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到筆者的診所或公立醫院專科看症,除了接受傳統手法和運動治療之外,也會接觸一些輔助的電子儀器。這些儀器的體積有大有小,既幫助檢查,也可以幫助治療。當這些儀器接觸到病人的頸背或腳掌,他們或多或小會感到緊張,但筆者很難慢慢解說,故撰文為讀者詳細介紹3種聲波系列的「治療小精靈」。
超聲波背後是什麼原理?
當能量在媒介(氣體、液體、固體)傳送時會引發份子振動,並且產生有規律的聲波,我們聽到的聲音便是聲波的一種。並非所有聲波都能讓耳朵感受得到,必須維持在每秒鐘20至20000次之間的振動(物理學上以Hz為單位),人類的聽覺神經才能接收這些振動訊息。
至於超聲波,便是超越這振動頻率的聲波。這標準當然是以人的聽覺為基礎,因為每種動物感受聲波的頻率有異,海豚能夠聽到高達160000Hz的聲波,藍鯨的聲波頻率郤大約在14Hz,人類的耳朵是無法聽到這些動物的聲音。
發現了這個現象後,醫學界很早便開始將之應用於清潔、檢查和治療當中。很多人害怕的洗牙,便是透過電磁效應讓機頭產生高頻率振動(大約2至4萬Hz),利用能量震碎依附在表面牙結石等物質。
用途極廣 可以消炎止痛
由於一般超聲波無法穿透骨骼,所以被廣泛應用於檢查身體不同的軟組織。用於物理治療的超聲波最高可達300萬Hz,而不會對骨骼造成傷害或痛楚,而肌腱、筋膜等軟組織更「樂於」接收這些振動。
那麼超聲波是如何消炎、止痛?須知發炎是身體血管和免疫系統對有害刺激的防護機制,適時的發炎代表身體正常運作,除非持久的炎症已影響到肌肉活動。
治療師使用超聲波的目的不一定是消炎,更多是用於檢查患處。原理是透過儀器探頭,將高頻率聲波打進軟組織,由於超聲波在遇到不同組織時的速度有差異,藉着肌腱反射回來的訊號會可以形成影像,掃瞄出骨骼肌纖維。超聲波的頻率愈高,出來的圖像會愈清晰,但穿透能力會減弱,所以對於掃瞄淺層的肌腱十分有效。
另一個功能是偵測血液循環流向,幫助找出發炎位置。如果有看過掃瞄胚胎便知道,超聲波可即時顯示動態影像,這也有助治療師找出肌肉活動異常、撕裂甚至鈣化的部分,功能勝於一般X光檢查。筆者為病人進行乾針治療時,經常借超聲波定位受傷患處,透過檢視螢光幕即時圖像對準落針處,有別於傳統的穴位針炙。
增加血液循環 速進肌肉修復
超聲波另一種功能是速進修復,當聲波能量輸入體內可轉化為熱能,一般可將肌肉組織的溫度提升至40至45度,增加血液循環排走有害物質。超聲波也會製造空泡,使肌肉細胞活躍起來,加速蛋白質合成,速進增生過程。
透過每秒鐘過百萬次的振動,它更能將修復期間已纖維化的結疤重新排序。超聲波的傳送速度在固體中是最快的,以我們所知,這對包含膠原蛋白的筋膜、肌腱和韌帶等結締組織反應良好,所以對治療一般肌腱、筋膜炎症,關節沾粘效果理想。
有時候病人因檢查、治療時帶來輕微快感,誤以為超聲波愈強愈有效。筆者提供大家,請別將超聲波誤當成按摩器,最好還是交給治療師專業判斷,有需要時,筆者的乾針法和刮痧走罐治療,更能夠「滿足」患者感官上的刺激。
檢查為何需要塗凝膠?
順帶一提,有經驗的讀者會知道在進行超聲波檢查時,會預先在檢查範圍抺上一層凝膠。因為聲波在不同物質之間是會互相反射的,若兩種物質的特性差距太大,聲波便很大機會不能順利轉送。當儀器的金屬探頭在接觸皮膚時,兩者之間仍留有空氣,由於阻抗足夠大,若要聲波有效地滲入皮膚表層,治療師會使用啫喱狀物作中介,隔絕空氣。
最後,雖然超聲波基本上十分安全,但有些部位如眼睛、生殖器、心臟要避免接觸到,如果病人是嬰兒、孕婦、身體有腫瘤等,亦未必適合進行超聲波治療。
超聲波介紹 2-1
投書者簡介:
彭俊耀,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聖公會福利局轄下診所高級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永久會員;曾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工作20多年,擁有豐富臨床經驗。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學學士、手法物理治療理學碩士、物理治療健康科學博士。曾於多份國際期刊出版文章,議題包括超聲導航幹針、老年膝關節退化和三維立體動作分析,以及多次受邀於醫院管理局大會、澳洲睡眠質素會議及亞太復康會議中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