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特首選舉一周多,候選人李家超發表政綱,強調加強政府治理能力、增加青年上流機會等4點綱領。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認為,政綱以彌補政府不足,並提出解決方案為主。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指出,香港《基本法》第23條在維持整體國家安全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特區政府原本計劃本年5月在保安事務委員會提出23條本地立法,但由於新冠疫情延遲到6月,他期望就23條立法盡快諮詢。
李家超表示,已向選舉主任提交786份選委提名表,正式報名參選行政長官選舉。他感謝選委提名,令他感到鼓舞。他表示,正收集意見撰寫政綱,將盡快完成並公布內容。
如果今次特首選舉,只有李家超一個人能夠入閘,那香港人可能連觀看選舉辯論的機會也沒有。我建議選委會應安排一場公開的答問大會,由候選人(即使只有一個)來面對公眾的查詢。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首次出席新一屆立法會答問會,議員關注重點包括政府遏止疫情措施、通關時間表,以及23條立法等等。
美國人收集情報從來都有一手,如今發覺對北京的意圖弄不清楚。估計中情局將會更積極地吸納新的一批尤其是年輕港人加入這個「中國任務中心」,潛伏下來繼續反中亂港。
特首林鄭月娥周三(10月6日)早上發表今屆政府最後一份、連附篇長達220頁的《施政報告》。當中包括多項基建,包括「北部都會區」、研推「智慧港口」等等。政界中人均表示長遠有利香港。
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指出,「十四五」規劃涉及2035年遠景目標,港澳專章中提出國家安全強調治理問題,特區政府在未來5年應加快《基本法》23條立法,及將來如何提高香港的管治水平。
《港區國安法》實施一周年,《基本法》23條何時才能完成立法?中原集團主席施永青認為,應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完成,而且立法不必再諮詢。一起聽聽施生的分析。
中共建黨百周年只是一個契機,或者說不能再拖延處理的理由,為解決定下時間表,可能會帶來一些疾風暴雨式的變化,但暴風雨後見彩虹,早來不是更好嗎?
社會已經回歸平靜,但這是假象。社會的確少了暴動、縱火事件,但是那套不信任政府的意識形態仍然存在。
剛開始的時候,中央對香港的政策的確是過分寬鬆,所以現在才有這個二次回歸的說法。
晏子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97前和97後,香港的管治為何會南橘北枳呢?
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他希望通過訂立「港區國安法」後,不會影響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因為在普通法之下,有許多保障人權,令法律得以持平施行。
香港立法會前主席曾鈺成表示,他猜測在中美博弈下,中央認為不得不制訂「港區國安法」,以對付「港版顏色革命」。他又認為立法之目的,並不是為了要在9月立法會選舉前,加強取消部分參選人資格的力度。
反對派要留在議會,選舉得失是每一個行動的決定性因素。立法會選舉要到明年才舉行,所以跟特區政府攤牌的招數,應該放在立法會選舉運作開始時才使出。今年11月24日的區議會選舉,可被視為立法會選舉的前哨戰。
本屆政府上任以來社會氣氛尚算平靜,但人算不如天算,莫名其妙地要「硬推」逃犯條例修訂,令對立重新出現,矛盾不斷擴大。
香港市民對維護國家安全的基本國民責任並不重視,有其歷史因素,需要時間化解。相信這個矛盾終有緩解,社會的尖銳對抗也將降溫。
王志民和林鄭月娥的強硬措詞,會不會是復活第23條的前奏?沒有人可以肯定,因為大陸的領導人經常用模稜兩可的措詞讓人們猜測。
香港應何時進行23條立法?有傳聞說中央政府完全放心由林鄭決定;但也有說中央政府認為立法不能再拖,甚至要求在本屆政府任內完成。
拿今天的局面跟一年前比較,社會環境和氛圍變好了嗎?凝聚社會共識的困難減少了嗎?解決政治問題的機會提高了嗎?
林鄭月娥把23條和政改兩個問題擱在一旁,專注緊逼的房屋問題,這是港人最關心的事情。鑑於北京與反對派雙方的意識形態存在巨大分歧,兩者之間建立互信,實在是說易行難。
一連串的中港矛盾事件,令部分香港人對中共或中國的排拒,他們並非只尋回舊殖民地身份,而是建立有深厚歷史淵源的香港人身份。
中央各個部門、內地各地方政府不應也不會干預按照《基本法》是屬於香港的內部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