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一個孔子誕辰紀念大會上發表講話,這樣說:「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宏揚者……。」
坦白說,我看見這個報道,即時反應是着實嚇了一跳,腦海裏不斷出現一句話:「世界變了。」不過回心一想,太陽之下無新事,什麼也有可能發生,只要對中國人民有利的,我們都樂見其出現,不是嗎?
習近平兩赴盧溝橋
試設想一個資深共產黨黨員,在1978年改革開放發生前睡了一個長覺,今天在深圳市中心睡醒了,只不過相隔30多年,他還能認得這是他睡覺前的深圳嗎?
從歷史的洪流中回看,35年不算什麼,就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65年,也不算什麼,不是嗎?
今年是甲午戰爭120周年,我雖然對歷史不是很熟悉,但也想由這個時候說起。1894年7月中日開戰,歷時九個月至1895年4月簽《馬關條約》。戰敗於日本,全國人深感悲憤,史家描述影響時提出兩個方向,其一是1895年開始孫中山先生策劃廣州起義。其二是1898年戊戌變法(或稱百日維新)的出現,顯示朝野皆思考深化改革步伐,希望建立新的中國。
今年是七七事變77周年的日子。報載習近平主席在兩個月內兩次赴蘆溝橋主持紀念儀式(除7月7日外,在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也有出席)。在7月7日他曾這樣說:「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任何人都不可能改變歷史和事實…..」
在這裏我想說一些我的想法:作為一個領導人,在今年甲午戰爭120周年,七七事變77周年,在熱議中日還會一戰嗎之際,思想中國如何走下去,不是很合理的嗎?展開改革開放之路的鄧小平曾經說過:「不論黑貓白貓,能捉到老鼠的便是好貓。」又說:「發展才是硬道理。」習近平主席對此等想法如何影響近30多年中國內地的發展,知之甚深。到今時今日,中國面對的問題不再只是民生的問題,貪腐禍國殃民,如何處理?
從傳統文化找治國之道
這一、兩年也曾與內地一些小學老師交流,他們都表示支持中央反貪腐的政策,說校內正實行一些「小手拖大手」的策略。初聽此語,有些莫名,後經過一些解釋,才明白大致是這樣:「成年人有些貪腐性格已經形成,要靠法律去制裁。對小朋友要灌輸廉潔概念,在學校裏多些品德教育,希望他們在家庭裏甚至可以扭轉一些成年人的行為,此是:「小手拖大手。」聽了之後,更覺今天內地老師需要走更多的路去扭轉國家的命運,深感敬佩。
習近平主席在9月24日的講話中,提到「從孔子到孫中山,我們都注意汲取其中積極的養分。」「要解決當代社會發展所面臨的貧富懸殊,社會誠信與道德倫理每況愈下等突發難題,需要現代人的智慧和力量,也需要人類歷史上累積而來的智慧和力量,而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
若習近平主席是鄧小平之後的一位偉大領袖,在鄧氏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經濟改革之後,在1966年開展的十年文革,批林批孔之後,在今天,為了治國的需要,重提儒術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回想清末中國實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史稱洋務運動),目的是用西方科學振興中華,而習主席的講話,也有「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等語。從正面看,若發覺儒家學說,對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有利,古為今用,又有何不可。
說到「天下利」,報載2013年10月3日習主席在印尼國會演講中引用了「計利當計天下利」這句話,甚受熱議。原因是此語出自中華民國開國元勳于右任親筆給蔣經國的題詞,並且被蔣經國當作座右銘,全句是:「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若說習主席對蔣經國心存認同、敬佩,我想雖不中亦不遠矣。若習主席能領導國家走向新文化革命,再進而多做法制與制度的改革,中國人的命運,在30多年之後,可能又是另一個局面。那習主席的「萬世名」也可確立,大家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