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生涯浪費的時日計

人始終是人,在生活行事上有許多的習慣和系統的局限,讓光陰不斷地從手指罅隙或瑣碎夾縫中枉然流逝。

時間就是金錢,在資本市場或在社交平台主導的經濟生態裏,交易上的分秒之差,往往會造成成本或收入上指數級的差異(這又叫冪分布,見註)。不過,原來「人始終是人」,在生活行事上有許多的習慣和系統的局限,讓光陰不斷地從手指罅隙或瑣碎夾縫中枉然流逝。

生涯總浪費時數

《經濟學人》引美國學者的一項新研究,將白領在上班時的工作任務和時間分配,造了好些統計分析,譜出了現代打工仔每天在「毫無意義的活動」上浪費的分鐘數。數據只是個樣本,是一個時間段內的分布,不夠激,學人們也得搞噱頭。他們把樣本按比例放大,從這些數字推斷出一個「生涯總浪費時數」。

這浪費指數,小則令你發笑噴飯,大則令老闆大發雷霆、逼股東大喊回水!

以45年的作為職業生涯計,首先,白領每天原來會平均花20分鐘糾正自己的錯字,那就相當於生涯的180天(或半年)給打掉了。一些單詞錯字之冠,如”thnaks”、”teh”和”yuo”,單字就浪費了生涯幾天時間。我想,港中文「6勺(的)」、「買/賣」、「消費卷/券」、「炒/抄牌」,也可能是好幾個星期的生涯浪費?而將”OK”打成”PK”,就害《飯戲攻心》的黃子華悔憾三年!

還有令人更氣餒的浪費。在老闆趕死線時,員工才發現登錄不了網站或系統,這些「候機時間」,令人惱火。為了忘記密碼、錯誤輸入密碼或更新密碼,研究説大家原來在比倒掉了數以月計的生涯時間。

如果説進入耗時,那麼退出或熄機呢?研究小心推算、大膽假寫指光是把視窗的各種説明、彈幕和工具提示框叉走,就需要花費生涯的數天的時間;那還未包括拒絕視窗重覆的系統更新安裝請求。研究沒有覆蓋蘋果或安卓系統,可能是數據源的問題,但也有可能是學術界向來對微軟公司的壟斷厭惡所致。

保存失存間失掉時間

到日常的交流和應用軟件。原來在歐美辦公室還有刪除電子郵件這個習慣,大約佔用員工6周的生涯時間。在公司或群組中閲讀與你無關的訊息,清除手機螢幕上的無謂通知,跟搜尋那些你永遠都不會看的文件,以上每一個任務都會消耗好幾天的生涯時間。

最慘的活,首選是要重寫那些被失存的文檔,好在現今的文書軟件,或都有自動保存的功能,讓心臟病發的機會大為下降,只是,在疫下「數碼遊牧民族」之風盛下,於不同的設備上遊走,保和失之間,灰犀牛事件也許已過渡成黑天鵝,但殺傷力仍然大,因為仍然有遊牧一族最怕的敵人──打關鍵詞的一刻電池虛脫,或互聯網連接突然崩潰。

最後,原來「走人」、「劈炮」等在「人才戰」下的新常態,也會浪費光陰,如取消會議調頭走人要花生涯時間一整個月。只是,研究數據沒辦法涵蓋最新的懶/轉工潮,在職位與職位之間的空檔、離職在即時的內耗、新人上班時的蝦碌,估計在研究中很難找到誠實的數據。

註:《超級巨星經濟學》有介紹「冪」(音:覓)分布。

原刊於《明報》,本社獲作者授權轉載。

艾雲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