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數字經濟正在重構世界秩序,重塑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新格局,必須要精心栽培。
數碼化轉型還要帶給我們多少的意外「驚喜」?筆者可以肯定,聽天由命並不是辦法,政府與企業都有責任及早訂下相應監管規範。
有專家認為,建設數據特區是讓北京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關鍵一步,也是全國的重要示範。據內地媒體報道,北京市的數據特區將推出三方面重點舉措。
企業該如何定位,抱緊數字經濟發展對未來的機遇及為其風險作好準備呢?筆者認為何必捨近取遠,且看2022年8個數碼化里程碑,或可以為你解答謎團!
人類正在走進一個計算機智慧化的時刻,計算機會變得比人類還要聰明,屆時人類(身體、頭腦、文明)將發生徹底且不可逆轉的改變,甚至近來人類文明的終結?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教授出版新書《開新篇:香港的改革與開放》,就香港的改革、開放以及如何更好地參與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出不少觀點。
大家不要以為數據分析只需要高端人才,事實上數據清理及標注的工作一般佔用了八成的工作量。情況就有點像酒樓大廚負責炒菜,但後勤的食物準備往往需要大量人手一樣。
8月19日開始,國際軍事演習在澳洲舉行,德、日和新加坡等17國參加。這是俄侵烏(24/2)以來,規模最大的印太地區軍演,關乎美國主導的「印太框架」。德軍方表示,會持續關注俄侵烏事件,但不會向中方挑釁。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近月本港疫情受控及第二輪消費券即將放發,本港第二季經濟較上一季好,但美國有機會再有下一輪加息,通脹持續,加上俄烏戰爭影響,展望下半年外圍環境仍然欠佳。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擁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得天獨厚的金融優勢。在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的同時,積極融入大灣區的發展,以更好地發揮其代表中國與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作用。
香港整體航空業是否能夠從一個較保守以大都會經濟為中心的經營模式,跨越到能在開放大灣區經營的多元新經濟競爭模式?
一帶一路作為中國提供給世界的最大公共產品,其綠色化和低碳化是必然趨勢。在碳中和目標下,碳交易市場的啟動為綠色一帶一路發展提供重要發展契機。
中國的整車廠正在引領智能座艙技術的發展。從整體的角度來看,智能座艙設計的基線將會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準──從由功能以及技術驅動的可用性,提升到由環境以及情感驅動的設計理念。
香港一直以來是國家對外的資訊大門,在現時網絡毫無遮掩的漏洞之下,難免令外國惡勢力有機可乘。因此,要配合候任特首李家超的疫情後經濟發展和安定民生大計,《資訊安全法》必須盡快出台。
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國家亦不敢怠慢,強調要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然而,在一國兩制之下,不少香港中小企業對數據「過河」無不戰戰兢兢,恐怕一不小心會觸犯內地法律,如何是好?
在複雜多變的環境裏,中國企業家必須建立更強的全局觀,對主體趨勢必須具有更深邃的洞察力,同時對風險有全面的分析和判斷,並能建立底線思維。
在元宇宙技術和生態系統投資的推動下,我們在元宇宙之中完成工作的日子即將到來!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元宇宙時代,以及一起伴隨而來的機遇,商業公司需要更好地為業務的混合模式(虛擬和現實)做好準備。
數字經濟在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及經濟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彭博預測,元宇宙於2024年的全球市值將高達8000億美元,大部分傳媒都認為,元宇宙及相關技術是2022年全球創科産業發展的大趨勢。
若要走出新冠疫情的陰霾及加快國內改革發展,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重要推動力。
在數字經濟的推動下,未來數據能力將成為商業戰略的必然組成部分,企業需要為此而制定數據策略,這包括如何獲取那些數據,以及怎樣運用。
上海包容的數字發展環境,吸引了許多中外企業共同參與建設。不論是央企、地方國企,還是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都在積極探索特色的數字化轉型道路,並在轉型的進程中不斷培養企業知識化、品質型和數位孿生的特徵。
北京可以多與香港深入交流,引進有意在香港孵化數字技術產業的企業加以扶持,協助香港的數字經濟快速轉型的同時,更能把我國在數字基建上技術走得更遠。
經歷互聯網及大數據接近20年如日中天光景之後,2020年的報告出現了全新有關數據戰略提升的觀點,由以往「面向網絡」轉為以「數據為中心」的戰略。
據統計,中國體育人口數量超過5億人,處於歷史最高水平,體育消費人口基數龐大。預計到2025年,體育產業規模將突破5萬億。
數字經濟的定義其實一直隨着科技進步而演變,直至今日大致可以分為五個現象。
國家對螞蟻集團、阿里巴巴、「滴滴出行」等科網巨擘的監管,並非單只是為了「反壟斷」及「維護私隱」,而是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
中美兩國是數字經濟的領跑者。在數字經濟的絕對規模上,中國僅次於美國。數字人才是下一階段中國經濟數字化轉型最重要資源和關鍵動力。中國面臨的挑戰是,中國需要具有數字技術和商管經驗的跨學科人才。
如果要我用兩句話來說明我這10多年經歷所學到的教訓,我會說:第一,切忌好大喜功;第二,不要把數據轉型看成簡單的技術問題。
踏入21世紀,世界上發生了六大政經事件,影響深遠,不可不知。
數據如果作為一種產品,很難用成本定價,因為數據的價值更大取決於決策的效果,而邊際成本會隨着重複使用愈多而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