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 Mar 29 2025 08:22:09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不斷上升的美債利息支出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冀望透過解除監管和預算案降低長期利率,而非干預聯準會控制的短期利率,目標是降低10年期國債利率。CNN卻以聳動標題誤導讀者,突顯其經營困境。然而,美國政府支出高企,尤其利息支出占比攀升,才是真正隱憂,而特朗普的政策能否有效控制支出,仍待觀察。

某日不慎到訪CNN網站,看到以下標題:Treasury Secretary Scott Bessent wants to bypass the Fed to lower interest rates(〈財政部長史葛貝森希望繞過聯儲局降低利率。原來特朗普不止干預聯儲局,還要「越權」控制利率?〉)

貝森在訪問中講的,遠遠不及標題震撼,他只是重申不會干預聯儲局控制短期利率,而政府只要成功解除監管、通過預算案,長期利率自會下降。貝森特地提到,政府會以降低10年國債利率為目標。舊式傳媒CNN,近年收視暴跌,生意慘淡,如此「標題黨」地爭取注意,相信是走投無路之舉。

以政府支出佔GDP比例為量度,美國處境的確令人擔憂。由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這比例一直維持在兩成左右,除了在金融危機時一度升至兩成半,大部分時間相當穩定,亦即經濟增長和開支上升步伐一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這比例就暴升至三成,創了二戰後的紀錄。疫情完結,政府支出居高不下,比例現時仍貼近兩成半。

支出跑贏經濟增長,原因甚多,例如拜登在任期完結前的寬免學生貸款,為政府增加每年以百億計財政負擔。不過,教育醫療福利等增幅,其「貢獻」都不及利息支出威力強大。疫情後國債明顯上升,10年國債等的長期利率也同時跟隨,本來只佔GDP2.5%的利息支出,現已是4%。

利率愈低負擔愈少,以降低長債利率為目標,有其道理,問題是特朗普的一連串政策,是否都與目標一致?對外大幅加稅,可以透過行政命令實行,但對內大幅減稅,則要面對甚大的議會阻力。至於放寬監管,需時較久,成功與否有待觀察。至於曝光率極高的「政府效率部」,日日揭露這個那個部門的浪費,好像戰績彪炳,但埋單計數,其實際效果只佔總支出的九牛一毛而已。須知道美國的政府支出,主要都是向A徵稅交到B手上的財富再分配,政府僱員出糧相比下並不重要。

再者,無論「政府效率部」如何努力,有了疫情這個劃時代的先例,下次再出現什麼全球災難或者國際形勢動盪,政府支出還是會成為「非常時期非常手段」,瞬間一飛沖天,什麼節省資源都會打回原形。特朗普面對的真正挑戰,不是在無風無浪之時削減開支,而是面對下一次危機之時不再亂開水喉。 

原刊於《am730》,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曾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