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著名的專欄Schumpeter 近日就兩本自傳作了個有趣的點評,認為是近年自傳的典範。有趣,是因為兩書作者似風馬牛不相及:Nike始創人菲力‧胡禮的Shoedog(《鞋狗》)和私募一哥Blackstone始創人史提芬‧蘇世民的What it takes(《我的經驗與教訓》)。兩位創業家雖年紀相若(胡83歲和蘇74歲),但由於行距較遠,少有同台演出,不過,本欄向來喜以運動的場景論金融,遂也湊個熱鬧,一嘗論盡胡蘇事。
因欄主曾就視造鞋如小狗對主人般忠誠的《鞋狗》發文(見《Nike 的創業基因》),這裏將集中論《我……訓》,以前者作對照。從《我……訓》中,我們看到的,是媒體常因他耗資搞生日派對而責難的大班,他多角度自述。
自傳從1940年代的美國故事説起,但收筆之際2018年美中貿易戰的爆發卻幾乎毀了派對完美的謝幕。然而,商人巨賈在故事的結尾,巧妙地加插短篇,講述作為教育慈善家的願景,特別是與清華大學有關的捐贈,總算能高調地完成尾之聲。也許,對蘇氏而言,政治能決定事件的時序,但經濟卻會支配時序上的上層建築。
黑色巨石和快到「速」一聲
蘇世民生於1947年(比胡禮小9歲 ),在東部費城的一個中上層家庭裏長大。他父親擁有一家零售店。蘇把長大的社區描述為古惑仔當道、他一位童黨的父親曾當街被殺的凶險之地。不過,蘇並沒有過多地談論他的成長期,僅自詡是個優秀的短跑運動員,又講述了他如何試圖說服老爸擴大其零售網但無功而還的失敗經歷。
蘇世民後來被耶魯大學錄取,卻也面不紅、眼不眨地調侃自己給首選的哈佛直截了當地拒絕了。他道出大學時期唯一的亮點,是別出心裁策劃了一次讓芭蕾舞俱樂部的會員,免費觀看著名的紐約市芭蕾舞團的綵排(還不是正式演出)。
在學業上,蘇承認自己「不夠用功」,他選擇了一個非比尋常的學科:「文化與行為」(「hea讀」?與胡禮讀新聞系但熱愛跑步有同工之妙?)。當中一個重要的功架,是他以一介草民之身所建立超強社交網絡——與小喬治布殊(未來的美國總統)和一位前總統的孫女成為同窗發小,並與當時的國會議員和紐約州長攀上亦師亦友的關係。
畢業後蘇世民加入華爾街投資銀行 DLJ,於1970年被招募入陸軍,作為越戰的後備隊伍。6個月後,因停戰退役,並入讀哈佛MBA。(胡禮畢業也似乎迷失自我、考了CPA,也當過後備兵,同樣不發一彈下退役,之後入讀史丹福MBA)。
1972年蘇氏加入了雷曼兄弟,這是他打工仔的尾站。期間,蘇在併購和企業融資聲名鵲起,高調交易包括Tropicana(果汁公司)的併購,1980年他還登上了《紐約時報》的頭版報導,大字標題是「併購紅娘」;胡禮這時已專心成為鞋狗,從代理日本Tiger(今日Asics的前身),「華麗」轉身地搞自家品牌,並以35美元的創作費,從大學女生購入那望文生象的「速」的標誌 。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