦是誰? 伊朗為何無力還擊 會否使用核武器?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7
9月開始,中東局勢愈演愈烈。一起聽聽立法會議員黃錦輝教授分析,伊朗、以色列等方會怎樣應對。
陳文鴻教授:欲不戰而屈伊朗之兵 內塔尼亞胡為何無法得逞? 伊朗與真主黨聯手 怎樣決定中東與世局的未來變化?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7
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若伊朗投降,美國必然介入,比伊拉克或利比亞情況更嚴重,唯以色列暗殺無法對抗民族主義的反抗運動。
馮國經博士:中國新一輪出海潮 中型企業如何成為主力? 產業大轉移帶來哪兩個機遇? 香港可發揮什麼優勢?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7
在中國新一輪「出海」浪潮中,中型企業將成為主力?眼下,中國外部環境惡化、內需又未完全發揮,產業大轉移帶來了什麼機遇?香港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一起聽聽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的分析。
麥萃才教授:美國威脅制裁在港上市外資 中國怎樣推出組合拳提振經濟? 全球採用人民幣不斷上升 香港有機會取代倫敦金融中心地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7
美國威脅制裁在港上市外資,中國怎樣推出組合拳提振經濟?一起聽聽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的分析。
林冠傑醫師x林偉樑醫生:中西醫在治病上有什麼區別 兩者怎樣互相合作?港人生活忙碌 抵抗力弱 薑水有何功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7
中西醫在治病上有什麼區別?兩者怎樣互相合作?一起聽聽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客座副教授林冠傑中醫師、香港大學家庭醫學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林偉樑醫生的分享。
張翠容:以色列野心再佔南黎 黎巴嫩將成為下一個加沙? 真主黨如何負隅頑抗 不重蹈哈馬斯覆轍?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7
在9月中旬,黎巴嫩發生了致命的爆炸事件,造成數千人死傷,引發全球關注與譴責,許多聲音指責以色列對此負有責任。資深傳媒人張翠容認為,面對真主黨的強大軍事力量,以色列的行動可能導致更大的地區動盪。
為香港、為國家辦好一所世界頂尖大學──專訪香港大學張翔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4
在香港多間高等學府中,港大校長張翔近一年多來無疑是新聞性最高的一位,一舉一動備受關注。他接受本社專訪,剖析如何善用百年老校的優勢,廣攬國際人才,令港大更上一層樓,也分享了任內遇到的機遇與挑戰。
丹麥最新研究:喝對咖啡輕身減脂、降糖尿風險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3
一啡在手,天下我有?因為咖啡忠實粉絲遍天下,唱好咖啡的研究隔三差五便有所耳聞,最新一則,當數10月2日MNT醫療新聞:「每天攝取咖啡醇,適量輕身減脂,改變糖尿風險因素。」但不是每種咖啡都有同等功效啊。
趙雨樂博士:真主黨高層即使被團滅 中東之弧仍難瓦解? 俄軍步步進逼 能否令烏克蘭放棄東部及克里米亞地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3
以色列空軍近日空襲黎巴嫩多地,真主黨首領納斯魯拉及眾多頭目被擊斃。國際關係學者趙雨樂博士表示,真主黨高層被團滅,或化整為零,重新對付以色列。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陳文鴻教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 伊朗何時會完全介入? 中國、俄羅斯會否出兵 阻止美國協助以色列確立地區霸權?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3
香港珠海學院陳文鴻教授認為,黎巴嫩之戰牽涉到中、俄的利益,因此兩國不會坐視真主黨與伊朗等戰敗,應會用不同方法支援伊朗等,至少不讓它們戰敗。
成為國際教育和科研的橋樑──專訪香港中文大學段崇智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3
段崇智校長是香港生物醫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人體肌肉骨骼系統。2018年接替沈祖堯教授出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他如何帶領中大在創科及醫學方面不斷突破?如何令國際排名不斷上升?中大未來又有什麼新的發展計劃?
萬斯打溫情牌 沃爾茲穩紥穩打 美國副總統辯論兩候選人旗鼓相當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2
平情而論,沃爾茲與萬斯都成功爭取闡釋本身政策的機會,但萬斯表現可能稍為佔優,他一反平時張揚的性格,坦承共和黨需要重新贏得美國人在墮胎問題上的信任,最低限度他沒有如預期讓中間選民厭棄。
譚新強:美國為何是強勁對手 中美角力或長達過百年? 美俄核條約快到期 核軍備競賽將重燃?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2
投資公司總監譚新強認為不論中國人或美國人,都不應過度沉迷於中美競賽中,最後誰勝誰負的結果,主要原因有3個,一起聽聽他的分析。
許楨:前防衛大臣石破茂出任日本首相 上台後如何對付中國? 日軍在中美角力將扮演什麼角色?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10-02
甫當選日本自民黨新任總裁石破茂預計將在10月1日獲國會指名為日本新任首相,一起聽聽智明研究所總監許楨分析,日揆換人對亞太地緣政治格局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