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教育孩子也像種楠竹一樣,既需要打穩根基、亦需要耐心等待。
在眾多的竹種之中,有一種竹名叫楠竹,它主要在四川境內生長。這種竹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調節氣溫、淨化空氣和美化環境。楠竹亦是一種美觀而實用的竹地板材料,而楠竹的竹筍也有極佳的藥用功效大,它對腸癌、食道癌、高血壓和糖尿病具一定的療效。
種值五年絲毫不長,尋根問緣才獲悉真相
楠竹的生長過程非常特別,在種植期的前五年,任由農夫怎樣全墾深翻、挖除石頭、除去雜草及施肥,楠竹也是絲毫不生長,一點也沒有生命的跡象。但到了第六年的雨季到來時,它便會以每天六尺的速度向上急竄15天,最終以90尺左右的身高傲視整個樹林。這種先做好根基工作再快速生長的模式,可謂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觀。若我們能仔細研究楠竹的生長過程,便會認識到楠竹的前五年不是沒有生長,而只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方式進行地下的根基工作。楠竹的前五年集中地在地下生根,打好基礎,讓地下的根生好了,等待最適合的時候才全速生長。總體來看,楠竹在前五年直的一點也沒有少長,只是一種不同的形態生長罷了。
教育孩子也需要打穩根基和耐心等待
教育孩子也像種楠竹一樣,既需要打穩根基、亦需要耐心等待。但什麼是根基呢?我想不同的人一定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教曉幼兒大量生字,加上大量的操練背誦,再進行機械式的計算、甚至是再加上十多項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培訓,便是學習和成長的根基。但另一方面,成長的根基亦可被視作為學習的動機、解決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態度和尊重別人重視平等的品格。若一個五歲的孩子懂得過千的生字和快速計算的能力,但心中卻只把學習視作成任務甚至是苦事,思想上更只懂得與他人比拼和競爭,他/她的未來人生會是怎樣呢?除不斷努力和繼續苦拼外,他還能夠怎樣地使自己向前邁進呢?漠視了學習的動機和尊重他人的品格,孩子長大後又會是成功的人呢?
在世界的另一處,芬蘭人則繼續強調愉快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態度,尊重別人的品格,喜樂而正面的人生觀。芬蘭人或去也在學業上看似不動聲息,在課堂上培養品格、創造力和思维能力,在家課上不刻意加負,但芬蘭人卻瀟瀟灑灑的採纳每星期平均為2.5小時家課量的模式繼續前行(即每天半小時),而最終這群快樂的孩子之學術成績亦能排在全球的前數名,就像楠竹一樣傲視整個樹林。然而亞洲的學生平均每星期的家課量是10至20小時,犠牲了多少快樂童年,錯過了多少情意、品格和創造力的格養才能在學業上跟芬蘭學生來個旗鼓相當了。學業和物質追求以外,芬蘭人的快樂指數是世界的前數名,比第22名的星加坡,第35名的台灣、第75名的香港和第83名的中國為高。根據2016的世界快樂指數研究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快樂的根源大約也跟人際關係、社會支持、自由抉擇和服務他人等息息相關。從小培養小孩子的自主學習、讓他們從小便能作自由抉擇;與及培養孩子關心他人和尊重別人的品格,相信這不單是愉快學習的要素,亦都是快樂人生的基礎。
芬蘭教育的一些成功之處正是認清了什麼是學習和人生的根基,亦在孩子的成長方面給予最大的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