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們所看到的世界體系是西方確立起來的,舞台上的主角一直是西方國家。現在西方諸國因為疫情自顧不暇,忙於抗疫,好像只有中國在這個本來屬於他們的舞台上活動。這使得很多國家感覺自身的失落。
羅思義指出,過去的12年,世界經歷了兩大考驗──金融海嘯和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國在兩次危機的表現都遠超美國。這必將導致地緣政治向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生重大轉變。
執業資深大律師梁定邦從地緣政治及經濟層面闡釋中美紛爭的因由及歷史背景,認為中美雙方須朝着找尋共同利益及互相了解的方向發展,才可望收窄分歧,化解貿易戰談判的困局。
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口項目,被美國政客稱為一帶一路「債務陷阱」的典範,並指「債務陷阱外交」是中國政府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策略。筆者從2018年初就開始跟蹤漢港情況,本文分析漢港情況,探討事情的真相。
香港是中國內地的特殊窗口、也是國際博弈的戰場、世界文化的舞台。「堅持一國、用好兩制」對國家和香港的繁榮穩定都起相互促進的作用。
灼見名家首場名家飯局,邀請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副院長盧兆興教授主講地緣政治看大灣區發展和機遇。
無論從空間到時間到人民,南北韓分裂了將近70年的時間,兩個國家所走過的路,有很大差異。到底朝鮮半島的前世,如何影響南北韓的今生,且聽徐玉蘭教授娓娓道來。
這一周的變化起伏都在預告:世界領導地位的交接可能比我們預想的更快。放眼年底期中選舉,美國民主黨信誓旦旦要奪回眾議院,面臨險惡選情,已有19位共和黨國會議員宣布不尋求連任,特朗普正步入險境。
值得指出的是,新一波「中國威脅論」浪潮和從前不同的是,從前都是美國在挑頭,鼓動其他國家加入,但這次是其他國家在挑頭,鼓動美國來參與。
粵語代表着的是深厚的地區文化,如何把它發揚光大及保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民主面臨的卻是一片未知的天地,民主總是需要打拼,總是需要尋找,需要發明,這是民主的宿命。
去年11月,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於北京召開會議,當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合照上,習近平板起臉孔,安倍亦顯得相當尷尬,這意味着什麼?「他們都要注意自己國家的民眾反應,因為中國人對日本有相當大的成見……即使他們身在同一場合、同一張照片中,始終仍是分別面對自己的國民。」
陳坤耀認為,「憲制困局」、「中國因素」與「地緣政治」,是香港社會經濟發展不得不面對的3個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