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西方

盧兆興教授:中國擴大援助非洲 怎樣聯手抗衡西方陣營? 北京為何不想進行任何不必要地緣政治鬥爭?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13
資深時事評論員盧兆興教授認為,9月4日至6日舉行的中非合作論壇峰會,傳遞出最重要的訊息是,中國不僅擴大對非洲發展的援助,而且將拓展51個非洲國家的發展模式。
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西方在哪三方面對中國的態度已喪失理性? 貿易本是雙贏 為何支持對華貿易者在美國政治是死路一條?
作者:本社編輯部2024-09-09
西方文明曾是理性的燈塔,為何如今反而陷入深刻的不理性?國際貿易本就是互利共贏的行為,為什麼支持對華貿易的人在美國政治上已死路一條? 一起聽聽新加坡資深外交官馬凱碩的分享。
荒誕過後的深層反思──介紹王卓祺、梁韋諾、楊云《從修例風波到反中動亂──利維坦缺位下的荒誕劇》
作者:施林海2023-12-02
2019年的社會事件猶如一顆五稜鏡,既呈現出香港問題之諸般本相,也折射出人性的深層本質。《從修例風波到反中動亂》提出了理論分析及建議方案,無論任何政治立場的反思型港人,都值得研讀參考。
也談李澤厚的中美觀
作者:張建雄2021-12-02
美國人要了解中國,最少要50年,甚至100年。他寫的書不必翻譯,因為目前無西方人看,他的書是為將來寫的。
為何認定拜登上台後仍會敵視中國
作者:施永青2021-01-28
在美國的民情未改變之前,不管誰上台做總統,他們都必須採取敵視中國的立場,否則他根本沒有機會當選。所以,我認為拜登一樣會採取反華的基本立場,大方向不會變,只是在具體的做法上會有調整。
百年大變局的到達
作者:張建雄2021-01-13
2020年最大的變化是西方世界的民主自由人權理念已瓦解。一個普通中國人亦恍然大悟,美國式自由民主人權不外如是,中國人放棄了對西方人偽善的幻想。
中國應爭取與西方有更多的融合
作者:施永青2020-11-30
由於中國在運用國家之手方面比西方更有經驗,加上資訊科技與大數據都加強了計劃經濟的可行性,中國的混合型經濟的優點日漸明顯。這一方面加強了中國的自信,同時亦引起了西方的猜忌。
疫情壓力下 西方只好學中國
作者:施永青2020-11-03
我相信,今次新冠肺炎疫情在西方的惡化,最終將逼使西方接受中國那套應對疫情的做法,亦即是迫西方放棄部分個人自由的概念,以引入部分以集體利益為重的做法。
人口年齡中位數的聯想
作者:張建雄2020-09-21
1980年,西方國家的人口年齡中位數普遍在30至36歲間,沒有少子化、老齡化問題。到2020年,40年過去了,西方國家普遍老化,筋疲力盡了。
中西方文明的差異何在?
作者:施永青2020-09-11
我認為,中西方文明的主要差異是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差異。中華文明,以社會的整體利益為重,個人為此必須作出一定的犧牲。而西方文明的基礎是個人主義。西方的個人權利只容征服者擁有,被征服者只能做奴隸。
香港是冷戰得益者
作者:陳景祥2020-09-10
美蘇冷戰年代,香港和西方關係如魚得水,因而成為得益者,現在進入「新冷戰」時期,中國和西方國家再次陷入對立,香港能否在這個歷史時刻再次發揮獨特角色?
美國關門 中國該如何定位
作者:施永青2020-08-03
美國正着手切斷與中國的聯繫,並要求他的盟友亦盡可能去中國化。此舉勢必令中國的對外經濟無法如以前那樣順暢循環,生生不息。
中美對敵對香港有什麼影響?
作者:施永青2020-07-29
美國準備在今後,領導整個西方世界孤立中國,要逼中國非閉關自守不可。
美國公衛力全球第一?這些國際評比,有如繡花枕頭
作者:朱雲漢2020-07-29
新冠危機,讓世人對西方國家的表現跌破眼鏡,也戳破歐美各國發布的各種排名、評比的假象:外表光鮮,一肚稻草……。
戰略思維和定力的缺失
作者:張建雄2020-07-08
一國之首要有戰略定力,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不是色厲內荏,發些狠話就算交差。
新冠肺炎侵襲,是否將加速全球化的崩裂?
作者:朱雲漢2020-05-30
我的基本觀察是,當中國愈來愈接近恢復其於人類歷史舞台的中心地位時,面臨的挑戰必然愈大,戰略情勢也必然更險惡與複雜。
做最壞打算
作者:陳景祥2020-05-28
走到這一步,北京是狠下了心,香港則是命懸一線;往後發展,很難預見會有樂觀結果。
政治凌駕科學與西方抗疫問題
作者:鄭永年2020-05-14
相對於西方國家尤其是英美國家,東亞社會的抗疫很顯然是比較成功的,而成功的關鍵在於東亞政府在抗疫過程中,能夠實現科學與政治之間的平衡。
冠病疫情與制度之爭的謬誤
作者:鄭永年2020-05-07
決定一個國家抗疫成敗的因素是多種的。制度很重要,但制度並非唯一的決定因素。這也說明,制度決定論會導向很多謬誤。在危機之際,把制度簡化成為一種類似民主和專制那樣的意識形態更是危險。
暫安而來的知識群
作者:張建雄2020-04-06
香港台灣兩顆海外明珠,發揮了傳授西方管理學知識的任務,筆者一輩就是由1978年開始當上「開荒牛」的角色,亦努力扮好這個角色。
歷史並未終結
作者:張建雄2020-03-20
柏林圍牆是1961年開始建的,只過了28年,柏林圍牆被拆,東西德統一,37歲的日裔美籍人福山,憑《歷史的終結》一書成名,居然維持了30年的盛名,但事實上,歷史並未終結。
東西文明的最大分野
作者:張建雄2020-03-14
早有60年前,錢穆早已告訴中國人,西方是工具文化,手段文化、而東方是道義文化,自然文化;西方是性惡論(人有原罪),東方是性善論。
150年的東西方融合期
作者:張建雄2020-02-20
西方傳媒是「拒絕承認,視而不見,嚴行譴責」,目前這些傳媒還是佔據了輿論高地,但中國青年已有免疫力,能慎思明辨,比60後70後好得多。
新冷戰 全回歸 遠西方
作者:陳景祥2018-10-11
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在過去40年領先大部分西方國家,並培育了一個人數以億計的中產階級。可以說,即使現在的格局是另一場新冷戰,美國的對手──中國──跟當年蘇聯完全是兩碼子事。
非洲有哲學嗎?
作者:文潔華2018-09-15
尼日利亞哲學家奧比認為人道必須建基於人道立場以外,且以非洲人在近代及現代史裏親身經歷的具體及特殊內容為基礎,並以從個人到群體的共同歷練為依據。
中國為何投資非洲?
國內經常有人會問,中國為什麼要跟非洲合作?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信息研究室主任王洪一表示,中國跟非洲合作是因為中非的產能互補性非常強,非洲的發展潛能又會帶來巨大的市場。
莎士比亞筆下暴君有現代意義嗎?
作者:張建雄2018-07-16
莎士比亞的作品是無限的歷史寶藏,也可以折射現實。他筆下伊利沙伯時代的羅馬天主教徒叛亂和21世紀的恐怖事件有何分別?