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政府大力推創新科技,未來在河套建成一個與深圳合作的新科技園,但此次施政報告未有在教育政策內着墨兩者之聯繫,是為敗筆。
梁振英不再連任,他為教育留下甚麼?當選之初已講明不會視教育為優先政策項目,故此,人們日後想到他當政時教育的施政,也許只有實施免費幼稚園教育這一項。
一經落實,政府在幼稚園教育的經常開支,將增加約27億元,致使全港七、八成受資助半日制幼稚園學位將會免費,而全日制及長全日制幼稚園則獲額外津貼。
升學人口減少的餘波
一個兩元化的幼稚園巿場即時出現,絕多數是受資助幼稚園,家長不用或只用付出一些費用,而另一批是私立不受資助的幼稚園,學費由數千至萬多元不個月不等。免費幼稚園計劃的實施驅使這些私立者要提昇自身的質素,創造特色,展示其不同之處,以吸引家長青睞。升學人數遞減也導致競爭激烈,新入行營運者真要小心!
升學人口減少對中學衝擊極多,一些重災區如屯門,已有不少中學中一只剩下兩班、三班;小六參加派位的的人數2012年仍有近57,000人,到2016年只將44,000多人。中學的嚴冬仍未過去。同時,此問題亦開始上移至大專教育,而首當其衝的自然是大學的自資學位課程,以及私立大學了。香港大學旗下的明德學院收生不足,財困嚴重不知道能支撐到何時。其他私大據說也極不好過,然而這學生不足情景只是個開始而已。餘波所及,估計學生升讀台灣,內地大學的數目會減少,除非是學生想修讀一些在本港難以入讀學系,如醫學或獸醫學等。
這次施政報告提到政府會推出第七輪配對補助金計劃,提供五億元供自資本地學位院校申請,當中便有增加其競爭力的意味。前車可鑑,台灣過去十年私立大學過度擴張,導致學額多於學生人數,部份大學倒閉,或進行合併。香港私大要想辦法,招收內地生也許是個出路,鄰近的澳門,私大以至公辦大學,也有不少內地生,主要是珠海、中山一帶的就讀。
施政報告亦提到政府已委托顧問研究國際學校學位的供求,結果很快會公布。在過去幾次的校舍分配中,大批跨國集團,以及英國各校成功取得新校舍用地,近一二年間,更有各所私立國際學校出現,包括新聞多多的位於屯門的新校,涉及校規批地,未註冊收生等問題,而另一所跨國集團以6億多元購下前新法書院位處何文田的校舍,大張旗鼓的提供國際學校教育。看來,國際學校學位已近飽和了。我們業界要注意的反而政府對其監管是否到位,包括課程、師資、收費及所謂入學債券等等。當然,國際學校收生有一個持外國護照生的比例,政府亦宜着實檢查。
創新科技發展矛盾
政府大力推創新科技,未來在河套建成一個與深圳合作的新科技園,但此次施政報告未有在教育政策內着墨兩者之聯繫,是為敗筆。新園建成,大量工作人員應有部,在中小學培養,在報告發表的同一天,筆者出席教育局局長,常秘等主持的簡介會,席間我便提出這個問題。誠如徐立之教授所言,現時高中生選科數目少,重理科者也很多全修化學、生物、物理,而數學科中的M1及M2,只以半科計算,學生覺得讀得不化算。這是個結構性問題,假如把必修的四科(中、英、數、通識)改為三科,即通識變為選修科或如體育般,只修不考,則學生之選修科數目便可增加,一併可解決知識狹窄以及理科涵養不足的問題,可惜在位高官均無法應對。看來,我們仍在盼望新特首,新局長的新思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