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的反思

雖然太空探索在賬面上花費了上兆元的金錢和小動物的生命,但帶來的文明進步效益,是不可以輕易用金錢來衡量的。

嫦娥五號的返回器在2020年12月成功從月球表面帶回土石樣本,可說是太空探索的重大突破,而香港理工大學有幸參與是項計劃的一個環節,身為香港人感到自豪之餘,亦非常值得大家反思探索太空的價值及意義。

在20世紀的冷戰時代,當時的蘇聯與美國的太空競賽正進行得如火如荼。首先是蘇聯成功衝出地球,將一隻狗送上太空;然後是美國成功將一隻黑猩猩送上太空,更能活生生地返回地球;兩國「鬥快上太空」的競爭從此展開,同時也在發展國防科技及意識形態之間不斷的鬥爭。

平民百姓在電視看見火箭再次升空,在天際劃過一道雲狀的痕跡,真的會為人類在太空的「壯舉」感到自豪嗎?對每天都要低頭工作十多小時的勞動階層,能在夜空下停低,抬頭感受宇宙的奧秘,似乎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奢侈。

探索太空沉重的代價

雖然太空科技為人民帶來對自己國家的身份認同和從中衍生的優越感,但也需要付出沉重的代價。當政府將大量資源投入於發展太空任務,與民生沒有直接的關係,必定會遇上一些國民的反對聲音,因為一次的升空任務可能需要犧牲數以十萬人所需要的10年資源;因此,大家需要更細心分析問題。

隨着蘇聯瓦解和冷戰時代的結束,以及美蘇在競賽後期的貢獻,從太空科技的研究,轉變為開始向民用技術方面發展,使民間可以受惠,為人類的日常生活帶來非常廣泛的便利,如天氣預測和全球定位系統,小至家中的電視和遙控,都是受惠於太空發展帶來的科技躍進。

在科學研究的不同領域,如地球科學和天文學,近幾十年的發展亦離不開太空科技。沒有了大氣層的阻隔,天文學家觀星的能見度大大上升,收集外星數據的能力亦突飛猛進。最近收集的月球土壤樣本亦對地球資源的研究帶來重要數據。

太空科研的成果可能帶來的很豐厚的經濟回報。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其實亦令大眾受惠。例如,為了設計太空人所設計的營養餐單令嬰兒食品的質素亦有所提升。同時,研究監測太空人身體狀況的系統亦對普通病人的監控帶來突破。

探索太空違反道德?

對太空探索的反思,除了財政資源上的分配外,還有道德上的考慮。早在1949年,人類已經開始送動物上太空做實驗。長久以來,動物實驗的考量都是平衡研究的成果和動物的犧牲。

近期一項關於漸凍人症的藥物研究,將20隻白老鼠送上了太空站,研究一種新藥對牠們肌肉萎縮的影響,從而了解新藥的功效。這類藥物研究在過去10年都暫時沒有什麼驚人的進展和突破,同時,過去漸凍人症的動物研究亦未能為人類應用方面帶來什麼啟示。因此,有動物平權組織發起聯署行動要求美國方面停止將小動物送上太空犧牲。

雖然太空探索在賬面上的確花費了上兆元的金錢和小動物的生命,但是帶來的文明進步的效益並不可以輕易用金錢來衡量的。此外,太空探索亦為人類帶來不可用物質衡量的精神價值。挑戰太空的未知激發了人類的創意,製造出更多改善生活的發明。

美國太空總署現正研究改良洗手間的設備,因為以前的設計是以男性的藍本,究竟女性在無重狀態時小便的應該如何處理,學校可以藉此引導學生進行解難的研究;還可以研究太空人的小便去了哪裏,是否需要會飲自己的尿液呢?

總結而言,沒有人知道宇宙中還有沒有其他生命;正如古人造船探索未知海洋的彼端,人類團結一致挑戰宇宙的未知可能會被視為魯莽、愚昧,但同時探索太空的探險亦帶來一天離開地球,殖民外星帶來了希望和建立重要的基礎!

彭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