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雖然遲起步,但走對了路

細看立法會的研究報告,本港推行STEM教育,浮現的問題很多。人才培訓不足,科技產業及產出收益,最後都是空談,令港人再一次失望。

多年來港府發表《施政報告》,市民最關心的是房屋問題,近年中央大員多次提及的深層次矛盾,到今天,都可以用房屋問題去做一個「開場白」。

那麼,今年的《施政報告》,你又怎樣評價?我個人看法是:「雖然遲了起步,但總算走對了路。」這應驗了我在多年前一個施政論壇裏聽到一個學者的說法,他說:「香港人是懂得解決問題的,但往往是在遲了20年之後。」

還好,遲到好過「冇到」,香港還是有希望的吧。

教育房屋問題均待素質提升

香港的房屋問題,與教育問題一樣,起點都是1950年代。在50、60年代,本港人口急劇增加,住屋與教育便成了重大問題,初期都是要解決量的問題。學額不足,首先要建校,但速度追不上,便祭出一個法寶,叫「半日制」;慢慢地,量的問題在兒童出生率高峰期、新來港學童人數高峰期過後,便漸漸解決了。

現在需要的是質的提升,反而要面對學童人數大幅下降衍生出來的其他問題。

至於住屋,便暫時未能解決,昨天聽見發展局報告,本港居住用地,估計到2048年仍欠3000公頃。其實60年代開始,港府都積極去解決住屋問題,初期用建立衛星城市(新市鎮)去解決,荃灣、沙田、觀塘等新市鎮陸續發展,由於交通、就業都能勉強配合,可算是成功的策略。

不能不提的,是80年代開始的天水圍發展計劃,負評甚多,原因是交通及職業崗位未能配合(天水圍初期發展,商業配套及就業職位不足,加上交通費昂貴,居民拒絕遷入,發展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可以見到的是,住屋問題,不能用找到一大片土地,在那裏建屋便能解決。

今天的北部都會區構思,似乎比較像樣了。(亞新社)
今天的北部都會區構思,似乎比較像樣了。(亞新社)

北部都會區只待資金執行力

今年的《施政報告》,平地一聲雷,提出了北部都會區的構思。細看之下,不過是擴大了新界西、北一些新發展區,並連接起來,加上一些交通配套,乍看似換湯不換藥,又是10年後見雛型,20年後完成,有什麼突破?

君不見2014年梁特首曾提過的「東大嶼都會」、2018年林鄭特首提過的「明日大嶼」願景?一切似曾相識,但無論你叫它「東大嶼都會」或「明日大嶼」,到今天都只是紙上談兵!難怪有人說,「明日大嶼」只是一把架在地產商脖子上的尚方寶劍,用來討價還價,今天你不依我的收地計劃,明天我真的在東大嶼填海造地1000公頃,問你點頂!

細看一下,其實「明日大嶼」提的是未有時間表的造地計劃,當然有一些跨海大橋連接港九及內地之類的基建,但如何配合居民的就業呢?欠奉!難怪大家在研究時,都忙於為解決塞車問題獻策,為什麼?100萬人住在東大嶼,每天趕急去市區返工,你以為是鬧着玩的嗎?

今天的北部都會構思,似乎比較像樣了,它除了是一個大型住屋計劃,亦設計了交通基建,最重要的是,它有一個可行的產業主題,就是與深圳連結,打造南中國最重要的創新科技產業圈。

願景有了,初步計劃都完成了,資金與執行力便決定將來是否成功,但是總算有些成功的基礎及曙光吧。

東涌職住平衡成果可做示範

90年代,其實香港都有一個成功的職住平衡的大型建設項目,那就是把舊啟德機場,搬遷去東涌。

配合東涌新市鎮的建設,用東涌的商住建設,支撐國際空港的運作,是成功的。

住屋與基建的配合,令新機場成為世界知名的空運樞紐,同時配合主題公園及與空運連繫的產業,創造了很多與技術有關的職位;舊啟德一帶,亦是郵輪碼頭及商住地帶,一石二鳥,同時發展了重視生活質素,職住平衡的兩個發展區:東涌及啟德,現在還在收成期之中。

北部都會區的雛形大概10年後可以見到,除了基建、住屋外,教育方面的承載,是另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

2018年或最新數據年份的每千名就業人口的研究員數目圖表。(立法會研究報告截圖)
2018年或最新數據年份的每千名就業人口的研究員數目圖表。(立法會研究報告截圖)

避免創科人才培訓流於空談

本港過去偏重金融服務的發展,產業單一化的毛病,近20年開始浮現。數碼港、科技園,總是說多過做;今次與深圳結合的新科技產業圈,若無人才的配合,恐怕最後都只是地產項目。

香港科技人才的培育,向來滯後,根據2020年6月立法會的一份研究簡報(培育人才):本港每千名就業人口,研究員數目是6.6人,遠低於經合組織平均數的8.7人(丹麥第一位,15.7;台灣第五位,13.5;日本第八位,9.8)。

校本模式下推行STEM教育的困難列表。(立法會研究報告截圖)
校本模式下推行STEM教育的困難列表。(立法會研究報告截圖)

細看立法會的研究報告[1],本港推行STEM教育,浮現的問題很多,15歲學生在PISA科學科表現,由2006年排名第二(與57個地區比較)下跌至2018年的第九位(與79個地區比較),都是要深入研究及補救的事項。人才培訓不足,科技產業及產出收益,最後可能淪為空談,如何避免令港人再一次失望,希望有關當局三思。

香港學生在PISA 2006至2018年的表現。(立法會研究報告截圖)
香港學生在PISA 2006至2018年的表現。(立法會研究報告截圖)

註:參考立法會秘書處資料研究組編刊的研究簡報,2019-2020年度第三期《培育本地人才》(2020年6月)指出,「在培育本地人才方面,香港的表現不及多個已發展經濟體。培養中小學生的STEM素養,以及從大學畢業生中建構本地人才庫,應有助增加本地人才供應。此外,現今世代的人在接受正式學校教育後,仍需要持續進修學習新知識與技能,免被時代淘汰。」

馮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