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人數呈上升趨勢 善用「談笑用兵」拯救生命

腦細胞死亡不可恢復,但這不代表腦功能沒有復原可能。醫學界研究指出,健康的大腦區域經過訓練後,是有可能取代壞死區域的功能。

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近年診斷患有中風的人數有明顯上升趨勢,2018至19年升至57500人,2020年合共有3164宗登記死亡個案。港大醫學院報告亦指出過去20年出現年輕化的趨勢。今年1月便有一名女學生疑因中風送院後不治。

中風是一種可致命的急性疾病,當腦部血液供應受阻中斷,腦細胞在缺乏氧氣和維生條件下,短時間內出現壞死。當腦部功能逐漸喪失,並產生神經損傷後遺症,沒法給指令肌肉運作,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殘障。所以發現中風後須即時急救,片語”time is brain”就是用來比喻時間對拯救患者的重要性。

中風的分類

中風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出血性腦中風(腦出血),因血壓過高或血管退化,大腦血管變得脆弱而意外破裂溢出血液,來得很快且突然,病徵會在數分鐘內呈現,很多時需要緊急施手術清除瘀血。

八成以上個案則屬於缺血性腦中風(腦栓塞),指腦動脈或是頸動脈管道收窄或硬化,積聚在動脈內壁的膽固醇等分裂成血凝塊,使到血液無法流通和腦部缺氧,病徵可能在一兩日內逐漸惡化。有研究指出,此類患者每分鐘便有190萬個神經元、140億個突觸和12公里的有髓纖維壞死。康復期間,病人要持續應付不同的併發症,以及漫長重覆的治療。

根據腦部受損的成因、範圍和臨床表徵,也可以分為嚴重、中度和輕度中風,以及能夠於24小時內完全康復的短暫性腦缺血。腦部受損位置可以發生於大腦、小腦或腦幹等地方,引發的病徵也有差別,因此往後的治療方法並不一樣。主診醫生會在報告內詳細列明病情,讓物理治療師和護理人員可以制訂復康治療。

中風患者常見障礙

視乎併發症的影響和復原進展,病人或要面對不同程度的殘障,以下是一些常見症狀:

運動功能障礙:左腦受損會影響右半身軀,包括臉部肌肉的運作,有時候會咀嚼和吞嚥困難。小腦受損則會出現身體不協調而平衡力差,或做不到如拿水杯等簡單動作。

神經病變和麻痺:因中樞系統受損,無法完整地傳送感覺訊息至腦部,身體某些部位會出現痲痺、無力和僵硬症狀,運動神經元亦因此變得過度興奮,肢體肌肉或會發生痙攣現象,例如拳頭會無意識地握緊而不能打開。

認知障礙和失語症:因腦部受損而喪失部分說話、書寫、閱讀和理解能力,學習、認知和記憶力亦會下降。

其他:情緒不穩、溫度體感、意識混亂、大小便失禁等。

談笑用兵的原則

雖然中風來得突然,但並非全無預兆。美國衛生研究院指出,在病發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治療,可有效增加三成的復康機會。我們會用”FAST”(Face/Arm/Speech/Time)原則來辨別、拯救患者,或可以中文成語「談笑用兵」代表:

談:說話口齒不清、理解困難。
笑:臉或嘴部左右不對稱,不能控制流口水。
用:手腳不能用力或不協調,比以往容易失去平衡。
兵:以上都可能是中風先兆,要立刻請救兵(求醫)。

基本上,腦細胞死亡不可恢復,但這不代表腦功能沒有復原可能。醫學界研究指出,健康的大腦區域經過訓練後,是有可能取代壞死區域的功能。透過大量心智訓練活動和重複的學習經驗,去刺激一些沒受傷的腦細胞,可以塑造新的神經連結,甚至能改變腦部過去的運作模式,重新控制肢體。這種人腦獨特的可塑能力,被稱為「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也是中風後復康治療的理論基礎,這時候物理治療師的介入是十分重要。

延伸閱讀:〈中風患者怎樣接受治療 加大復康機會?〉

投書者簡介:

彭俊耀,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聖公會福利局轄下診所高級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永久會員;曾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20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學士、手法物理治療理學碩士、物理治療健康科學博士。曾於多份國際期刊出版文章,議題包括超聲導航幹針、老年膝關節退化和三維立體動作分析,以及多次受邀於醫院管理局大會、澳洲睡眠質素會議及亞太復康會議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