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下,香港經濟自主,倘若股市全由紅籌主導,無異變相內地的離岸市場,既有失本來設計與發展原意,亦不能更好地支持國家多元發展,長遠而言實非國家之福、香港之福,社會及業界值得深刻思考。
滙豐報告提及互聯互通機制下,以5月每月額度大增三倍,北水更左右港匯走勢。
港股及A股具備相當高的關連系數,中國好,香港好,股市亦然。
雖然最近美國的平均工資增長已升至2.9%,但仍然低於正常水平。加上U-6的最新結果竟然意外地上升,筆者相信工資增長在短期內難以急速升溫。
人民幣升值了,亦可能加快海外籌集的資金調回國內,加速人幣升值勢頭。
大市正在進入一個強勁升市,順勢而行反而是這期間的投資大智慧。
港股不斷錄得歷史性新高,有人更稱之為「港股大時代」。所謂「貪字得個貧」,市場愈貪婪,風險就愈大。
2017年1月20日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美股無止境向上攀升,創了71次新高。這現象被稱為「特式牛市」。除非美國政治突變,這一牛市不會在短時間完結。
在港實施全流通,基本上是一個港股市值擴容政策,令港股佔國際指數比重也一併提升。中資股在港市值比重只會增加。
港股的結構、內容、操作都跟以往出現微妙但又明顯的變化,造成的一些不合理現象,在國際投資者眼中會否反過來吸引他們進場,來一次大博弈呢?
證監會在市場的DQ功能是一直存在,而且是不容低估的。
自從特朗普這隻現代歷史上最黑的黑天鵝飛出來以後,港股走勢迥異尋常。特朗普當選後,美股即刻氣勢如虹,屢創新高。港股卻反其道而行之,如爛泥般,扶極不上,甚而輾轉向下。港美兩市出現了令人詫異的,頗長時間的背道而馳現像。這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四會合併,組成聯交所,使港股成為基金可投資標的以來所僅見的。一直到2016年12月底,港股恆生指數曾跌穿21500點,相對於2016年全年高位跌了三千點,即使相對美國大選時11月的高位也跌了超過1500點。而這段時間美股上升了二千點。 一、港美股市的正相關 港股受美股牽引,或說港美股市存在正相關是港股投資者的習慣性思維。這種思維一方面受兩地股市指數統計數據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從港美乃至中美各個層面的聯系看出。香港貨幣與美元掛鈎;香港股市的主導者主要來自美國為主的歐美日本基金;近年作為香港股市主要發行人的上市公司多來自內地,而內地經濟與美國相關性甚高,每年中國對美有4000億美元的順差,約等於中國GDP的3%。自從鄧小平1979年訪美,奠定中美關係尤其是經濟關係的基石以來,盡管在政治層面兩國時有齟齬而現起伏,惟經濟關係大致平積發展,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還,中美經貿迅速擴展,是中國崛起騰飛的其中一個重要動力。所有這些構成了港美股市亦步亦趣正相關的基礎。 二、特朗普反全球化動搖中美關係的基礎 特朗普受在全球化浪潮中利益受損的普通民眾擁戴贏得大選入主白宮。他在竟選中把中國當主要攻擊對像,聲言對中國貨品徵收45%的進口關稅,意圖從中國奪回就業職位,使轉移到中國的經濟活動重新回到美國。因此特朗普勝選後中美經濟關係變得不明朗,投資者擔心特朗普的政策使中美經濟關係逆轉有利美國,不利中國。這導致了特氐當選至年底港美股市出現前所未見的大幅背馳。 必須指出,本文說的中美關係不管有沒有加上經濟一辭全都是指中美經濟關係。很多人喜歡把中美關係焦聚到南海、台海及朝鮮半島,動不動就談論兩國兵戎相見。在目前這些其實都是做戲般做給人家看的。美國以它的國家人格絕不可能入侵中國;而中國種種高姿態的表演更多是為國內政治服務的,為執政者增加統治合法性基礎服務的。中國執致者不會冒失去政權的危險冒然發動戰爭的,所以政治上,軍事上的中美關係並不會因為特氐上臺而發生逆轉式的天翻地複的變化。只有經濟關係可能因為兩任美國總統之間,對全球化南轅北轍的取態,有可能逆轉。 三、特朗普的取態至為關鍵 特朗普年初甫上臺,馬上推出多個引起極大爭論的政策,包括退出TPP,禁止七國國民入境指令乃至建美墨邊境圍牆等。這些都是他竟選時的諾言。特氐不惜引起爭議,主要在向助他上臺的選民有所交代,以鞏固基本盤。不過對在竟選中大肆攻擊的中國卻出奇的箴默。一直到上臺近月,特氐已和二十多國元首接觸,對華竟未置一辭。令人十分奇怪。是無暇東顧還是進行著秘密談判呢?一直到元宵節第一公主伊萬卡赴中國使館,旋而傳出兩國元首通話的消息,港股投資者如釋重負,港股隨之扶搖直上,顯然有大量資金聞風而動,因成交也急速上揚,達到千億水平。到三月又傳出習近平將訪美,港股這一晴雨表馬上有陰轉晴的標示。不旋踵,恆指急升過千點,創出今年新高。 迄今天為止,港股今年的表現活脫就是中美關係的晴雨表。因為特朗普的政治背境,他千方百計,軟硬兼施務必從中國討些便宜,讓一些經濟活動轉回美國是特氐的政治立場決定的。除了中國有能力改變特氐的立場,現在中美關係看似沒有當初悲觀,主要還只是在氣氛層次沒有劍拔弩張的緊張(我這裏說的劍拔弩張還是用以形容兩國經濟關係,非指前有定論的政治或軍事關係)。看來特朗普治下的中美經濟關係不可能馬上看清端倪更不用說定形了。因此港股今天將不脫這種關係晴兩表功能。 四、習訪美與港股走向 中國元首習近平將在4月6、7日訪問美國,會晤特朗普。兩國元首見面自然是好事。顯示雙方有意願不讓關係綳緊。這當然屬氣氛營造的層面。特朗普作為商界人士,最關注的會是美國對華巨大的貿赤。其他諸如南海、台海及朝鮮半島只會是表示立場,而不會有什麼突破性變化。反正雙方底線是止於言文,不會出手,不會讓戰爭發生。但也有一點值得注意,中國難以用非經濟層面領域的退讓換取經濟利益。 在特朗普當政的今天,中國在貿易層面作出讓步是無可避免的必要妥協。中國政府也正式公開表示,中國不追求高額順差。習近平此次訪美在這一方面的事態發展最值得注意。到底以什麼方式解決貿易方面的巨大不平衡?是以限制中國的出口還是擴大美國的出口?步伐快慢也值得關注。實際上,中美貿易不平衡與當年日美貿易不平衡性質大為不同,甚至可以說複雜得多。日美貿易不平衡純粹因為日本公司對美出口形成的;中美則很大部分是美國在華公司對美出口造成。從而解決貿易不平衡更複雜。一不小心兩敗俱傷。 上面提到,習訪美的消息在三月中旬為傳媒逶露後,港股曾出現一輪升勢,短短一周上升愈千點,成交更沖上千億。是特朗普當選後這四個月內,港股唯一跑贏美股的時段。這樣習成行後,中美關係如無特別利好消息傳出,那些投機性買盤將會撤退,再加上港股業績高峰期已過,進入調整期是合理的推測。 因為人民幣貶值預期,使北水南來者眾,滬港通深港通的港股買盤踴躍,不少相關股份內地投資者持股量已達到足以主導股價的水平。短期內,這種趨勢會繼續。這使港股份化為兩個具不同估值標准的市場,這樣在調整期,這些北水股或成避風港繼續炒。可以把目標轉向這類股份。
本周最牽動港股參與者神經者非北水三寶莫屬。何謂北水三寶?美圖(1357)、IGG(799)與周黑鴨(1458)之謂也。這三隻股份背景各異;有的是中國公司,有的是新加坡公司;上市年份有長有短:IGG早時先在創業板登陸,後轉主板算是有些年月了,其他兩家則還在半新股階段,上市只有幾個月。就經營行業論三者也大異其趣:周黑鴨為傳統食品行業,美圖為新興網上圖片處理,IGG則為手遊。是什麼原因使這三家公司突然同時成為股市寵兒,被譽為北水三寶並炒個天翻地複呢?答案是托深港通的帶攜。3月6日,按照香港和歐美的通常表述方法應該是3月3日收市後,因為恒生指數服務公司對恒生系列指數季度檢討,相應系列指數的成分股增刪後的新計算方法在那天生效。由於深港通中的港股通的可買賣股份名單規定,必須是恒生大型指數,中型指數和小型指數中市值超過50億元者(半年平均)。這樣恒指服務公司改變相關成分股後,深港通中的港股通股份名單隨之變化。按照深交所3月6日發出的通告有23隻港股調入名冊中,另外19家調出,不再是可以買賣的港股。(原來買入的可以繼續通過港股通賣出,但不可再買入)。北水三寶就是在這樣背景下出現命運交匯點而成為三寶的。 內媒認為北水改變了港股生態 在23家加入港股通名單的股份中,目前只有這三家脫頴而出,大幅上升,成交熾熱。內地傳媒以一種不無強國心態,居高臨下的口吻,自嗚得意地評論這三寶的突出表現,說是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改變了港股的生態。改變生態本來是中性辭匯。但內媒接著責怪香港投資者,對內地不瞭解,使大量內地優秀企業在香港股市沒能充分實現其真正投資價值。這樣改變港股生態就包含明顯的褒揚意涵了。與此相對照,港媒在驚訝地見識了內地炒作方式之餘,憂心忡忡地評論道,港股正在加速A股化。把內地股市的炒作方式帶到香港對於中港兩地到底是禍還是福呢?這一趨勢現在大抵只在青萍之末。應該加以認真分析。畢竟即使是加入港股通的23隻家新貴,也只不過三寶稱得上改變了生態,其餘20家依然故我,春風未度。 內媒喜歡任何事情都往國家民族靠,不管合不合理都要彰顯強國意識,高人一等。正是這些話語鼓勵了內地民眾盲目的自大情緒,當他們與外部世界接觸時,這部情緒便轉換為倨傲態度,使人側目。在相當程度上使中國與港臺之間,甚至與周邊國家的民眾帶來不良影響。內地投資者把A股一窩蜂的瘋狂炒作行為模式通過港股通感染到香港,其實對香港、對國家並非好事。尤其與國家當年開通互聯互通的初衷大相徑庭。 互聯互通的初衷 先是滬港通,加上後來的深港通,當年設立的原意是中央政府意圖引入香港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改變A股的生態,使亂糟糟的A股市場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A股市場之混亂在於它一直處於一種完全無法自我完善的市場結構。在這樣的市場結構下,所有市場參與者包括發行人,仲介人和投資人都沒有自律的意識。這樣,A股發行人拼命圈錢,有辦法的或內幕交易,或做莊造市,一般投資者只有充當炮灰的份兒。就是這樣,很多本來有利於穩定市場的設施如指數期貨市場在A股市場變得適得其反。最後近於關門大吉。 上面說的滬港通意圖改變A股生態,指的不是內媒那種炒高一些股份那種生態改變,而是另一層次的生態:投資者結構這種生態。A股之長期處於一種為人詬病的狀態,當然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投資者結構不合理。即A股以個人投資者為主,從而傾向於短線行為。滬港通與深港通的初衷是要引入在香港的機構投資者進入A股,以改進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從而使A股趨同港股和其它成熟股市,以機構投資者主導市場,促進A股健康發展。 事與願違 在滬港通2014年4月初由李克強總理在『博鰲論壇』宣佈籌備開通後,筆者曾多次為文,認為立意雖好,但難以達到改進A股結構的目標。A股的弱肉強食,關鍵在於中國精英的角色,即通過掌握權力以取得利益。這裏說的權力包括公權力的行政與司法的權力,也包括適用於股市的其他相關權力。總之A股贏家主要是以權力占盡先機,占盡優勢而不是公平竟爭條件下取得的。A股的亂像其實有更深刻的社會形態原因。不是通過引入境外投資機構可以扭轉的。尤其在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背境下,如果境外投資機構,大部分是歐美機構真的通過滬港深港通改變A股生態,豈不引來民族主義的鼓噪。 結果滬港通在越過初期的幽靈列車階段後,今天在中國走資背境下,南下列車搭乘避險之客滾滾而來。但是效果與主事者當時的規劃初衷根本背道而馳。正朝以夏變夷的方向發展。 當然一般投資者對這些制度層面的事無能為力,只有因勢而為,與北水一竟高下。需要注意的是北水來也快去也忽,而且熱點經常轉變,應該短線為主,以快打慢。
香港太過依賴金融業,所以往往當金融業發展不穩,股市亦受到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