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人們脫離了當時「事物」發生的大環境和即時的場景,而把它們置於今天的大環境和即時的場景之中。「歷史虛無化」的目的,無非就是歷史為現實服務。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達7912981宗,累計死亡人數為433394。有專家估算未來3個半月裏,美國的確診病例還會增加約100萬例。
因應中國在香港推動國安法立法,英國首相約翰遜、外相藍韜文齊批評中央政府違反《中英聯合聲明》。曾鈺成認為,兩人不了解《中英聯合聲明》。「港版國安法」法律條文還未推出,難以證明它削弱香港人權自由。
全國人大會議通過授權人大常委訂立「港版國安法」,法例未出英國首相約翰遜和外相藍韜文雙雙指中國違反《中英聯合聲明》,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認為,兩人對《中英聯合聲明》毫不了解。
自己做好本分,讓身體強壯,增強抗疫能力的同時,也可減輕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相對於西方國家尤其是英美國家,東亞社會的抗疫很顯然是比較成功的,而成功的關鍵在於東亞政府在抗疫過程中,能夠實現科學與政治之間的平衡。
設想法國(是的,聖西門是法國人)的科學家、畫家、詩人、工程師、醫生等,每一類中有50個最優秀的人死亡──那麼,法國會遭受多大的損失呢?
全球多個國家的新冠肺炎疫情似有所放緩,各地已急不及待恢復經濟活動,但有些地方的痊癒者有「復陽」現象,儘管未能證明殘餘病毒是否有傳染性,但專家呼籲防疫措施仍不可掉以輕心。
此時此刻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全社會團結一心,共同抗疫,可是,卻有政治人物偏偏在這時候心裏只想到政治。
今天人們所看到的世界體系是西方確立起來的,舞台上的主角一直是西方國家。現在西方諸國因為疫情自顧不暇,忙於抗疫,好像只有中國在這個本來屬於他們的舞台上活動。這使得很多國家感覺自身的失落。
疫情掀動政情,回想上學期剛研讀比較政治學,誰知竟能親逢這種世紀大事,讓我評比不同政治制度,剖析抗疫政策。
英國日前公布防疫政策,被認為過於被動,甚至激起坊間對群體免疫的討論。究竟群體免疫是什麼?又有沒有效用?
據BBC報道,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檢測結果呈陽性,英鎊急挫。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機中,幾乎沒有一個政府是做得稱職的!
停課,是專家的最新建議。政府聽取專家意見,施政才算得上實證為本。分析是這樣的,真正佛系什麼也不做,緣分到了英國自然有51萬人死於武肺,醫療系統最快會在4月第二個星期不勝負荷,深切治療供不應求的情況。
撇開意識形態及選票政治等,英美兩國改弦易轍並非無迹可尋,說到底還是經濟利害作祟。
英國首相都尚且在稅務上「中招」,奉勸大家移民時多聽多問,有需要時就諮詢專業人士意見。
有人說這次英國大選是戰後英國最重要的一次選舉,擾攘多年的英國脫歐由此進入直路。這次選舉令我反思香港剛剛舉行過的區議會選舉,兩者甚多雷同之處。
民主曾經是西方國家組織權力的有效手段,但發展到現在,民主已經演變成為消解權力的有效手段。
約翰遜缺乏基本的政治倫理和忠誠,是英國政壇的大忌,正常情況下,相位決然落不到他的頭上。他提倡的硬脫歐,是對英國最不利的一種安排,等於啥都沒談好就走人,等混亂出現了再說,這種不確定性就足以讓人抓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