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在場時老師們都不願多發表意見,一旦校長不在場討論氣氛卻熱烈起來,可見校長角色對討論素質的優劣,以至對計劃的推展有多大影響,這點很值得作為校長的學校領導人作深刻的反思。
學生需要具備各種核心素養,因為他們所面對的將來的社會充滿了各種變動。他們面對包括在科技快速並持續地進步情況下,人們不只是需要熟練地使用,也得適應這些科技。
幼稚園就正是莘莘學子開始接受教育的起點,無論是贏在起跑線抑或終點見,幼師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亦是孩子們人生中的第二任老師。作為幼教老師,除了傳承經驗外,也是一個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
近來無論中外電視台都舉辦了不少音樂比賽節目,我也曾收看過一些,留意的除了各位參賽者的歌藝外,我還特意留意評判怎樣給評語。因為我覺得這在評論教學上也能應用得到。
有專家曾經做過一個相關的調查,發現幾乎95%以上的美術班都在「教」孩子怎樣照着一個範作學畫。這樣的學就不如不學,是在摧殘孩子,把他們裝進包裝袋,成了統一牌的速食麵。
品格看似是抽象的,但透過有系統的理論,可以幫助老師設計品格課程,讓學生得益。
怎樣攪好語文課程和教學是一件很專門、很複雜的事情,基礎教育課時不足可能就是困局之源。
價值教育的關鍵始終在於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多和學生溝通,多關心學生,多恰當地讚賞學生,也當適時給予改善的意見,學生總會感受到教師的溫度。
大家對於國安教育統籌主任的工作定位都各說各的,起跑線模糊不清,以至於該職位的專業發展更難有清晰方向,隨時出現職能錯配、權責不清等亂象,反而為中層管理添煩添亂。筆者嘗試列出幾點建議,希望建立一個願景。
多年教授研究生「課程設計」一科時,學員的品流非常多元,人數一般都有60、70人。他們有大、中、小、幼的教師,教授不同科目,具有不同年數的教學經驗……筆者怎樣去處理這種「個別差異」呢?
早年受到不少啟發,作者嘗試從下列多方面試圖改變傳統的教學法,本文嘗試回顧作者在大學教授的生涯中,如何從城市設計開展多元的智能學習、促進同學合作,明白合作共贏的道理,以及增加中期回饋以期改善自己的教法。
在體驗之中學習,同時亦運用所知所學落實在行為上, 以作更好的實踐與體驗,「知」與「行」相輔相成,互為因果, 可帶來源源不絕的學習好處。
美術教育主要通過想像和形象思維,用有趣、新奇的刺激,啟發和誘導幼兒去感知事物的外形、結構。
香港的學校教育面臨不少問題和困難,從上述的10個角度,香港的學校教育界又應該從哪個角度,或者其它方面去著手解決呢?
尤其在小學的六年中,教師不必在政治安全、國土安全和軍事安全的概念上走入教學設計的死胡同,反而可以考量其他範疇如何能在現有各學科課程中連結,讓學生在深與廣的學習層面上繼續研習。
在人口眾多、地域廣闊的中國進行課程改革是一個複雜的工程,要對這個工程進行評價實在是一個更複雜的工作。歷盡艱難,20年新課程改革到底帶來了什麼?
專業教師努力的動力,在於學生的成長;就像醫生最關心的,是病人的健康。
在未來十年,教大專注教育領域的研究、發展及創新,並進一步加強教大在亞太地區及以外的先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