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崛起,招來風風雨雨,特區政府亦在所不免。下面的例子將不斷重複上演,這彰顯跨部門協調機制重要性。
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為什麼要持之以恒?公開談論台獨問題會否犯法?一起聽聽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的分享。
香港仍面對哪些國家安全風險挑戰? 實施23條後對營商環境有什麼影響? 一起聽聽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的分享。
香港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相信,在歷屆特區政府建立的良好基礎下,新政府管治團隊將全速做好後疫情時代的民生經濟康復工作,帶領香港抓住機遇,重新出發。
灼見名家7周年論壇廣邀政商學名人為香港未來把脈。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認為,雖然《港區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社會大致回復穩定,但仍有面對孤狼式襲擊、本土恐怖主義、文化軟對抗風險,《基本法》23條須盡快立法。
新民黨7月31日慶祝成立10週年黨慶,黨主席葉劉淑儀女士表示,希望未來能持續服務香港,培養年輕政治人才,也祝願疫情早日結束,社會安定繁榮。
為了促使陳同佳有更大決心赴台自首,警方應該取消(其實是無必要)對他的「保護」,然後陪同他往台灣指定的窗口辦理赴台手續。
伴隨無盡的會議及記者會,政府工作似乎沒停,為什麼仍然失分?「甩碌」位在哪裏?我認為問題出在特區政府整體應變能力不足,緊急應變系統「生鏽」。
作者:
楊必興 P H Yang2019-12-28
保安局最近向立法會財委會披露,反修例風暴持續半年間,警務處人員獲逾時工作開支共約9.5億元,約1.35億元津貼,共收近11億元公帑。香港民意研究所最新調查,接近7成受訪者對警員加班津貼不滿意。
林鄭月娥宣布暫緩《逃犯條例》。林鄭採用「暫緩」字眼,但並非「撤回」草案。她強調,撤回會令社會以為修例沒有立足之地,因此決定暫緩再溝通。
香港的獨特地位便是東西方國家的「和平區」,現有的香港法制也被西方國家視為進入內地的「定心丸」,如果搞垮香港,對任何人也沒有好處。
自回歸以來,香港和內地司法部門就移交逃犯的安排,曾舉行了多次會議,甚而被形容為接觸「頻繁」。雙方專家就制定有關移交逃犯安排的主要事宜,包括保障措施、共同司法管轄權的情況和程序,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中國內地、台灣和澳門幾個地區和香港之間,沒有移交逃犯的長期安排,而《逃犯條例》又不適用於這幾個地區。這漏洞不堵塞,香港可能成為內地、台灣和澳門的逃犯天堂。
香港多年來與絕大多數地方的移交逃犯安排,都是「個案方式合作」;如果這種合作方式行之有效,為什麼還需要長期安排呢?香港和內地就長期安排進行的磋商曠日持久,有必要繼續下去嗎?
原先只需處理發生在台灣的一宗兇殺案,政府卻突然來一次大修法例,捨易取難,但又沒有做足準備工夫,受到各方質疑其實十分合理。
以現有的「一次性個案」方法先解決問題,對兇案死者的家屬是最大幫忙。現在因移交逃犯的爭議鋪天蓋地,反而令人忘記了案中家屬的悲痛,很明顯是輕重不分。
其實單次移交逃犯安排並不能填補疑犯在港犯案後逃往台灣的漏洞。政府現時的建議,除了引起不少要的疑慮外,其實並沒有完全填補令保安局長李家超良心不安的法律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