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圖片:曾有中史老師提過中華五千年,實在有太多史料要教,幾年間很難教得完。(Pixabay)
上星期收到教育局傳來電郵通訊,標題大意是局長對初中中國歷史要獨立成科的總結。由於去年也曾就中學中史科撰文,因而都較認真地讀讀那通電郵。似乎局長都同意當日議案討論過的意見。翌日不少報章就以「中史獨立成科初中必修」大字標題,反映了民間爭取多年的訴求有望開展新一步。
如何推動中史教育:本身就是一道難題
局方指出自2001年起已規定初中中史為必修課程,只是學校可以選用不同的方式讓學生修習中國歷史,例如中史和西史合併一齊、綜合人文學科內有中史單元等。筆者對這些課程新措施並不抗拒,但實在無法認同以這些方式學習中史都算是必修的講法!有關評論已有不少教育同工提過,不再重複。在推動自己國家歷史文化學習上,實在沒有理由不設立獨立科。就算像美國這樣短歷史的國家課程中都有必修的美國史課程,而且不是短短一兩年的課堂,相信在美國也不會因為孩子是東方面孔或家中信奉伊斯蘭教,而特別容許學校以其他方式學習美國歷史吧。
好吧,此刻算是通過議案,又當下學年就規定學校在初中全面實施獨立成科的中史科。問題是,學生們真的從此就認識國家歷史多了、喜愛中華文化多了、培養愛國的情懷會多了嗎?不是這麼簡單吧。
以前都提過,香港是中華世界內比較罕見的例子,把歷史分割為中史科和世史科,然而這是英殖年代遺留下來的事,現時也沒有急切性再作改動。尤其是我們還有約三分之一中學是以英文為教學媒介,保留中史科或可免卻出現以英文學習本國史的尷尬情形。
中史科必然涵蓋了香港史部份,可以想像到下一輪的爭拗點,將出現在中國與本土所佔份量之上!若然從更多認識國家文化或對愛國心的培養上來看,根本就沒有所謂本土不本土之分。其實今日香港見得到的歷史遺痕,都是源自中華文化,只是過長時間分治和融入其他文化後才演變成帶有特別的地方色彩。在中國大陸不同城市,因不同地理位置或因民族分布有差異,都會形成具有地方色彩的民俗文化。所以這些根本不應該成為一種爭議。
曾有中史老師提過中華五千年,實在有太多史料要教,幾年間很難教得完。筆者並非中史老師出身,對此當然沒有任何認知上的可議。不過回憶自己當學生的年代,共修習了七年歷史,其中高小兩年專教中國歷史、初中三年中西史合為一科(歷史)、高中兩年只讀中國歷史。在不同階段老師教導方法和題材輕重各有不同(但全屬老師講授,無專題、無電化教育),回顧起來筆者確信這仍是有助我們更好掌握自己民族的過去和感受到文化的根源。現時高中課程已很擠迫,若抽出古代至春秋戰國時期故事性較強的部份,置於高小年級學習是否可行?
至於有了必修的中史獨立科是否就可以加強年輕人的民族意識,也許這不應是個合理期望。什麼人去教才是關鍵。若有老師依書直說,不只沒有任何加強可言,或者嚇怕了年輕人再接觸中國史料。專業老師講授課程內容時仍以公開考試為導向,必然不能建立什麼民族意識或愛國情懷。若果繼續過去的帝王將相、治亂興衰為主的課程內容,學生或者都只能採取死記背誦的方式來應付,那又何來樂學的情懷?因此,課程題材的布置和選擇、教學課時的分配、教師的專業培訓和對教學使命的理解,這些才是最終影響到獨立成科之後能否達到活化國史學習的因素。
作為一個中國特別行政區,如何推行好的中史教育,都是一道不易答得好的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