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用準則」既無立足之地,剩下的「大」準則就只有一條:發明要新奇。但這「新奇準則」並不新奇——發明不是新奇是什麼?所以說到最後,發明就是發明。
你們當中有多少人在看到新聞標題「哈佛學者發現XX會致癌」時就信到十足?不過如果要我估,這個「學者信任比率」在近年正不斷下降,背後有幾個可能的原因。
用如此有限材料,可以作出這樣精彩分析,那就不是技術而是魔術了。與其亂來,何不去得更盡?
內地人民應如何抗疫如何保健,往往要醫學「頂流」張文宏醫生親口講出來,大眾才能安心。但最近他發表的「與病毒共存」的觀點,卻在網上引爆爭論,他本人也備受攻擊。
不少醫學專家一方面力撐科興疫苗,鼓勵市民接種,一方面就去接種另一種疫苗,又或不透露個人選擇。這種言論和行為的落差,是否源自一些常人難以明白的科學根據、專業判斷?
上海體制內的一群資深醫生、醫學教授,呼籲正視武漢肺炎肆虐暴露的防控「短板」,反思公共衛生體制的弊端、頂層設計的薄弱。
那感覺跟與劍橋大學的人一起學習很不一樣,他們在每一方面都是專家,卻對自己的感情一無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