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事不關己己不勞心」,遇着難以判斷的案件時,日本人想到的最終可行方法便是由神佛來判決。
想親身感受歷史?位於高士威道120號的皇仁書院校史館將於10月6-7日(星期六、日)早上10時至下午4時半開放,屆時安排大家以虛擬實境(VR)技術體驗歌賦街、荷李活道兩座已拆卸前皇仁校舍。
第5屆香港金閱獎頒獎典禮,於2018年9月27日舉行。現場頒發44個獎項。《老夫子》第二代漫畫家王澤教授獲榮譽大獎。
《禪意日常──馬星原水墨畫展》將於9月23日下午2時,於澳洲悉尼南天寺海會堂開幕,展出30多幅馬星原近期精心畫作。
聯合出版集團以「文化躍動‧啟迪傳薪」為30周年主題。即日起至10月7日,三聯書店、中華書局和商務印書館等的50多門市將向讀者重點推介30本好書,並提供購書優惠。
司馬長風等知識分子,痛心中國文化受摧殘,又嚮往西方的自由民主,因此友聯的刊物,就成了他們散播理念的平台,《中國學生周報》是其中重要的部分。
我們必須反思自身有否被過度的慾念支配,時刻提醒自己要圓融平和,為而不爭,免至悔及已晚!
「不二門中有髮僧,聰明絕頂是無能。此身不上如來座,收拾河山亦要人。」南懷瑾這首詩,也能說明他不止心在普及經典,亦心繫現實社會政治。
中大製作的舞台劇《摯愛》,無論在橋段、情節、框架,實與五十年代的舞台劇《專誠拜訪》雷同。無論怎樣改頭換面,加鹽加醋,對話劇中人、藝評家、資深觀劇者等而言,是不難察覺後者是脫胎於前者的。
香港青年音樂協會「源弦樂聚薪火傳」45周年誌慶音樂會邀請了二胡名家黃安源父子共演《故鄉之歌》新曲,樂曲將為世界首演;門票今日公開發售,中樂樂迷不容錯過。
羅香林認為,研究是一個生命,由內到外,由近至遠,一一分析。香港的名稱由來,乃至石排灣、張保仔、魔鬼山、大埔等等,這些地方的故事和歷史,都由羅香林一一補白。
以菲林拍攝時,每按一下快門,當中都包含更多的心機,使人更專注而認真地去留意細節,珍惜每一張相片,這就是蘇慶強鍾情菲林攝影的最大原因。
2018年10月24日至11月19日,香港中央圖書館將舉行全球水墨畫大展──教育篇,展出200幅水墨大師畫作及20幅水墨動畫供市民免費參觀。
中大哲學系榮休教授關子尹記得老師講過:「台灣一日不解嚴,一日不回去」。所以,勞思光直到1987年解嚴後,才接受台灣清華大學之邀,到台開始其新的學術生命。關子尹說,老師是一位表裏如一的大師。
正所謂「兵不厭詐」,我們不難為信玄瞞着所有人找到可行的理由,例如有戰略的考慮等等,但這裏我們可以換個角度想想:其實信玄並不想立即與信長為敵。
2018年呂志和獎人類福祉獎的關注領域為「降低天然災害的影響」,獲獎者為世界氣象組織。組織致力為191個國家和地區會員制訂標準及監察相關政策的實施,優化針對各類氣象災害的全球性監察、預報及溝通工作。
香港藝術館極為珍重吳冠中及家人對香港的情誼,於2019年下半年重開後,將特設「吳冠中藝術廳」,長期展出吳冠中作品及相關館藏,並舉辦多項活動,特以紀念明年吳冠中誕辰100周年。
傳統文化備受打壓,儒家學說難以再在大陸傳授。唐君毅興辦新亞,就是希望能保留中國文化種子。
新文化可以進入,舊有文化亦可保留,香港提供了既能抗衡又可互動的機遇,百川而來的文人學者不斷「進駐加入」,使香港的文化氣息愈漸濃厚,文化土壤愈見肥沃,有利培育新一代的本土文化人。
錢穆在20世紀中國史學家之中是最具有中國情懷的一位,他對中國的光輝的過去懷有極大的敬意,同時也對中國的光輝的未來抱有極大的信心。
錢穆燕大的學生曾回憶:「他在課堂上講起書來,總是興致勃勃的。他談吐風趣,頗具幽默感,常有輕鬆的妙語、警語,使聽眾不禁失聲大笑。」
邵琳老師不愧是一位出色的二胡演奏家,其演奏音色細膩,技巧嫻熟,情感動人而別具一格,令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其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
金庸是把電影與舞台劇的場景模式套用在小說劇情上,其中最明顯的,在曲三酒館的密室療傷一幕內。
柯大哥最初反對郭黃相愛,更用「小妖女」來稱呼黃蓉;現實中,思成母親和姊姊亦對徽因嫁入梁家曾有異議。
水務署人手緊絀問題,和醫管局醫護人員情況不遑多讓,更是長期而非在某些高峰期發生的。專業人員在工作上是需要有點空間的,不能持續疲於奔命,才有時間思考個案、消化經歷、計劃未來、傳承經驗、防患未然等。
麥家樂大師帶領寰宇交響樂團獲得奧地利音樂劇院獎榮譽獎,這是世界音樂之都對香港土生土長的音樂家的高度讚賞。
本文繼續分析水務署的首長級人員和其他工務部門首長級人員的數量和職責範圍及工作量的比較、差異所引起的不可思議的現象,香港的700多萬市民,可曾有人想過?
水務署的員工人數較多,前線員工的比率又大,而且又渉及多個職系和多個系别,如果開設四個D3級職位,每人也會有合理而不輕鬆的工作量,亦能令部門架構和其他政府部門(如路政署及土木工程署)吻合。
關教授指,今天我們要悲劇再發生一定的意義的時候,大概不能好像古代希臘人那樣相信有些天神在「整古做怪」,但我們可從希臘人的悲劇藝術看到人類擺脫不幸詛咒的契機。
現代人如何面對命限?尼采就希臘悲劇提出怎樣的觀點?且聽關子尹教授從希臘悲劇背後的希臘神祇觀念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