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兒童會內的虐待兒童文化已經形成。長期以來關愛文化沒有建立起來,監管制度完全失效,員工的訓練明顯不足,如果這次不是被附近居民揭發的話,這種令人髮指的虐待兒童慘劇不知什麼時候才會結束。
大灣區辦學會否影響香港收生?今集《冷思熱話》請來教育評議會主席何漢權校長以及香港創知中學的黃晶榕校長分享,香港教師如何配合國家教育政策,一展所長。
香港與內地關係日益緊密,前往大灣區的中學生愈來愈多。今集《冷思熱話》有資深教育工作者何漢權校長與黃晶榕校長對談,探討中國大學有什麼過人之處,比本地升學又有什麼不同?
資深中小學圖書館主任倫雅文老師及程志森老師繼續於《冷思熱話》對談,提出孩子閱讀也可能偏食。家長應該如何分析孩子有沒有偏食習慣?那是壞事還是好事?當中有三個真相必須知。一起看看兩位老師的分析!
今集「冷思熱話」請來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倫雅文老師與程志森老師,大談如何培養中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從中認識不同知識。另外,家長在家中又如何透過陪伴子女看書,培養他們的品德價值?
今集「冷思熱話」邀請到即將退休的黃冬柏校長分享,他一生從事教師生涯,並且提出對學生升學及未來發展的一些建議。同樣作為校長的黃智華亦分享對現在教學環境的看法。另外,他們又如何看待家長與子女的關係?
正值申請2022年9月小一入學期間,西區婦女福利會幼稚園校長溫志倫與油塘基法小學校長梁淑儀為憂心忡忡的家長剖析要為孩子做什麼準備,以及到心儀學校叩門的竅門。一起聽聽他們的對話。
新一集《冷思熱話》邀請到教評會教育基金副主席蔡國光校長及仨文教育首席顧問邱國光博士,為家長建構在香港讀國際課程或本土課程哪一個對孩子更有利?
隨着《港區國安法》和國安教育落實,教育界面臨許多新挑戰。今集《冷思熱話》方兆光律師和蔡世鴻校長會教各位教師如何自處,並要提防出現四種罪行與四個行為。一起聽聽他們的分享。
何漢權校長剛剛當選新一屆教育界選委,他認為這個位置可以發揮什麼作用?另外,《港區國安法》已落實,擱置多年的國民教育重上枱面,老師又要如何適應?一起聽聽何漢權校長與鄭家寶校長對談,吸收國安教育新知。
筆者認為,教育界既然有那麼多如此失德教師敗類,教育局宜與業界同心,一齊打擊這等教育界的壞份子!
今天本人在「承先啟後25年,人文精神與科技創新教育」研討會就當天的一些啟發,講出兩個我個人認為具重要性的關鍵點,拋磚引玉,期望就教於高明。
就教師素質方面,政府將會加強培訓,提升操守。教育評議會認為教育局要應再定更具體落地措施 。對近日教育局敢於嚴正處理嚴重失德個案。教育評議會認為方向正確,亦予以支持。
譚鐵牛提出未來教育在人工智能下,會變成教學個人化。我帶着滿腦子的新奇想法回家,坐在沙發上,不知不覺便睡着了。夢中,我去到未來的學校,我想應該是20年後……
如果說,人文精神稱「善」、科學創新表「真」,教育就是真與善永無休止的對話、融和,達至「美」的境界。
教育評議會、香港教育大學和灼見名家媒體合辦研討會。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覺得,在推動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培養使用者的人文素質和價值觀。
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或多或少都了解什麼是人文精神。因為人類學習欲望是與生俱來的,所以我們去教;除了教知識,更重要的是關懷學生成長、在他們遇上困惑時從旁扶助。
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校長朱啟榮在今集《教育心線牽》提出一個教育傳承問題,學校將面對一批老師退休,如何將這些老師的寶貴經驗保存和傳授是值得思考。一起聽聽朱校長有什麼議見。
今集教育心線牽由教育評議會教育基金副主席蔡國光為大家講述,公開考試如何有效檢視教與學。一起細心聽聽蔡國光的精闢分析。
宣道小學有老師公然向學生傳播港獨思想,引起社會上熱議。教育評議會前主席、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校長鄒秉恩認為,教師不只是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背負起培育下一代的責任。因此教師不應透過課堂宣洩政治不滿。
官津直私,何者為先。風采中學創校校長曹啟樂認為,以上四類學校,各有特色,都能提供優質教育,培養社會各方面的人才,是沒有所謂優次選擇問題存在的。家長最重要的是為自己的子女選中合適他們就讀的學校。
教育局之前宣布學校可以在8月17日開始復課,但只限於網上教學,實體教學可以遙遙無期嗎?
歷史教科書使用外文資料引起爭議,教育評議會主席、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校長何漢權認為,引用史料涉及外文,要考慮翻譯的差異問題,教師也不能有偏差,否則即是將歷史改寫,看看何校長怎樣分析。
教育評議會敦促特區政府教育局,香港考試及評核局,對是次考題相關事件及涉事人員,必須認真追究,嚴肅處理;涉事人員必須紀律處分,包括予以撤職。並確保相關事件,不可重演。
事實擺在眼前,1900至45年間日本帶給中國的災難,怎樣都不能胡扯成日本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的偽命題。如果遮蓋香港考評局字樣,還以為該科考試是由日本右翼主辦。
學校各不同持份者的同一角度都會以師生安全為念,首先會舉手發問:應否等待連續14日的確實感染數字明顯趨向歸零,DSE方可公開進行?即是說,要有第三方案的出現?
香港社會要再有艷陽天,就看年輕人是否懷抱這些核心價值,這些價值是否再有出頭天。
中原文化,春秋戰國間百家爭鳴,在旅遊時耳濡目染,時空交錯,深有感受,若政策不變,中國文化復興,指日可待。
是次《教育同心橋:校長也上課四》以「橋」冠名,即期望本書能成為本港眾多教育工作者交流的橋樑,為作者們提供一個探討不同教育議題、分享教育心得、一同交流學習的跨校平台。
由同心教育基金全資贊助,教育評議會教評心事的同工同心執筆,灼見名家的協力支持,合力出版《校長也上課》的第四集,取名《教育同心橋》。港情、國情、世情,一而三,三而一,願教育界同心相應,橋橋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