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香港歷史

鄭德華:構建《香港文庫》 重新全面認識香港史
作者:編輯精選2021-12-25
香港在近現代和當代時期與國際交往的歷史使其在文化交流方面亦存在不少值得總結的經驗,這方面實際可視為一種香港當代社會資本,值得開拓和保存。
蔡兆浚:三幅地圖看香港
作者:張灼祥2021-10-27
蔡兆浚指出,古今地名的演化反映香港社會的發展和變遷。重拾掌故,是認識香港,認識自己的一個途徑。
香江情懷,光影百年
作者:林準祥2021-07-13
今年香港書展,林準祥推出新的香港歷史圖冊。當中不乏重要的歷史影像,不少圖像更是源自當年的玻璃投影照片,屬首次展示,萬勿錯過。
香港打吡大賽:四歲功名.一生一次
作者:編輯精選2021-06-30
香港打吡大賽可說是馬王誕生的搖藍,自1977至1978年度開始評選香港馬王以來,先後有多匹打吡冠軍在同一季度榮膺香港馬王,而獎金也曾經是全球第二高。
疫症不分國界︰1968年香港流感
作者:編輯精選2021-06-24
戰後香港影響最大的疫症,應是1968年7月在香港首先爆發的新型流感H3N2,俗稱「香港流感」。當時在美國,更有牌面寫上「香港流感是非美國的!」為什麼?
丁新豹:中史科範圍龐雜 宜整合課程增學習興趣
作者:編輯精選2021-06-10
著名歷史學者丁新豹博士周三(6月9日)於香港恒生大學傳播學院《恒傳感言》訪談節目中指出,中史科課程內容過於龐雜,建議教育局重新整合課程,刪減相對不重要的內容。
流光迅影香港情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4-22
1947年,20歲的李福志隻身從新加坡來到香港,生前寂寂無名的他,2015年卻意外因半世紀前的攝影作品,讓香港記住了他。
走到現場去認識香港歷史
作者:曹啟樂2020-11-16
無論從歷史文獻,以至考古發現看,香港在幾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活,而且一直受到內地文化的影響,自秦漢以至唐宋明清,香港成為我國南方的一個戰略據點,不是「一個小漁村」的稱謂可以概括全貌的!
古時香港不是荒島,認識香港四大產業
作者:蔡國光2020-09-07
此前的香港,一般人印象模糊,就當作人煙稀少的荒島,或只是務農打魚的閒散村落。香港的原貌如何?
用眼睛去旅行 借文字當足印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7-07-19
從香港發展到歷史及文學,從社會文化、飲食健康到兒童圖書和勵志書籍,總有一本能擄獲你的芳心。
從教育的需要再思核心的價值
作者:翁美茵2017-03-31
筆者近年有機會到不同的家長群體分享香港處境與現今小學教育的關係。在講座之先通常讓家長分享一下對香港教育的觀感,家長們一般的回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答案—家長很忙、學生很忙、學科很多、國際學校輕鬆得多、小學生要懂百般武藝⋯⋯ 聽到這些回應都令我有一番感受,近年社會上傳達着一個「很忙」的信息,有時只怕學生在未體會學習之重要及樂趣之先,已為學習加上一個主觀想法。我在過去的講座會從香港獨有處境角度下提出一些要點讓家長理解及思考,就讓我藉此也分享一下。   香港的獨特與優勢 香港能夠有光輝的歲月,無不因為歷史及地理上的因素。被英國管治多年,再回歸祖國,在這個小小的地方,人口已有七百多萬,我們是擁有著香港的文化。從歷史及政治環境上看,孕育了香港成為中西文化交流之地。從香港經濟發展及地理的環境上看,我們與外國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從資源上看,即使是我們基本所需的食米及飲用水,我們卻不能自給自足。因此「背靠祖國 面向世界 保存文化」就是我們的實況。   教育需配合社會實況而發展 既然「背靠祖國 面向世界 保存文化」就是我們的境況,在教育方面就需要承接着香港獨有的文化,從而培育出能與國內及國外溝通的未來棟樑。   教育!甚麼可以刪去不教?你有想過嗎? 教育的領域並非可三言兩語就說明,然而下述數個項目都是我們獨有的情況:   一、表達:說的不是寫 香港社會在說話上以廣東話為主,國內以普通話為主,而國外(尤其英、美)以英語為主。香港學生小小年紀就在語言學習上至少需具備廣、英、普的能力。可是廣東話的表達卻與書面語有着莫大的不同。在廣東話、普通話及英語的口語表達轉化為書面表達時,相信廣東話與書面語的差別可算是最大,而我們就是在廣東話環境下成長。   二、聆聽能力及說話能力 在聆聽能力及說話能力方面學生同時要能夠掌握廣、英、普,因此香港的學生自小就需要能夠「聽說三語」、「讀寫兩文」。   三、輸入文字的方法 隨着資訊的流通,學生將意念透過電子檔案方式儲存及傳送都是社會所需。現時對繁體字的輸入最普遍的方式仍然是利用中文輸入法。這對香港學童來說與其他地方也有差異。以普通話為母語的學童為例,他們能說大致就能以拼音輸入法輸入文字;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童來說,他們能說也大致能輸入字詞。然而普遍地對香港學童來說,能手寫繁體字,能口說廣東話也不是容易地將意念轉換為編碼輸入電腦,因此香港一般的小學生也學習中文輸入法。學懂了,明白了!要輸入得流暢就要多練及記碼! 筆者於上文點提香港幾項與國內及國外教育在本質上不同的原因。其實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教育色彩,當我們理解多一點,可能就會明白多一點香港教育的需要。與其把香港教育與其他國家的教育作直接比較,不如多了解香港教育所需的原因。香港擁有優秀的教師團隊與學者為香港教育不斷努力。我們期盼為著下一代,我們能帶出一個正面的信息。香港就是需要建基於我們獨特的處境而為未來的主人翁提供適切的裝備,以迎接香港的發展、挑戰與機遇。   可有出路? 出路一定有,並且相信可以很多,由於篇幅所限,至少有二:   一、避免一窩蜂 學校切忌一窩蜂推行熱門的教育方案,如早年的專題研習、批判思維教學、中文輸入法課程及近年的STEM教育。學校在推展新項目之前,必須考慮優次、釋放學習空間,擬定推展進程,因應校情不同有序地逐步發展。我們不要曇花一現的教育方案,我們要的是循序漸進可持續、可執行的教育方案。   二、家長教育 要讓家長了解大環境的教育需要,從而因應子女的特質而安排不同的學習。家長必須了解教育決策的原因,切忌將個人兒時的教育經驗與現時的教育直接比較。相信香港的教育需要包括全面而有系統的家長教育課程,讓學校能夠真正與家長合作。 在香港這個百花齊放的自由地方,學校教育給予我們很大的專業自主,可是在有專業自主的同時亦更需要專業的判斷。我深信香港明天會更好,我們也需要讓下一代看見他們有盼望的未來。 每個人也值得再思,在我們香港獨有的處境下,在每間學校、在每個家庭如何為不同學習需要的孩子選擇合適的道路。 世界不斷在變,當我們回到最基本時,小學教育的核心應該是甚麼?贏在甚麼線上也不是最重要,恆久不變的就是讓童年有時間及空間養成良好的品格與習慣。 最後盼望有一天在講座中再問對香港教育觀感時,有參與者的回應是—重視學童養成良好的品格與習慣。
過客眼中的香港寫照:1839─1945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1-06
「我於何時及如何而得革命思想及新思想是也。我之思想發源地即為香港。」是孫中山先生親口說的。
上環及西營盤——以樓梯編織的社區
作者:本社編輯部2016-10-05
一路走來,是與商業區截然不同的畫面,卻又和諧並存的歷史。
有利香港歷史教研發展的新條件
作者:陳明銶2015-02-06
本文着意觀察香港回歸過渡期及特區成立以來的歷史教研經驗,回顧過去及展望未來,特別聚焦在檢討特區新時期的中國歷史教育轉型策略及基本部署,並建議政府教育當局應該調整政策缺失及改革課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