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智慧為萬物之靈,但自私的基因還是被訊息費用誤導了。
香港國際航運中心轉型發展思路有四個重點,包括共同走出去、雙輪驅動戰略、產業融合發展及冷鏈新產業合作。
香港科學課程讓哈薩克老師們感到新鮮:「老師的教學思維也要跟着轉 180 度。課程十分生活化。」
相比2016年,大家的憂慮集中於中國經濟硬着陸,可能大家現在已不太擔心中國經濟了。
航運業未來將繼續面對挑戰,最佳策略是掌握當前機遇:認真推動及支援航運業的發展,並優化港口及航運服務。
曾媛琪教授:「理大為了加強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學術聯繫,招收絲路大學聯盟的學生,到香港深造和進行交流。」
To learn and to apply, for the benefit of mankind.
明年我們在面對強美元王者歸來的情況,人民幣對於一籃子貨幣的匯率依然保持穩定。
支持香港的轉口、貨運、物流及貿易等多個領域的發展,是香港繁榮和經濟增長的動力和基石。
環球經濟「新常態」下,環球經濟重心東移,加上人口眾多,亞洲新興市場長遠有龐大的市場潛力。
梁定邦寄望香港能建立全世界可接受的糾紛解決機制,這在一帶一路國家相當罕見。
中國希望建立一個多元的社會,而多元多變正是絲綢之路的精神。
中國希望建立一個多元的社會,而多元多變正是絲綢之路的精神。
大學的成型或者成名需要積累、沉澱,除了科研成績的積累,還要有人文方面的積累,形成自己的性格。
現在是時候讓我們再一次追本溯源,重新認識及思考如何善用並改進優勢,使香港在一帶一路中找出獨特定位。
在社會陷於政治化的環境下,我們盡量利用我們的多項優勢克服難關,開始逐步收復失地。
施政報告相當重視去年國家發布的一帶一路策略,文件中共提及「一帶一路」42次。
「梁特首經常叫人回內地發展,其實競爭愈來愈激烈,香港人也不是那麼容易適應,有另一些方法可以考慮……海上絲綢之路協會的網絡很大,你肯闖出去,不怕苦的話,去到坦桑尼亞都可以。將來你有的是一個獨特的經驗,人無你有。」
120年前的甲午年,中國在東亞的地位突然地被擊潰,被日本取而代之,就是120年前,然後就是誕生了割讓台灣的馬關條約。120年前的甲午年,中國曾經是東亞最重要的一個領導者;120年之後(就是去年),一連串象徵歷史分水嶺的大事,紛紛一起湧現。我想也不是中國大陸領導人刻意規劃的,但它就這樣發生了。
一帶一路來勢洶洶,香港有什麼優勢能夠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