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的冬至頗有名副其實的驚喜,就如欣賞韋華第(Vivaldi)《四季協奏曲》最後的樂章,寒氣幽微之後,帶着興奮的預期,一按重播鍵,春天又來了……
不過,你能想像,如果冬天的「雪人」失約,會帶來怎樣的危機嗎?
失約,在途中 ……
冬天來了
春天還遠嗎
然後冬至
一陽生
這是天公造美
砥礪人間的鋪排
可是隆冬正在躺平
在人間砥礪的溫室裏
人類文化的熱點不在赤道,都在北半球;承擔警戒和療癒使命的宗教,也植根在這片熱惱喧騰的土地上。苦寒然後知春暖,黑夜更需要繽紛的廟街、蘭桂坊。經濟低迷,我們需要救市;人心疾患,更需要倫理的反思、檢點和救贖。中國傳統的信仰故事,除了創世的「盤古」,就是追趕太陽枯竭而化作桃花林的「夸父」。他與耶穌的故事兩相映襯,亦有玄機。
一個懸掛起來,一個倒下去──耶穌與夸父的救贖
我們看得見祂的正面
卻只看見他的背影
我們看得見祂的神情
卻看不見他的面貌
我們看得見傷害祂肉身的刑具
卻沒勇氣直視那個煎熬他的火球
我們看得見祂流着的血
卻只能想像他枯燥的汗水
我們看得見祂將要復活的身軀
卻找不到他臨終止步的身影
我們看得見祂肩負的經緯座標
卻只有陶淵明記下他的願景遺跡
有一種光環
戴着人間的荆冕
祂說
願天父赦免你們的罪賜予平安
有一種光環
挺着太陽的芒刺
他問
你們找到桃花林的活水源頭嗎

平安夜
夸父前輩 您好
他們有耶穌
我們有了你
已經是一個救贖了
太陽正在下山
請您稍留步
給後面那些奔波的追隨者
傳一個溫馨的短訊
見字飲水
小心帶着孩子回家去
明天
記得我的背影就夠了
後記
香港學生自殺個案有上升趨勢,這不單是教育的問題,整體社會責無旁貸。
意象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