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愛國教育

隨教育界國慶訪京團 走進皇姑區實驗幼兒園
作者:温志倫2024-10-28
學校提供了大量讓幼兒表達和展示自己的作品的機會,他們樂意為孩子提供創作的空間,盡展孩子的潛能,為幼兒提供完全的、健康的、有價值和互動的教育環境。相信皇姑區實驗幼兒園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值得業界借鑒。
何漢權X陳謳明:教育實踐情義在心間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23
何漢權校長直言,港英時期香港中學「精英」課程的設計,至今未改。「冇命冇運」的考生,一旦在試場「發試瘟」,成績便危危乎。連小學也分banding,這種設計,相對於目前的普及教育,無疑有很大落差。
香港教育城舉辦應用程式設計比賽 促進國民身份認同 超800位學生踴躍參賽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7-03
是次比賽總計有來自89 間中小學超過 800 位學生報名,共 191 隊參賽隊伍參加,反響熱烈。通過應用程式的構建,學生們展現了良好的觀察力和對國家歷史文化的深入理解。
粤港澳同上一堂課:探討幼稚園傳統節日愛國教育
作者:温志倫2024-06-20
6月14日(周五)粵港澳同一堂課·愛國主義教育(幼稚園)交流研討活動在佛山市舉行,粵港澳三地學前教育工作者同台交流,如何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為載體,促進幼兒愛國情懷萌芽的實踐經驗。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作者:李美嫦2024-03-22
要小學生在六年的學習生活中培養成為國家良好的公民,除了整全6個學習範疇的知識點外,還要不斷在日常生活中滋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什麼是香港特區最大的兩個弱項?
作者:關品方2023-11-17
籌建香港抗戰歷史紀念館(還有多年前由馬逢國、蔡素玉、謝炳堅等倡議的香港回歸歷史紀念館),要以特區政府為主導,實行官民合作,發動各方參與。籌建過程本身就可以是培育青少年家國情懷的重要活動之一。
容永祺:《施政報告》對接國家戰略 發展經濟不忘改善民生
行政長官及特區政府深明社會民生是市民最關注的議題,喜見政府在《施政報告》中着墨甚多,專資會早前建議政府回應市民對置業的強烈需求,調整樓市「辣招」,欣見政府接納。
靠自己!?
作者:劉銳紹2023-10-30
昨天,我又到榕樹頭去,以為大家都會談新鮮熱辣的《施政報告》。誰知,大部分反應是:「與我何干?」
五四前後賽先生的回顧
作者:黃冬柏2023-05-05
「五四運動」當年曾高舉的「德先生」和「賽先生」旗幟,百年後似乎光芒不再。回望當年初心,國人對「賽先生」(Science)的期許應是為了國家富強和進步。
大灣區之旅
作者:梁鳳兒2023-04-28
是次大灣區之旅是滿載而歸,亦將是我與學生進一步認識大灣區的起點。
專訪陳致校長:愛國教育要怎樣推行才有效?香港高等教育有什麼機遇與隱憂?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2-06
「真正自信的民族是不怕被批評的。」對於香港珠海學院陳致校長而言,愛國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而面對人才流失、高等教育等問題,也同樣應該持守這種態度。
教育要思考怎樣醫治「恐中症」
作者:劉鴻輝2023-01-17
外國在我國仍嚴防管控疫情時,天天喊話:為顧及全球經濟,促請我國趕緊開放。待到我國真的開關,又唱反調,這樣取態之無常,我們管不了。可是,自家港人的「恐中症」,我們就不得不治一治了。
中華文化是學院品牌 冀做實質的愛國教育──專訪香港珠海學院陳致校長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3-01-05
「真正自信的民族是不怕被批評的。」對於香港珠海學院陳致校長而言,愛國教育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而面對人才流失、高等教育等問題,也同樣應該持守這種態度。
配合教育政策的廣泛閱讀策略──中學篇
作者:梁振威2022-08-15
中學生處於他們人生中成長的最重要階段,他們的肉體在成長,靈魂在成長,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閱讀到底能帶給他們什麼呢?那就要看學校怎樣配合教育政策。
「四個必須」、「四點希望」對香港教育發展的啟示
作者:黃家樑2022-07-20
要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年青一代必須對香港回歸的來龍去脈、對基本法的精神和要旨、對國家觀念和高度自治等原則有準確把握,當中涉及《基本法》、國家安全、國情國史、國家憲法等教育。
李家超:全面推動愛國教育 培養青少年認同國家民族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7-16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政府將全面推動愛國教育,培養青少年的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從而使一國兩制行穩致遠。教育局將全面、有系統地支援學校,呼籲社會各界必須團結,才能為香港的愛國主義教育打開新篇章。
專資會、教聯會支持李家超政綱 指廣納意見提出解決方案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2-04-30
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周五(29日)發表參選政綱,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及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對於政綱容納了他們提出的眾多建議,均表示支持,認為十分全面且具前瞻性。
公祭日風波的折射
作者:劉鴻輝2022-01-12
圍繞公祭日引起的風波,既突顯出教局與學校欠默契,更透視出人心未穩、反動蟄伏。政策上,確立中文的價值是建構身份認同的可行辦法。過程中,可預想必然遇上反彈,但無須忌諱強硬,必要時其他政策需讓路亦在所不惜。
黃均瑜:中共執政事實不能迴避 愛國教育須更名正言順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1-08-05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指出,在一國兩制下,不推動國民教育,必定會導致分離主義或港獨思潮。今後需要更加明確的,不僅是愛國教育的切入點,而且是希望下一代認同自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香港與祖國──籍貫要義
作者:何漢權2021-07-13
「籍貫」,這是「我」的血緣所在,是「我」的祖先之地,更是尋根問祖的精神與動力的源流。
香港愛國主義教育的新起點
作者:盧兆興2021-07-12
愛國主義教育的正式啟動,是2020年6月下旬《港區國安法》頒布後本港恢復穩定的顯著特徵。10年後,香港年輕人無疑會比他們的上一代更愛國。
香港教育中身份認同的多重糾纏
作者:沈旭暉2021-03-11
從2017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到「國家觀念、香港情懷、國際視野」,可見不同層次的身份認同,在香港教育發展中形成多重的糾纏。到底教育局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才導致今天的局面?
澳式一國兩制不宜在香港複製
作者:王永平2019-12-24
港人以本身享有,並令香港成功的西方制度和價值,與個人權利和自由,衡量一國兩制是自然不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