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國民身份認同

教大非遺進校園計劃推行兩年 今辦教學經驗分享會暨成果展
作者:編輯精選2024-09-28
教大校長李子建教授出席了非遺進校園計劃教學經驗分享會暨成果展,他表示,非遺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我們期望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讓同學更深入地了解和認識自己的文化脈絡,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教育中人看《覺醒年代》有感
作者:陳奕偉2024-06-21
當年北大教育的工作,其實通識科與公社科的老師才是承繼者,以此想法,這群老師與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同在,或許能重新找回教育的初心和動力。
小學需要中國歷史科嗎?
作者:陳章華2023-08-02
從過去自身的學習經歷中,我對中國歷史這門科目可說又愛又恨,愛的是覺得自己應該要多加認識,恨的是總是治亂興衰重重複複沉悶之極,令人提不起勁去了解。
把握學習良機,到香港故宮看國寶
作者:曹啟樂2022-07-11
現在公眾參觀的途徑,是在網上預購門票,只提供個人購票方式,一人最多可以每次購票4張。沒有團體參觀的安排。教育界不清楚在計劃當中,當局會否推出學校師生集體參觀這項措施。如果有的話,就請盡快公布。
周永新:國民身份認同意識薄 引發矛盾與猜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6-29
周永新認為,過去25年,香港與內地居民之間出現矛盾和猜疑,很多時都與港人對自己的國民身份認識不足有關;因為港人對自己的國民身份認識不足,也缺乏認同感,因此往往與內地居民產生矛盾,甚至出現不必要的歧視。
價值教育可如何推動香港青年走進大灣區
作者:黃家樑2022-01-28
今時今日培養新一代正面和積極的價值觀,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建立堅毅精神、勤勞盡責的核心價值,不但有助國民身份認同的建立,更能促進中港融合,間接可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
香港教育中所呈現對身份認同的不同光譜和取向
作者:曾家洛2021-03-25
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從來不是非黑即白、「自古以來」的,而是外向型、複合型,且多元複雜的。在「新香港」下,這些觀點和討論會否繼續延續下去?還是會定於一尊呢?對於往後香港的身份認同培育,又會有怎樣的影響?
太空探索的反思
作者:彭智華2021-02-11
雖然太空探索在賬面上花費了上兆元的金錢和小動物的生命,但帶來的文明進步效益,是不可以輕易用金錢來衡量的。
認同政治與時代大衝突
作者:鄭永年2020-07-02
最近一段時間開始盛行妖魔化中國來強化西方民主認同的做法。很顯然,認同政治已經從社會個體、群體上升到主權國家對自身的認同,對他國的排斥。
愛國之功利考慮
作者:張宗永2019-10-01
結論是不同背景的泛義中國人愛國,都有不同的功利考慮。
請林鄭暫且瞇埋眼
作者:施德芝2017-10-30
對香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問題,實行以拖待變,總好過藥石亂投,多做多錯。
教協是否中了計
作者:施德芝2017-08-02
教改千瘡百洞,為禍罊竹難書,而撥款卻完全沒有觸及問題的根源。
香港民族論與港人身份認同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5-02-11
香港的所謂「邊界」,只是源於港英殖民地時期香港與內地的分界,繼而成為「一國兩制」下香港特區與內地的分界,又怎可能成為所謂「香港民族」的「邊界」?香港人只不過是比內地同胞更早、更長時間和更廣泛地受西方和全球化的影響而已。無論是從種族、歷史、文化、地域、價值等方面看,我們都脫離不開中華文化和近代/現代中國發展的深刻影響和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