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 Apr 03 2025 04:43:14 GMT+0000 (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

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追求文明社會的「家和萬事興」

希望大家同時扮演三個成功的、自願的角色:經濟人、社會人與文化人。在我想像中,這是做一個現代人的理想組合。

自己是一生幸運的「書生」。書提供了「生計」、豐富了「生活」、擴散了「生命」。一生只做一件事:傳播進步觀念。1982年台北出版了《經濟人‧社會人》,1989年北京出版了《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30年後的今年5月在上海金山,即以此書名為講話主題。──附識

現代人的境界

人的一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成功的,有失敗的;有自願的,有勉強的。

假如我有一支魔杖,揮舞之間,希望大家都能同時扮演三個成功的、自願的角色:經濟人、社會人與文化人。在我想像中,這是做一個現代人的理想組合。

經濟人追求的是經濟效率與自我努力。

社會人追求的是社會公平與福利分享。

文化人追求的是文化提昇與心靈充實。

要擺脫貧窮與愚昧,必要先有經濟人的效率觀念。透過資源的有效利用,與透過適者生存的法則,每人所得才能提高,個人財富才能累積。

但要社會趨向安定與和諧,就必須要提倡社會人的公平觀念。透過財富的分享與社會福利的普及,沒有人會受到冷漠或排斥。

當社會所得逐漸提高時,就必須要以更多資源投入文化人所注重的精神層面。透過文化水準的提升,人的心靈才會充實,社會的發展才會平衡。

經濟人有財富的滿足,也有精神的空虛。

社會人有周圍的共鳴,也有理念的落空。

文化人有心靈的飛揚,也有實質的匱乏。

當我們跨入先進國家門檻時,立刻發現與它們文化水準的差距遠超過所得的差距。社會上最少受到鼓勵的仍是文化活動,發言力量微弱的仍是文化人士,社會上最缺少的人仍是文化人。

我們要全力避免「貿易大國,文化侏儒」或者「經濟成長,文化落後」的傾斜。社會上已有影響力大的經濟人,四處活躍的社會人,現在鼓勵出現更多受人尊敬的文化人。

文化人的逐漸出現是在反映社會的成熟;文化人的受到重視,就更能反映出社會的價值。

融入文明世界

5月在上海金山的「第一屆遠見文化高峰會」,我結合了經濟人、社會人、文化人的基本理念,構成了「文明社會」的共同分母;並以冷靜腦、溫暖心、中華情、世界觀四個面向來共同構建開放社會中的硬實力與軟實力。

軟實力是一種正面力量(如和平、正義、開放、節能),展現在制度上、生活形式上、文化創意上、政策推動上,其產生的吸引力與影響力遠超過核武與航母的硬實力。當軟實力的擴增超越硬實力時,文明的品質與速度就在提升中。

當前大多數國家還需要一張「文明清單」來努力創造文明社會。兩岸都有一條漫長的文明之路要走:

一、社會要擁有現代化的基本設施與生活環境。

二、社會要擁有文化、教育、科技、醫療、環保等高度水準。

三、人人要有同等的權利、義務與機會,不能有性別、宗教、膚色、方言等歧視。

四、個人不能變成社會的負擔,因此要自立自主。

五、個人要變成社會的資產,因此要分享、分擔。

六、沒有戰爭的復活、民粹的恐懼、貧窮的威脅、不公不義的傷痛。

七、政府與民間要共有「與時俱進」的危機感及改革。

八、政府與民間要共有融入世界的決心與政策。

中華情:家和萬事興

70年前,從上海隨雙親坐船到台北,充滿了戰火下的迷惘;70年後,從台北飛回上海,想起白先勇筆下的《寂寞的17歲》,此刻是否自己在試寫「激動的70歲」?

不論身在何處,中華情一直在我的夢中與心中浮現,從未消失。西方社會40年的教學生涯,最後還是在東方文化中回歸。

中華情是對中國百年歷史的屈辱有悲情;

中華情是對錦繡河山與樸實人民有親情;

中華情是對中華民族及燦爛文化有熱情;

中華情是兩岸一家親家和萬事興的溫情。

憑藉着台北工作伙伴的專業與競衡集團二位創辦人詹益森與張簡珍的魄力,「遠見人文生活」(Books, Talks, and Beyond)已在上海金山假日酒店5月正式營運。這是兩岸中華情的交流。

世界級導演李安說:「我把最好的都給了世界。」自己則是:「我把最大的心願都給了兩岸」。

此時此刻兩岸關係因布吉納法索斷交陷入新低潮,民間更要提倡:文明社會中的家和萬事興。

原刊於遠見華人精英論壇,獲作者授權轉載。

高希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