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政府多建資助房屋,亦只需要集中在白居二以及綠置居,白居二可以令合資格居民較容易上車,而綠置居更加可以發揮一石二鳥作用。
中美的矛盾是基本性的,不容易解決的,問題只會愈來愈惡化,弛只會是一時的。所以我預期2019年樓價的跌幅將會擴大。
今次港息上升周期將會是有秩序的,不會出現如2005年時本地息口不斷追加的情況。在這情況下,股市和樓市所受到的影響不會太大。
今日又怎可能與金融海嘯時同日而語?股市調整絕對有可能,但斷崖式下跌的機會就應該不大,我反而認為現時恒指水平是過度反映現時局勢,到今年底,恒指有機會重上30000點。
你會話:你沒有一個富爸爸,哪有錢供樓?我想講:買樓未必等於供樓。
香港的房屋困局,正是由於過去一段時間,覓地建屋受到泛政治化和充滿猜疑的干擾,寸步不讓的吵吵鬧鬧。
過去,市場有個說法,「十個牛皮,九個淡。」交投一少,急於套現的業主就只能靠減價來作競爭,導致價格拾級而落。但今天的業主,即使有放盤,亦不肯減價。結果,交投雖然淡靜,但價錢並不見有明顯的回落。
中原只不過是中介,竟然可以有能力替新樓買家做高成數按揭(又或另外找到金主),由比可見,賣樓的佣金是何等豐厚,老C亦早已話過,羊毛出在豬身上,誰是豬,誰知道。
土地不是決定一切,不過不解決土地問題香港的樓市就仍然會好閉翳。
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在其個人網誌撰文,就土地政策提出四項重點。筆者看過任志剛的四個論點,感到這位「金融沙皇」的樓市知識真是「有限公司」。
若各位讀者有意投資海外市場,或要賺些英鎊,用於將子女送往英國留學(「以房養學」)等,不妨投資英國樓市。
我們不可能期望一手市場可以作為樓市的火車頭,繼續帶領樓市節節上升。
2017年4月金管局一份研究報告成了科學證據的泉源,用科學說明樓價高企的原因。
今次各大銀行在聯儲局宣布議息結果之前加息,其實是向大家提出警告,在中美貿易戰陰霾之下,存放在香港的資金逐漸流走,香港必定要加息。
要是有一天香港政府終於改革公營房屋出售計劃,我倡議應以新加坡模式為藍本,再加以優化。與其採用分租形式,不如推行工資等值或租賃安排,有關改革其實比想像中容易。
香港人手上的現金依然很多,他們在作資產配置時仍對投資房地產有強烈的偏好,因為他們在房地產市場上所取得的回報遠比在股市多。
如果擔心牛去熊來,講危險樓市比股市大得多,點解不應該賣走物業,反而要賣股票?
現在的加息速度,與通脹水平還有距離。要達致實質負利率,令樓市跌,起碼兩年時間。
今日中美貿易戰真的開打,不少人說對樓市沒有影響,樓市會繼續暢旺。
多謝發展商、多謝財仔,成全上車心願,消除了沒有磚頭的恐懼,樓市影響市民對政府的信任程度,皆因由始至終,政府在加息或增加供應兩大降溫樓市假設問題上,都是一事無成。
李健麟認為亞洲東南部的大灣區的敲定,對香港中長線來說無疑是好消息。大灣區的概念是世界一體化的潮流,是強強聯合。
香港住宅這些年來雖然也有一定升幅,但升幅遠不及內地,而且租金幾年來也有所上升。這樣,港樓的租金回報率與內地的差距是大幅擴大了。
施永青認為要發展創新科技,需要很有誠意、很堅持、能承受壓力、肯冒風險才或許勉強做出成績。
從來從政者的形象和誠信是最重要的,特首全力守護下屬隨時引火自焚,代價可能非常大。
總結五年經驗,辣招遏抑置業需求,未見其利先見其弊,有目共睹。轉手及按揭市場失效,發展商當道,樓價反節節飆升。
假若美國聯儲局在今年年底前加三次息,香港銀行又會否加息呢?
新一年已至,政府是時候重新思考,如何解決房屋供應問題,展望特區公營房屋政策的承擔,在租與置之間尋求善策了。
以下是我是在房地產市場打滾了40多年的經驗體會,讀者可看看是否適用。通常,房地產市場的泡沫爆破前,會有以下跡象。
從來AO喜歡「安全地帶」,所以很難擁有破格思維。非常明顯。
香港樓市很特殊,未必需要大部分人都買得起,只需一小撮具充足購買力的人,樓市便很難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