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相信,綠色科技能在未來5年內成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動力,香港能在未來10年內成為首個全球綠色科技及金融中心。
發展教育產業,設立中學生簽證制度,有計劃地引進境外學生,一方面可應對生源不足情況,提升中學及大學的學生素質;另一方面也能夠為本港社會人才不足提供解決方案。
雖然大多數人會認為太多人去新加坡搶貴樓價,新加坡政府唯有加印花稅來阻止外來人去新加坡買樓。加印花稅來阻止外來人口移入的想法可能有所誤會,真正的目的是阻止已經移居新加坡的人賣樓離開。
到目前為止,大灣區人才交流的政策措施仍未完善地建立起來。事實上,人才流動對於大灣區的發展非常重要,而要大灣區人才流動順暢,必須有一塊重要的基石,就是專業資格互認。
近八成受訪者認為公關行業在後疫症時期所面臨的最大挑戰為招聘及挽留人才;同時,大部分受訪者認為,後疫症時期的公關人才必須掌握危機管理及數碼傳播兩大主要技能。
近年綠色金融發展迅速,港府在推廣綠色債券方面更是不遺餘力。金融發展局主席李律仁資深大律師提到發展綠色金融時,以素食主義妙論綠色市場的商機是如何發展出來,從而香港可以怎樣的心態去推動綠色金融。
香港的創新科技領域具相當優勢和充滿機遇,唯我們也正面對很多挑戰,包括金融業過於強大、營運成本高、市場小、教育制度和社會文化反創新等。本文旨在分享洪為民教授對香港創科發展面臨什麼挑戰的分析。
港府推出樓市辣招迄今十餘年,樓市成交萎縮,但「量跌價不跌」的現象直至近年,因受疫情影響才見樓價回落,證明透過樓市調控政策來壓止樓價攀升是無濟於事。
香港是創新者開拓內地市場的橋樑,有利促進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本文旨在分享洪為民教授對香港創科發展的分析,包括優勢和機遇,如推動新型工業化,發展醫療及生物科技和培養、吸納人才等。
面對激烈的國際人才競爭,特區政府也開始實行一系列「搶人才」政策。然而,香港人才計劃的效果受到兩方面限制,一是競爭力不足,二是香港產業單一。大學擴招正是突破香港人才瓶頸的最有效辦法。
保協大灣區委員會於3月30日至4月1日一連三日舉辦南沙及深圳訪問團,進一步推進保協大灣區委員會與大灣區(南沙)後援基地落地項目的相關事宜。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隨着全球經濟重心西向東移,中國和發展中的亞洲經濟體持續發展、科技應用和創新不斷向前,以及中產階層隨之擴大,亞太地區的經濟增長動能將進一步增強,貨物及服務貿易和人員來往將大增。
嶺南大學3月30日與深圳市前海管理局舉行戰略合作框架協定簽約及掛牌儀式,於深圳前海成立「嶺南大學文化與創意研究院」,嶺大亦成為香港首間大學正式掛牌落地前海,並正式實體運作。
從統一化及通俗化,走到新時代的人才培訓,教育工作者需要善用時代性的工具,優化教學重點,才可踏入新里程。
在五大人格特質中,「嚴謹性」是最能預測整體工作表現的指標。不過,基於以下幾個理由,把認真負責視為最重要評估指標並不妥當。
2022年灼見名家傳媒首度舉辦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架構(ESG)企業大獎頒獎典禮,2023年邁向第二屆,一起聽聽首屆ESG翹楚大獎得主溢達集團董事長楊敏德的營商之道。一個魚塘如何激發楊女士的環保念頭?
教育是要培育人才,若然將人才的標準綁在「智能」的多寡之上,這是危險的。
大灣區是國家戰略,香港有鼎力共建的責任不用贅言,從近水樓台的角度看,對香港今後的發展,也是只有百利。東莞得益於深圳高科技和創新科技的外溢效果,值得香港深究。
既有曲折和波折,倒不如從中探索「折而後生」之道,從「折理」悟出哲理;香江如是,粵劇也如是,不要傷心人別具懷抱。
這次市場之所以可以逆轉,動力來自中國的政策轉變。市場預期這些策略上的改變,會對中國與香港都有好處。但要香港經濟在整體上得到改善,還有更多因素。
國際競爭的風雲,國際城市的香港,教育前路必須「保量提質」,全港教育同工是任重道遠,實體上課,實體的全人關懷,以之歡迎在內地的港人子弟全面返港就讀。
大學作為重要的社會貢獻者,其存在的價值就在於能夠相對獨立於政治、宗教和經濟的掣肘,以中立和超然的姿態提供高等教育,以尖端知識和科技創新造福社會。因此,要維護大學的運作,必須保障大學自主和學術自由。
盧煜明教授認為,香港有優良的科研資源及紥實的科研基礎,多年來累積了不少具影響力的科研成果,也出產了很多出類拔萃的科學家。但是,如何把科研落地轉化為對社會有效益的技術和產品則極為關鍵。
走了這麼多學生,香港會否有足夠人才應付將來社會的需要?如此嚴峻的局面,教育局怎能放手讓個別學校自己面對?學校又可以如何面對?教育局提出的「軟着陸」,具體政策內容是什麼?
行政長官李家超上周赴京述職,周日(12月25日)專為《大公報》撰文,認為香港正處於「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特區政府日後將聚焦三方面的工作。
作為一個香港出生的人,我知道這個城市有許多好故事可講。但是,作為一名報道2019年社會動盪事件的記者,我知道如果不承認仍然遍布這座城市的不滿暗流,就無法講好香港的故事。
港府周四(12月22日)公布《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八大重點策略,為未來5至10年的創新科技發展制訂發展路徑和戰略規劃,並成立「創科產業發展委員會」,檢視落實進度,業界評對創科發展建立清晰信號。
英國罷工給予香港一個機會,既然特首話搶人才,我們就從哪一處跌低,在哪一處起返身,既然英國用BNO搶了香港咁多人才,香港應該向英國的醫護人員招手。
當君子的特質展現在企業家身上時,他們會比社會企業家更懂得經營企業,會比良心企業家更能發揮社會責任。他們利人、利他、利天下,求人和、世和、心和。在筆者高希均眼裏,鄭崇華便是這樣一位君子企業家。
談到香港的競爭力,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不必過於擔心香港的競爭力和吸引力,但地緣政治情況複雜,預計外部勢力抹黑香港的情況會持續,當局會研究能否仿傚新加坡設立《假新聞法》,應對刻意抹黑的失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