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漁夫創辦人莊志雄提醒,貿易戰難有轉機,兩國角力最終對市場不利,即使特朗普願意鬆手,最多只是製造機會作短線交易,但大方向仍然要看央行何時放水。
自多年前4萬億元刺激經濟,引發出信貸氾濫等後遺症後,投資者及分析界對內銀最初抱着發掘問題心態去查找業績數字問題。
觀乎目前有力挑戰特朗普的民主黨人選,似乎未成氣候,部分在貨幣政策寬鬆立場上,就更加之激。純粹一個陰謀論的話,市場已有一批投資者,買債不是對沖衰退那麼簡單。
商場如戰場,從來沒有道德高地這回事,基於近日部分內房因為市況減少、甚至取消債券發行,恒大能夠完成籌發債券,是它們的本事。
房價漲只要不會導致財富不均,而又沒有借貸膨脹的話,當然是愈高愈好,有錢有什麼不好?我絕對相信,若朝鮮把經濟搞起來,東北和大連一定好。
單憑A股市場及整體指數的表現,委實看不出市場有什麼重大負面問題,頂多只會說成為資金入市意欲減少,遇上跌市時,常見解釋每每是搬出「去槓桿」三個字。
就當賣債空前成功,美息大升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伴隨的結果是美國入口下降,中國出口製造商首當其衝,不利中國經濟增長。
銀行只要維持穩定信貸,即使貸款沒有顯著提升,經濟都沒出現太大異常,這樣的話,某程度上,意味着至少在今年之內,貸款政策絕不會處於擴張式,
任志剛指香港在一帶一路發展金融享有優勢,亦指不應恐懼人民幣在港國際化,寄語年輕人做好兩手準備,認清大局以追上發展新趨勢;歐陽伯權則盼香港債券市場更成熟發展,談及香港金融業應如何把握大灣區機遇。
前文談及信用評級體系與債券市場的關係、挑戰及解決方案,本文提出香港的角色,冀能促進一帶一路債券市場的發展。
有人會問:中國本土的信用評級機構現在能否取代三大評級機構?現代中國的金融市場歷史很短,債券信用評級只局限於中國境內,加上過去「剛性兌付」的中國特殊情況,使信用評級和債券風險拉不上關係。
信用評級服務與債券發行息息相關,我們將分別以三篇文章探討信用評級服務與債券市場的關係、以及中國和香港如何互補長短開發新的債券市場,便利一帶一路國家發行國際債券。
與一般債券的純商業運作有別,SIB特點是直接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方案。
聯儲局觀望了三年,覺得經濟已復甦得不錯,有能力承受得起縮表的負面影響後,才付諸行動。
債券的風險回報有可能是「贏粒糖輸間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