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西湖──從張岱説起

我和西湖有着特殊機緣,每次來此,都很容易進入狀態,有神馳古今之感。北山路、抱樸道觀、雲栖竹徑、虎跑寺、柳浪聞鶯、蘇堤,還有孤山,每一處都留下了我的足跡,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能夠給人無限聯想。

承接上文:〈重遊杭城,西湖尋夢〉

如上所述,西湖的獨特氣質,來自其靈山水秀背後的人文風情和歷史滄桑,也留下了無數傳世篇章。其中最令我神往的記述,當屬明末著名散文大家張岱的《西湖夢尋》。

《西湖夢尋》書影。
《西湖夢尋》書影。

遺民史學巨著──《石匱書》

張岱(1597-1680)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無憂,過着「服食豪奢」的生活,且興趣極為廣泛,既懂音樂,又擅彈琴、製曲、品茗、戲曲、花鳥、收藏,家中更養有戲班。但49歲那年,滿清入關,明朝滅亡,他位於杭州的畢生家產,亦悉數毀於戰火。

作為明末遺民,張岱帶着倖存家人逸隱於紹興龍山,務農為生,餘生力修明史,以一人之力,於顛沛流離、窮愁困頓之中完成這部200萬字的《石匱書》,書成後不久亡故。

《石匱書》書影。
《石匱書》書影。

在介紹張岱的西湖遊記之前,倒是值得談一談《石匱書》。張岱雖以散文大家聞名,但其一生最為傾注心力的,卻是撰寫史書。他眼見「有明一代,國史失誣,家史失諛,野史失臆」,認為自己有責任去還原明代真實歷史,總結前朝是非得失。

撰寫明史在當時必被獲罪,故此張岱不指望有生之年此書會付諸梓行,故將這部本名《明書》的著作改名《石匱書》,想讓它與南宋遺民鄭思肖沉於古井的《鐵函心史》一樣,藏於石匱,終有一天會重見天日,被後人發現而廣為流傳。

《石匱書》中的史論尤其精彩,體現了「事必求真,語必務確,稍有未核,甯闕勿書」的特點。張岱對人物、事件的評論不隨世俗論是非,多發人之未發,獨具慧眼,基本上達到了「愛而知其醜,憎而知其善」的效果。

例如對於崇禎這位自縊殉國的悲劇皇帝,明清史家多寄於同情,諱言其過,將家國淪亡之罪歸於輔佐大臣,甚至認為崇禎的死國,可抵銷一生罪咎。張岱則力排眾議,指出崇禎的種種失誤,「先帝焦於求治、刻於理財、渴於用人、驟於行法,以致十七年之天下三翻四覆,夕改朝更」,認為在明亡問題上,崇禎難辭其咎。

再如評價史可法,他也不是簡單地頌揚其支撐殘局,壯烈殉國,而是客觀地作出如此評價,「史道鄰有救時之才,而無救時之量」,批評史可法事無巨細,隻手獨辦,不能開誠布公,群策群力,最後導致揚州慘敗。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起《史記》中的人物傳記多以上層人士為主,張岱則更注重小人物的描述。他認為有明一代,英雄豪傑多埋沒於八股之中,故此他的《隱逸列傳》「遍搜山林韋布之士」,如《名醫》、《妙藝》諸傳,皆為草澤中人,反映出作者對民間、市井一技一藝的高度重視。

我一直不知張岱有此史著。去年在前輩梁兄的書齋夜聚時,才得知此書來歷。作為明朝遺民,張岱的著史心態相當特別,是處於「悠悠忽忽,既不能覓死,又不能聊生」的特殊狀態,書寫成了他活下去的唯一動力。故此他雖生活困頓,「布衣蔬食,常至断炊」,但卻時刻提醒自己「餘生有幾日,著書敢不勤」,「但恨《石匱書》,此身修不足」,最終寫畢此書,以83歲高齡去世。

如此高壽,不知是否與精神力量和書寫動力相關?

書寫的作用非常豐富,包括治療和救贖的效用,在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看圖多於讀書」,「識人好過識字」的新時代,這種漸漸消失的人類本能更值得深入探討。

《西湖夢尋》

張岱的背景如此特殊,其筆下所流露的情懷,也就必然不落俗套,別具一格,例如在其暮年所撰寫的傳世遊記──《西湖夢尋》。

為何稱作「夢尋」?那是因為歷經戰亂毀壞後,西湖已經無復原貌,就如自己的大半生是「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故此,張岱希望在精神世界中,重塑記憶中的西湖,因為這種帶有夢幻色彩的記憶更為真實,更值得留戀。

如此論述,跟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吳自牧的《夢粱錄》,以及周密的《武林舊事》等心境相同,都屬於飽歷滄桑後的深沉告白。看似平淡的口氣裏,潛涵着最深沉的悲痛,猶如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哀嘆南明覆亡時所説的「殘山夢最真,舊境難丟掉」。

如此心境所寫出來的遊記,意境就更為深遠。

一個人的西湖

其中令我最為神往的,是他筆下的西湖雪景。當時的情景是這樣的: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湖心亭看雪》

中國傳統的遊記名篇,其中的人物往往只有一個,就是自己,例如唐代元結的《右溪記》、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宋代陸游的《入蜀記》,還有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記》等。中國文人向來是寫景為虛,寫己為實,最後還是要回歸自我。

一個人在途上,還是相當符合中國文化基因的。

我從未來過冬天的杭州,更未見過大雪紛飛中的西湖,「獨釣寒江雪」的情景,至今只能遙想。但我和此地有着特殊機緣,每次來此,我都很容易進入狀態,有穿越時空,神馳古今之感。北山路、抱樸道觀、雲栖竹徑、虎跑寺、柳浪聞鶯、蘇堤,還有孤山,每一處都留下了我的足跡,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給我無限聯想。

在一個人的世界,我感到無比的寧靜和實在。

一個人遊西湖。
一個人遊西湖。

遊西湖,還是一個人好,對我這個忠實的神秘主義信徒來説,更是適合。這次在杭州,我起得非常早,乘着晨光熹微,獨自來到沉睡中的西湖。此時微風輕撫,樹影搖曳,湖面和遠山好像籠罩着一層輕紗,如此神秘動人。腳步聲偶爾驚醒岸邊水鳥,伴隨着漸漸遠去的鳥鳴,也撥動了有緣人的心緒,仿佛與舊日時光,重啟了一段新的對話。

遊西湖 2-2

施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