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資深大律師梁定邦從地緣政治及經濟層面闡釋中美紛爭的因由及歷史背景,認為中美雙方須朝着找尋共同利益及互相了解的方向發展,才可望收窄分歧,化解貿易戰談判的困局。
曾鈺成說,中央一直沒有說不能重啟政改。現在問題是示威者加了「真」雙普選。曾鈺成表示,曾經和一些年輕人接觸過,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指不會提港獨,如果能給予「真」雙普選的話。
5年來香港換過兩任特首,社會發生過兩次重大運動,灼見名家同仁認認真真的努力耕耘,為大時代留下一點印記,為社會貢獻一些改革良方。
幾經斟酌研究,我們把公司願景定為:建立一個優質媒體平台,在大中華地區發揮影響力;使命有三:一、為讀者搜羅優秀作家;二、為優秀作家提供理想寫作平台;三、為社會長遠發展貢獻真知灼見。
梁錦松、鄧希煒指出,中美博弈本可為香港帶來更多機遇 ,促使不少生活在美國及內地的人才轉到香港發展,但近期香港的局勢卻可能令他們卻步。
潘淑嫻作為校長,呼籲每一個人給年輕人多點愛,多點關懷,並不縱容,亦不放縱,情理兼容,恩威並重,用溫柔的語氣,堅定的立場告訴年輕人,其實生命很寶貴的。要成為一個有感情的人,但不要給感性蒙蔽思想和心靈。
張炳良認為,止暴制亂是必要的,始終不能長期亂下去。但問題是,政府是否等到止暴制亂後,社會平靜之時才願意對談,還是止暴制亂的同時有政治解決方案。他認為看回過去幾個月的經驗,是要同步處理的。
在中美博弈未有緩和的局勢下,三位從事創新科技行業多年的專家,暢談業界面對的危機及挑戰,以及如何找出發展的新方向。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無論中美貿易戰進展如何,香港須充分利用基本法賦予香港作為單獨關稅地區的制度優勢。
要化解分歧和矛盾,暴力違法的行為會令解決問題的難度會增加還是減少?要落實一國兩制的時候,爭取中央政府的理解,或者中央理解香港的情況會變得容易還是困難?
亞洲國際法研究院主席梁定邦資深大律師預計,中國在未來形勢仍然樂觀,關鍵是中國要堅持多邊主義。未來美國仍走單邊主義,會變孤軍作戰。
曾鈺成認為這次反修例風暴,不僅規模大,而且十分複雜,軟或硬的政策都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因為不同人的訴求不同。
梁錦松表示,這場風波只是序幕,隨之而來的是中美全面鬥爭,或會長期對壘。中國既要重視外患,也須提防經濟內憂;而在兩國交鋒之中,香港也有獨特的角色。
黃元山認為,智庫的社會角色很大,第一是提出長遠想法;第二是提出跨部門想法,因為智庫不必受制於既定觀念運作的官僚框架;第三是作為民間機構推動官商民三個界別合作。
「政黨有政治立場,而做研究只為支持該立場,已先有了結論。所以獨立於政黨外的智庫是有存在價值的。」
「管治新風格主要是增加政府透明度、推動創新及增加公眾參與,也就是創新辦的工作。」
展望2019年,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推進實施,香港經濟轉型政策利好效應逐步顯現,將不斷為香港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和新活力。
「我們在生物醫學、人工智能、機械人方面成果優秀,中大在創科上有成績,可以將科研成果推廣到社會造福人群。」
「大灣區發展計劃對香港很重要,在我們沒有的產能、工業能力上,給香港一個真正可以跨境的平台。」
「我們着眼於成立大灣區國家實驗室的可行性,把不同學院放在一起,發展跨學科研究,更引進企業家精神及經驗,與工業界合作,展望未來港大在這些實驗室會扮演重要角色。」
張建宗坦言,特區政府面對不少可能是十多屆政府都無法完全解決「老大難」的問題,但也不爭一日之長短,希望未來為年輕人帶來希望,以民為本,與年輕人同行,因此本屆政府尤其重視青年的工程。
美國民主黨對中國貿易等各方面更加不滿,言辭上、策略上更難對付,中美鬥爭是長期鬥爭,我們要有心理準備。
香港大學校長張翔認為,大學與社會應存在「容許失敗」的觀念,師生自然能夠勇於嘗試,若固步自封,科研水平只會停滯不前。
曾鈺成說:「前兩個月我們發表比較全面的、回顧一國兩制實踐20年的報告,我們的基本看法是一國兩制整體應該是成功的,否則不會有今日的條件,但實踐當中遇到的問題尚未解決,我們仍須正視。」
高明認為,現時工銀亞洲策略從如何「做大」變成「做強」,從以前的高速發展轉成高質素的發展,這也是種轉型。
灼見名家四周年論壇邀得朱雲漢教授演講「逆全球化與國際新秩序」,另邀得曾鈺成、黃元山、馮程淑儀三位政經界人士討論「香港新挑戰」。
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曾鈺成表示,2007年可能是香港人對一國兩制最有信心的一年,政府對管治亦很有效,但近十年所有情況逆轉了,往後的十年才真正遇到挑戰。
朱雲漢強調,特朗普的單邊主義不會是新秩序,可能是失序,甚至是無序,認為原因是美國社會內部出現矛盾,要找到宣洩口。
本社周年論壇邀得香港三間大學的校長對談,討論創科新發展;另邀得企業高層和學者討論,就中美新關係發表看法。
南豐集團行政總裁梁錦松在灼見名家四周年論壇上表示,即使美國總統特朗普離任,亦未必可以紓緩中美貿易糾紛,因民主黨對中國貿易更加不滿,言辭上更難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